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春华解读“水”哲学:人生如水

(2016-04-08 18:26:08)
标签:

管理界刘春华

华商智业

清华刘春华

北大刘春华

水的哲学

分类: 管理经典
       那天从流亭机场回家的路上,向车窗外一瞥,竟然发现青岛的春天悄然来临,胶州湾一片蓝海涌动,忽然想起“水”的伟大来。一篇微信报道中关于水的描述,让我想起三种“水”哲学来。
①道家之水:上善若水
       首先是老子对水的描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大概是我们古人对水的最高赞美了,世间万物,能得“道”者,非“水”莫属。因为它不与万物争,别人不喜欢的东西它都能包容:它能洗涤脏污,化污浊为碧淼,而又永远处于人们不愿去的底端:山谷、坑洞或者井底。
       水并非只是柔弱:滴水可穿石,流水叮咚可让碎石日臻琢磨成鹅卵石。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冲上高空灭掉熊熊烈火。“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
       水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道家思想的另外一个代表,庄子则说:“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意思是说:水积不厚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深难堪重任。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顺其自然。
       这是道家眼里的“水”。
②儒家之水:智者乐水
       孔子则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
       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
       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智者”的智慧当如“乐水”之灵感,时间如流水,我们要珍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水是交友的榜样,“君子之交淡如水”;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
       于是,儒家的水是智慧的:方盈不盈有如流水,时止则止是为乐天。
③佛家之水:心止如水
       佛说: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件正确的事情的选择必须做到:“静定安,智慧谋”。可见静是做事的第一内在素养要求。水在佛家眼里是静的,水的汹涌是外力而为,其本质是水平如镜,其趋势是静水深流。
       心止如水,则可见: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水一心静。
       如是:“高山流水”可觅知音,“行云流水”是为妙境。
       人生的“山清水秀”,处世的“如鱼得水”,交友的“萍水相逢”,以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均有禅味。
       这就是佛家的“水”。
(本文作者:华商智业集团董事长——刘春华,部分内容引用了公众号:论道,特别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