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教师分享:蒙氏教育本土化
标签:
育儿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 |
今天我们分享一篇教师的个人感悟:蒙台梭利的中国本土化实践记录,我们已经与之联系授权。
记得蒙氏培训结束后,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我看见了,随后就忘记了;我听见了,我就记得了;我操作了,我就理解了。”蒙氏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具进行动手操作,针对敏感期进行适宜的教育,对于数学知识深入细致的学习等,我觉得这对于幼儿都是“善莫大焉”的教育,我们要沿袭这些经典的教育内容,并要在实际教学中赋予它更强的生命力。
一、不拘泥于古板的运用蒙氏教具,而是针对幼儿的年龄以及个性特点,将蒙氏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相融合,不仅投放丰富的操作材料,而且自制延伸教具,促进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蒙氏教具的教育意义。
小班幼儿,以日常生活训练的内容居多,以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我们除结合“衣饰架”的工作进行学习外,还自制了“苹果树”、“向日葵”、“美丽的小鱼”等教具,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幼儿练习扣扣子和粘的动作技能。结合日常生活教育中“包”的工作,为幼儿用布自制了“包饺子、包包子”以及“包糖”的教具;结合“舀珠子”的工作,我们填充了生动可爱的“大嘴巴动物”,使他们不仅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还锻炼了“舀”的动作技能。在练习“夹”的技能时,我们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操作材料,有“大夹子夹弹力球”、衣服夹子“夹衣服”、“夹胡须”、“镊子夹小花”、“筷子夹药丸”、“给娃娃夹卡子”以及用曲别针练习夹等,这些丰富的操作材料,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幼儿自主发展。
二、将蒙氏教育与常规教学活动进行融合,取常规教学的“长”补蒙氏教育的“短”,更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蒙氏教育更多注重专注力、秩序感的训练,对于语言、音乐方面的内容相对会少一点。于是,我们将主题教学中的儿歌、故事、以及简单的律动在线上游戏中和孩子们进行分享,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编能力。在线上游戏中,我们学习了不少的手指游戏、如“小老鼠上灯台”、“手指宝宝变魔术”、“一二三四五”等,还有水果接龙游戏、传话游戏等,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提高表现、表演、表达能力。
在开展“有趣的图形宝宝”的主题教学中,我们结合蒙氏教具“几何嵌图橱”能够进行拓印的教具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拓印练习,进一步丰富幼儿对于图形的经验和感知,同时还进行图形想象与添画的活动。孩子们用图形变成了乌龟、蜗牛、房子、小蘑菇等生动可爱的形象。于是我收集了孩子们的作品,和他们一起写好页码,制作了封底和封面,最后装订成图形小书。孩子们爱不释手,区域活动时还兴高采烈的进行续编故事。增加了游戏兴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还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情节设计成拼图,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等,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通过看图讲述提高了大胆表达和创编能力。
三、蒙氏教具与区域活动进行融合,让孩子们的操作更有兴趣。
在蒙氏日常生活训练中,孩子们对于新鲜的教具兴趣浓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对教具失去兴趣,从而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把日常生活的训练内容同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使孩子们在情境中依然感受到教具的丰富有趣,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保持浓厚的兴趣。比如把:切菜、削果皮、剥花生、榨水果汁等内容融入到“娃娃家”的区域活动中,使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礼貌招待客人,还能更好的照顾环境,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意义。
把蒙氏教具能够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作为区域活动材料进行填充。比如“色板”的工作,我们和美工区域相结合,让孩子们制作色板卡片。还通过给孩子们画出各种不同实物的轮廓图,让孩子们不仅练习均匀涂色,而且还进行颜色间的对应与匹配练习。这些蒙氏教具丰富了区域材料,并在和材料的互动中提高了能力。
四、小班幼儿的秩序感建立初期,要通过标记引导他们逐步建立工作常规,形成良好的收放习惯。
孩子们入园初期秩序感与常规意识较差,因此我们除了经常对他们进行提醒外,还用标记帮助他们建立起规则意识。比如:自选工作时孩子们在摆放工作毯和坐垫时,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发生矛盾,因此我们在蒙氏教室为他们摆放工作毯固定位置,用即时贴依照工作毯的大小做四个直角的标记,幼儿在摆放工作毯时,很容易找到位置,减少了争执的发生,更容易形成整齐有序的工作常规。
