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借鉴】海尔的“从0到1”,张瑞敏谈海尔转型的三个方面

以下是张瑞敏演讲实录:
海尔多年来在转型上的探索,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而且走得非常艰难,原因很简单,大企业的转型、大企业的内部创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是一个个体或小团体从零开始的,这没问题。但是,大企业原有一套结构,要打破这个结构来创业,其实非常困难。我到美国、欧洲很多企业去,想找一个先例,但找不着。
我还问过美国知名的战略管理专家加里·哈默尔,他说他在全世界研究了很多案例,大企业创业很少,只有一些小企业在做,海尔可能是他见过的、唯一改变内部结构、将每个人变成创客的公司。当然,我们还没有做好。
但是,转型这件事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时代和传统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传统时代,企业做得足够大、足够强就没有问题,一定会站稳脚跟,原因很简单,做到最大了、最强了就使得进入门槛很高,别人就没法和你竞争,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不是这样,如果踏不上时代的节拍,踏不上互联网的节拍,多大的企业也可能轰然倒塌,比如像柯达、摩托罗拉等等。
我们自己有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但是你不可能永远踏上时代的节拍,而只要踏不上就必然被淘汰。
因此,传统企业必须要变革转型。我根据我们自己的探索历程,报告“三个转型”:第一,市场导向转型;第二,商业模式转型;第三,薪酬体系转型。
一、市场导向转型
市场导向对所有企业,不管大小企业,都非常重要。我在市场上的定位是什么?到底想在市场上变成什么?如果这个战略不清晰,路肯定就走错了。
为什么市场导向的转型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做呢?先看传统时代的市场导向是什么,很简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以竞争力为导向。谁的产品竞争力强,谁就一定在市场占有有利地位。比如说,一些国际名牌基本上就是通过高额投入研发、天量资金进行市场推介,最后甚至可以赢家通吃。但是,现在这些办法不灵了。有很多世界名牌现在都吓得很厉害,因为互联网时代一定要从产品导向转向以用户导向。不是你想不想转?而是一定要转!必须要转!原因很简单,互联网把企业从封闭变成开放。
原来我自己宣传我的产品就足矣,现在自己宣传没有用,因为用户在网上可以比较所有的产品,再怎么打广告都没有用,所以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和用户交互,必须开门让用户进来,否则不知道用户在想什么,不知道用户在做什么。
整个市场,可以用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国人让·梯若尔所说的“双边市场”来定义。传统时代是单边市场,互联网时代是双边市场。单边市场是什么?你有钱,我有产品,你拿钱买我产品,完了就结束了;谁的销售额最大,谁的市场占有率就最高。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怎么样使电器变成网器,因为你要知道用户到底在想什么,要像现在的手机一样得到大数据,“你在阅读手机,手机也在阅读你”。电器变成网器,就可以和用户交互,就可以知道用户要什么。
正如国外预测的,颠覆电商的下一个购物模式是什么呢?场景模式。只要在这个场景里头,我就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我不用你去搜索了,虽然电商给人很多的选择,但搜索也要费很多力气、非常耗时,在场景模式中,你需要的时候,我会主动给你送上。
而且,下一步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前提是生产的产品,必须能够和用户交互,至少要有传感器。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产品在往这方面做,但差距还非常大。然而,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市场导向的转型,就是要转到这方面去,就要转到完全为用户来服务上来。
在这个转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几年以来的探索,归结起来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所谓“人”就是员工,“单”不是定单,而是用户需求。把员工和用户需求结合到一起,员工为用户创造了价值,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收入,从而实现“双赢”。
这一理念是我们在2005年9月份提出来的,到今天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十年时间,其实不算短,但是走得非常艰难,因为要每一个人都面对用户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传统的企业其实是没有任何人面对用户的,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也不面对用户,他想的只是如何把产品销出去,只要有人买,就万事大吉;买的这个人和我有什么关系?不知道。
如果“人单合一”,每个人都要做用户,那么每个人做用户的目标在哪儿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利特尔教授有一个“利特尔法则”。
我们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三个字——“多、久、深”:能不能吸引最多用户?能不能让用户在你的平台上待的时间最久?能不能和你合作、创造产品?
这样做了之后,每个人就有很多自己的用户,但这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要为这些用户创造出新的颠覆性的产品。不应该是简单地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展,而应该像美国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在《从0到1》这本书里所表达的“从0到1”,要创造原来没有的东西,是破坏性创新,而从“1到N”只不过是把既有的东西拓展了而已。
谁有这个技术?在全球一搜索,硅谷有;关键零部件谁有呢?美国德州仪器,然后在武汉光谷制造出来。当然,量很重要,量太小价格会很高。这就是人单合一。
没有人下达指令他们必须要做什么,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市场需求;没有说必须要投入多少资金(搞研发),而是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把全球的资源组合起来就可以了。iSee mini现在还在不断升级换代。我们把它叫做“自发现市场需求,自演进达到目标”。
二、商业模式的转型
传统时代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到书店去可以看到,当时讲的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多如牛毛。归结起来,所有的商业模式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就是一句话: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互联网使企业不能封闭,我只管这一段行不行?不行。为什么?因为用户进来,就要完全开放,变成生态圈。要成为生态圈,没有利益谁来呢?!
