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帖子:中欧商学院有一个教学案例,给出3家公司:
A公司规定8点钟上班,迟到或早退要扣钱,统一制服、佩戴胸卡,每年组织1次旅游、2次聚会、3次联欢,每个员工每年要提出4项合理化建议;B公司规定9点钟上班,但不考勤,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布置,饮料和水果全开放式免费供应,上班时可以去理发、游泳;C公司没有规定上班时间,把狗和孩子带来也行,上班时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这3家公司的管理制度会让哪个公司发展的更好?各位亲们,你们是哪一个?
http://mmbiz.qpic.cn/mmbiz/HOVcyiab6WUongVgTq1IqByf2aibEN0jDhS0BSObSWWs94UiaINDtyF2QyHwVBU5Y9AzNgwvU87QSHkETy7rCibRhw/0
90%的学生认为A公司的发展前景最好,答案却相反,A是一家DVD生产企业,1997年成立,2005年已倒闭;B是微软;C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谷歌。这个案例是想让未来的商界精英们意识到,公司的发展,不是靠传统的约束管理办法。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员工可能对A公司的制度更有亲切感。在今天的中国,无论你去哪个城市,看看各行各业的工作状态,就能明白我们的GDP为何增长得那么快。人人都在拼命工作、赚钱,生怕一停下脚步,同行就跑到自己前头。除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外,加班已经是中国职场最常见的景象之一。过去是“有时加班、有事加班”,现在已经到了“有事没事最好都加会儿班”的地步。
http://mmbiz.qpic.cn/mmbiz/HOVcyiab6WUongVgTq1IqByf2aibEN0jDhwk1a1lpKJyT6yW6lial6uljwcNSVBLL6mLP76wRwiaDxV6niax9bSXNmA/0
其实没有绝对的正确的答案,这个和当下的企业文化有关,一个良性的文化氛围,一个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下的员工,何须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制定的初衷其实就是杜绝不自觉的行为为前提,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形成像谷歌、微软等这类企业文化前提。尤其是眼下的中国用工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也会有这样甚至更让人羡慕的工作方式出现。当然这个也与企业性质有关,不能忽视企业本身的工作性质。
这个案例的中涉及企业的做法,其实都有其相关联的企业定位、技术需求、管理的对象、企业文化和社会背景做支撑的。
第一家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围绕的就是如何管理企业,生产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这样做,人就失控了;要是按照第二种或第三种做法,这家企业97年成立,连一周估计也撑不过去。第三类企业如果按照第一种做法,人员的思维失去了灵活性和创造性,也就限制住了。综上所看,这些都是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适合自身发展的一套管理模式,不能盲目的歌颂谁好谁坏,第一家企业的倒闭绝不是因此而消失的,而是看不到DVD的发展方向,是运行的战略错误造成的。
http://mmbiz.qpic.cn/mmbiz/HOVcyiab6WUongVgTq1IqByf2aibEN0jDh4BOJGc5k1G4gT679TUaT0Xpicl3TgGJT5A0Fu5S3icJfwiagoiagqf9aQQ/0
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行业的性质、员工素质、具体企业文化不同而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员工有更好的产出,这样公司和员工才能达到双赢。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不可能执行谷歌一样的管理制度,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带宠物或是带孩子上班,那么正常的生产基本上不能开展了,所以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必须是严格的考勤制度,日事日毕,这样才能确保秩序,只有保障了秩序工作才能开展。
本来是台拖拉机,你非得按上飞机的引擎,一开动非散架子不可。——马云先生对某些实力还不到的公司盲目追求一流管理人才入主管理层的比喻。管理理念也一样,适合本土的,才是最好的。拖拉机就用拖拉机的操作守则,不要想着当成飞机开——在你的公司还只是台拖拉机的时候。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