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记忆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2013-12-31 07:51:25)分类: 论文 |
江苏省丹阳市职教中心
近年来,职业学校对口高考实行专业课的大综合,财会专业实行七门专业课的大综合。这七门专业课中有许多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记忆感到非常困难,由此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记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学习目标
许多心理学家以有无记忆任务,分两组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有记忆任务组的记忆效率明显高于无任务组。这是因为记忆的任务促进了大脑对材料的组合,提高了记忆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告诉学生哪些内容需要准确的记忆:哪些内容只需了解,哪些内容只要会运用,让学生有明确的记忆目标。
二、做好课堂笔记
知识信息内存于大脑,外储于笔记和卡片。记笔记是一种知识的外储,对课后的复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课堂笔记,课后照着书本去复习,学生就找不到知识的体系,抓不住学习的重点,他们的记忆是零星的、分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记笔记。
三、保持注意集中
注意是学习的门户,没有注意也就没有记忆过程。美国心理学家E•洛夫斯基说:“一个人为提高其记忆力所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学会如何集中注意力。”实验证明,在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下阅读10遍,还不如集中注意力阅读两遍的效果好。这是因为,注意力集中时,大脑批层的兴奋中心强烈,暂时神经联系易于形成,记忆效果就好。如何让学生注意集中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方式、手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就可以要求学生当场掌握。
四、培养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和记忆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有兴趣的事物,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也长,而且记忆效果好,学习也就越有兴趣。教师可通过介绍会计界的知名人士来激发学生的激情,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使记忆活动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五、加强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为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这样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时很快的提取出来。我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始终想学生贯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力求让学生理解。
六、构建知识网络
进入大脑的知识点,必须构建知识的网络,才能形成知识的整体,才能记得牢,不遗忘,也才能进行综合运用。所谓“知识网络”,也就是知识点之间纵横交叉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节课的导入,每一章节讲完,要引导学生将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
七、归纳提炼知识
我国著名记忆专家王维认为,人的记忆潜力虽然很大,但是见什么记什么,有多少记多少,不但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怎样才能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提炼,使课本由厚变薄,有多化少,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归纳提炼的方法很多,在此介绍两种:
1、列表比较法
在财会专业的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学生易混淆。例如:《经济法》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列表对比,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将书本中大容量的知识概括成几张表格,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基础会计》、《统计》中的许多知识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归纳要点法
对于财会专业课中的一写篇幅较长,又没有提纲的知识。例如:什么手续、什么步骤、什么程序等教师可用简短的语言,将其归纳成一个个要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