我们自己的探索是什么?把传统的串联流程变成并联的生态圈。比如,企业的传统研发是瀑布式的:从市场调研报告到科研所到模具到生产车间到销售,是一级一级跌落下来的。瀑布落下去之后还能够回去吗?回不去。
硅谷有一句话很经典,如果推出的新产品不能使你感到脸红的话,那就推得太晚了。意思是,你推出的产品可以甚至应该是有缺陷的。过去学日本,觉得日本太了不起了,推出的产品一定是无懈可击、天衣无缝的,但可能要两三年才能推出。这种模式现在不行。
于是,我们找了一个国际化的压缩机厂,叫它参与设计,一起听用户的意见,累计几次下来有一千二百万用户的意见,其中也提了很多创意。压缩机厂说没问题,可以改进,改进完就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为它自己也会得到更多,所以就设计出了目前国内最先推出来的无油压缩机,耗电各方面都优化很多。
之后用户更多,再迭代。这就真正体现出来在生态圈内攸关各方利益最大化。生态圈的目标是什么?三个“共”:共创,共同创造用户价值;共享,大家都得到利益;共治,共同来治理,共同来解决问题,共同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完全变了。对企业来讲,挑战大了,原来那一套组织结构完全不行,要完全改掉。去年,社会上对我们有很多质疑,说你们怎么去掉那么多人?不是减员,而是一定把很多管理人员去掉。
去中介化,因为互联网带来了零距离。德鲁克有句话说得很好,“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就是它的影响”。没有距离,那还要中介干什么?外面的中介、内部中层管理者就是中介,完全零距离不需要他们了。
要建成并联的生态圈,组织结构一定要变。我们的组织结构,就从原来的科层制变到现在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平台主是什么?比如,过去冰箱一个事业部长要管多少人、管多少东西,现在冰箱作为一个平台,要看你这个平台有多少创业团队?能不能做起来?如果做不起来,就是你平台主的责任!
你没有权力了,只有服务的权力,要服务好让创业团队做起来。小微主就是创业团队,自己发现市场自组织的创业团队,比如刚才举的iSee mini。员工变为创客,原来我到这个地方来,看的是薪酬好不好,待遇好不好,在这儿待着每年能不能加工资?现在不是,海尔不给你提供任何工作岗位,只提供创业机会。如果你能够创业,那你就在这儿待着,不能创业,就没有办法,因为海尔已经不是一个管控组织,只是一个创业平台。
开放太重要了,加拿大人唐·泰普斯科特写的《维基经济学》里面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也可以说“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不要封闭起来,只用自己内部这些人。
三、薪酬体制的转型
原来的薪酬体制就是由企业来付薪。企业付薪依据是什么?就是岗位、能力。我们过去请IBM给我们了“宽带薪酬”制,非常复杂,我是八级、六级或五级,怎么跳级等等,分等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人的能力,付薪主要根据岗位、岗级。
但是,现在要把企业付薪转化成“用户付薪”。说到家,企业付薪,企业的钱从哪儿来?从用户那里来。既然人单合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户,你就给用户创造价值,创造的价值多就多得,少就少得,没有就不得。
我们推进这项转型时有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如果你没有给用户创造价值,就没有薪金。有的创业团队很有意思,这一个月没有创出来,没有薪金,估计下个月没有问题,能够做上去,于是就自己从家里拿三万给人开工资。我说,你可得有把握,下一步得做出来,不然你老婆哪能让你月月拿钱往里面添?这就倒逼人人必须面对用户、面对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改变。
第二,既然是一个并联生态圈,为用户创造出价值之后,所有用户、圈里人共同分享利益,(同时也要风险共担)。比如制造生产线,原来是给我下一百台定单,我干出一百台没有(质量)问题就没有事了,但是现在假如一百台只卖出五十台,那只按五十台算钱。制造者、设计者等等所有人都要围在一起,争取把这件事做成。
我们在推进时采取了“两维点阵表”,所有人的考核,按两个维度来做。第一个维度,横轴,企业价值,这个和一般的企业差不多,是诸如利润、收入等等这些指标的增长。
重要的是纵轴,第二维度:你的用户流量是多少?用户能不能引爆?横轴上,卖了一万台产品,过去可能算完成甚至超额了,但如果纵轴没有交互,那就是零;很简单,零乘一万还是零。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专门做电商的平台——巨商汇。每一个人做的时候,把用户的价值定死,你能不能承接?能承接就签一个对赌合同,到时候没有做到,就要离开;如果做得很好,就留在这儿,然后又是新的目标,新的目标对赌,如果完不成就要离开。
总之,市场导向的转型,主要解决的是让员工和用户连接在一起,使原来互不搭界变成零距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才有第二点,因为用户和员工连在一起,才能成为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