小班日常生活训练的内容较多,因此我们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标记帮助幼儿形成一一对应的收放教具的常规。在托盘上和柜子上分别用标记作为指示,使他们能够做到物归原处,不至于杂乱无章的乱放,有利于幼儿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还减少了我们整理教具的工作量。
五、根据教具的难易程度,视幼儿的掌握情况灵活进行。
如果每一种教具都是分小组进行展示,每周只能展示一到两种教具,因此无法较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可以有选择的进行集体教学、大组教学和小组教学。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训练的教具比如“五指抓”、“三指抓”等,展示时视幼儿的实际情况可以改成集体教学,其中适当融入游戏,使幼儿增加兴趣。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教具的演示比如大班的“银行游戏”、“邮票游戏”等可以分小组进行展示。而且在分组自选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利于幼儿掌握。
六、对家长的建议:
每种教育都是有利有弊,一分为二的,家长们切不可有从众或攀比心理,不是贵族教育或趋之若鹜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要为孩子选择适宜的教育。尽量不压抑孩子的个性特点,要选择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最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比如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做事没有规矩的孩子,就可以选择蒙氏教育进行有效的干预。但是如果性格过于内向的孩子,建议您审慎选择。
在蒙氏教学中,我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们在进行分组自选活动时,总有部分幼儿频繁更换教具。从我们的观察记录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在十分钟的时间里更换的教具就有三种之多,这对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以及更好的实现教具的教育功能的目标是不相适宜的,因此在观察时我更加细心、更加有目的性。比如珊珊先是选择了“粉红塔”草草操作了一遍后接着换成了“带插座圆柱体”的工作,没过几分钟又选择了舀珠子的工作。我仔细分析了珊珊对这三种教具的操作情况,以及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我觉得这些教具对于珊珊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她已经不用挑战就可以轻松完成。因此,在进行指导时,我尊重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她操作娴熟、掌握情况较好的教具,如粉红塔、棕色梯为她增加一定的难度,制作了教具的投影卡片。她可以将教具与投影卡片配对,按照大小排序,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可以随意造型、拼搭,培养其创造性与想象力。在我的启示下和多元教育目标的引导下,珊珊饶有兴趣的进行着新的工作,也改变了频繁更换教具的行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园曾经开设过一个蒙氏混龄班,我虽然没有从事过混龄班的教学,但是同事们反映出的问题是混龄班的幼儿带起来特别困难,虽然能够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但是教学上也同样会互相干扰,而且小班孩子还很容易向大班孩子学习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显得特别成熟,不如同龄班的孩子更好管理。正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找到适合混龄教育更好的方法,因此,从2003年至今,我园只开办过一个班的混龄教育。所以,我很迷茫,针对混龄教育如何搞出自己本园的特色?混龄教育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恳请有经验园所教师指教。
总之,在进行蒙氏教学中,要有自己园所的特色,要进行本土化的创新,才能使蒙氏教育绽放新的生机!
如果您对今天的文章心有戚戚或有任何疑问、建议,请给我们微信留言。
MTSLZX【蒙台梭利中心】相关文章
回复“55”查看《55瑞典儿童的利他双赢教育VS中国道德典范“孔融让梨”》
回复“61”查看《61爸爸妈妈请听我说……》
回复“67”查看《67水龙头在沙漠里能拧出水来吗?》
回复“81”查看《81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
目录:回复“目录”或者“ml”查看所有序列文章
指南:回复“指南”或“zn”或数字“0”获取我们的指南页面,指南会介绍我们的阅读平台、资源共享中心、联系方式、推荐书目、文章目录等等
联系我们:直接在微信对话框发消息或邮件至
共同成长: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关注我们: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帐号并关注,即可获取童年的秘密,帮您更好的了解孩子、改变自身、与孩子共成长!改变,从心开始,从现在开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