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行日记(12)千年历史的盐井

标签:
g214德钦飞来寺—芒康景观大道盐井镇盐田小村镇的风貌旅游 |
盐井安全检查站后,一看中午了就临时决定:停车、吃喝、休息。
所幸去玩玩盐井,盐井镇属西藏芒康县,以前仅仅知道有古盐田,去看看。
盐井已经有近1300多年历史了,
人工原始晒盐是其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有晒盐史上活化石的说法。
但以纳西族为主,是西藏唯一有天主教教堂和信徒的地方。
小村镇的风貌
纯朴善良好客的藏民,
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每块盐田均由几十根木柱搭架而成。所谓盐田,其实是每块大约仅七平米,用以晒盐的水泥板。
澜沧江边层层搭建的古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
盐井产盐,这被当地人看作是上天的馈赠。
与其他产盐地不同,盐井仍然沿用最为古老的制盐方法。
劳作的藏民要到江边的盐井中背盐水,倒入自家盐池沉淀后再洒进盐田,日晒风干,结晶成盐。
因土质不同,盐多呈酱红色,犹以“桃花盐”最为知名,每斤可卖到一块多钱。或许是最原始的才是最好的,这里的盐自古销路甚好,牧民用它喂养的牲畜易增肥和产崽。如果食用其他的盐,牲畜容易生病。
如今,盐巴仍是当地的藏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盐井每年产盐四千吨左右,一般的农户一年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因缺少耕地,灌溉困难,盐井人世代靠盐换取粮食,盐也就成为盐井人的命根子。
游人停留也是为了看看这个。非常值得一看
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