越柬老三国自由行(33)吴哥古迹漫游
标签:
吴哥古迹漫游茶胶寺周萨神庙巴肯寺中国援柬工程 |
分类: 亚洲 |
根据第一天的情况,我们也没有去看日出,事实说明我们是正确的,虽然是多云天,也有点太阳,料想也没有漂亮的日出。但是我们的出发时间提前1小时,7:00出发。到外圈需要将近40分钟,一路上拍了沿途风景,算是近距离接触了。

茶胶寺,
建于公元10—11世纪,是柬埔寨世界文化遗产吴哥古迹最雄伟的庙山建筑之一,反映了吴哥时期高超的建筑科学技术与艺术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茶胶寺被誉为“水晶之塔”。
2010年11月27日,在柬埔寨政府宋安副首相和中国文化部蔡武部长共用主持下,成功举办了援柬二期茶胶寺保护工程的开工典礼。
周萨神庙,
这里的遗址是由中国政府援助修复的。这个现场还有一个简易的房间,里面有有关修复工程的介绍和修复前后的照片。
周萨神庙建于12世纪初、中期,当时是吴哥古迹群中一座精美的建筑。但在经历世代风雨沧桑和战争蹂躏后,满目断壁残垣,杂草丛生。
周萨神庙围墙内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规模不算大,但建筑格局十分完整,有东南西北4座入口门楼、中央圣殿和南北2座藏经殿、七座石质单体建筑,除西塔门保护较好外,其余建筑毁坏情况极为严重。
吴哥遗址的许多地方都是倒塌的废墟,不加以修复的话看起来就是一堆杂乱的石块。修复工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有能力的成员国援助其逐步进行修复。
塔不笼寺(TaProhm)。塔布隆寺是奢耶跋摩七世为祭祀母亲而建的寺庙,也称为母庙,建筑风格类似巴戎庙,就是少了高棉的微笑。



进入景区,沿路都是参天的大树,其中不乏珍贵的树种,酸枝木、黑檀之类的。东南亚一带出产红木,现在游客很多,所以地接社都会带游客去当地的红木店购物。
这个景点最具特色的就是树木和古迹几乎完全合二为一,参天的树木在神的殿堂里肆意生长,发达的根系象蛇一样缠绕在石头的墙面,轻易地通过缝隙穿透看似坚不可摧的墙体,整座寺庙已经渐渐地被它们所吞噬。
这些倒塌的残垣断壁不知是因为战乱还是由于树木的摧残。


进景区的路上有一只残疾人组成的乐队在演奏,他们不会主动乞讨,不过很多路过的游客都会往那个钵头里放上一些钱。
据说塔不笼寺基本保留了最初法国探险家发现它的时候的原貌,因此曾经被许多电影作为外景的采景地,比如【古墓丽影】。景区里的有些地方为了保护文物和方便游客行走,建了一些木板铺成的游步道。
大部分的古迹逐渐修复,而负责修塔布笼寺的印度,基本上完好保留了探险家第一次进入时看到的状态:整座寺庙被巨大的树木包围,树根从所有的地方生长出来,向四面八方匍匐伸展,巨蛇一般,长达十多米。砖塔与大树盘根错节、紧密相依、相互支撑、窒息拥抱。
皇家浴池:
皇家浴池就在塔布笼寺的对面,是阇耶跋摩七世修建的皇家洗浴典礼处,也是皇家泳池。
因为池水中的寺损毁严重,只剩下石基,工人们正在重修。
到下午2点多外圈也玩的也差不多了。天热,太累了。与TUK司机说了送回酒店,约定看巴肯山日落就算了,提前看看!决定回酒店休息。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
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
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
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
从巴肯山回暹粒城的路上,有一所小学校。正好是放学的时间,小学生们大多骑自行车,带着羞涩的微笑跟我们打招呼。这个国家的人民,永远都是面带微笑,高棉的微笑,淳真的、淡泊的、安静俄微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