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    刘琴发

(2016-01-08 16:54:27)
分类: 教学设计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

  刘琴发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第2课内容。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教科书共2页,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使物体发出声音,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对比不发出声音和发出声音有什么不同,找出发出声音的共同点;

第二: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发现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的不同现象;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3.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和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导入法、引导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记录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鼓12个、钢尺12把、橡皮筋12条、音叉12个、水槽12个、记

  录单

教师实验材料:鼓、钢尺、橡皮筋、音叉、水槽、手摇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声音

 谈话:今天我想考考大家的耳朵:你听到哪些声音。

  2.反馈

  3.小结揭题:大家的听觉非常灵敏,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有风声、雨声、歌声、笑声,还有鸟叫、虫鸣等等,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声音王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件出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倾听声音引导孩子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二、实验感知声音的产生

1.使物体发出声音

(1)猜想:你觉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研究鼓、钢尺、橡皮筋是怎样发声的?

  (3)展示、介绍实验材料

  (4)温馨提示

  (5)出示记录表

  要求记录:A.有没有发出声音。

  B.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有什么现象。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7)汇报交流

  (8)小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的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提问:你能用刚才实验中的现象解释什么叫往返运动么?)。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使物体发出声音,比一比谁观察更仔细。通过对比发现物体发声的特点。

  2.研究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1)问:是不是所有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出示音叉、鼓槌(教师击打,问: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追问:音叉发声时是不是在振动?追问:你怎么知道音叉在振动,你看到了?)

  (3)PPT:实验要求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其他小组有没有观察到波纹啊?是什么原因造成水面上出现波纹?)

  (6)小结:由于音叉的振动才使水面产生波纹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否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教师总结:从今天每组同学的实验中,我们已经证明了物体发出声音时都会振动,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出示PPT)。

 2.问:我们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看是什么?

 3.课后延伸:回家上网查找有关耳膜的知识点并做一个知识笔记,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己寻找耳膜感受振动的奥秘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 <wbr> <wbr> <wbr> <wbr>刘琴发 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