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4-01-16 19:54:45)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
“十二五”规划
课 负责人 |
余庆芳 |
学科 |
数学 |
学历 |
本科 |
职称 |
小一 |
||||||
年龄 |
36岁 |
参加工作时间 |
1999 |
工作单位 |
城关镇中心校 |
||||||||
联系 电话 |
15771653601 |
邮箱 |
Yqf531@163.com |
博客 地址 |
|||||||||
课题 名称 |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
||||||||||||
学 习 与 工 作 简 历 |
1999.7——2005.8
(2001.4——2003.7
2005.9——2007.8
2007.9——至今
(2008.3——2010.6
|
||||||||||||
课题其他成员(最多5人) |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 |
|
工作单位 |
|||||||
余庆芳 |
19770216 |
小一 |
数学 |
本科 |
城关镇河湾小学 |
||||||||
陈丹 |
19680203 |
小高 |
数学 |
本科 |
城关镇河湾小学 |
||||||||
雷会玲 |
19780424 |
小一 |
数学 |
本科 |
城关镇河湾小学 |
||||||||
王磊 |
19810706 |
小一 |
数学 |
本科 |
城关镇河湾小学 |
||||||||
黄进 |
19591211 |
小一 |
数学 |
本科 |
城关镇河湾小学 |
||||||||
选 题 缘 由 |
选题的背景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中心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提倡“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应是呼唤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应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迫使我们苦苦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促使数学课堂教学和谐生成,构建适应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关照课堂,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最终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为推进我校的课程改革服务。 选题的现状 从国内外对有效性教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本课题的研究前景看,有效性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国外斯金纳、加涅到国内的吕渭源、张庆林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我们通过研究文献发现: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的差异,在某些学科领域难以有效地指导或适应我们的课堂教学;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献研究和建设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及案例佐证,往往缺少实践基础,在课堂教学上注重特殊性,缺失普及性、推广性的现实价值。 选题的实践意义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导致“时间+汗水=低效”的结果,很多新课程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模糊性,对何谓有效教学概念以及意义非常模糊,缺乏基本认识;二是肤浅性,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不透,掌握不够深刻,难以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三是滞后性,对新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大多体现在思想和观念上缺乏实际的行动研究,对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等问题感受不深,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四是矛盾性,相当数量的教师至今仍然在是否固守传统教育观和接受新课程理念之间存在矛盾,最担心的是实施新课程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等。 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诊断和分析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透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透视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实践性、有效性,透视小学生生存在何种(学习、生活、心理等)环境中,更有利于学习、成长,从而推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
||||||||||||
研 究 设 想 |
研究课题的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减轻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课内练习的设计; a、课内练习设计的多样化; b、课内练习设计的兴趣化; c、课内练习设计的层次化。 ②课外作业的布置: a、调查性实践作业; b、操作性实践作业; c、探究性实践作业; d、应用性实践作业。 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 有: 文献法:阅读研究国内外关于有效性操作的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资料用来指导课题的研究。 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个案研究法:以听课、检查等形式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经验总结法:开展教学反思,积累实验资料,总结经验。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12-2014.2 1、阅读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 2、组织课题论证、申报县级小课题。 第二阶段:2014.2-2014.11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2、召开课题开题会,布置研究任务。 3、以课堂为主要研究基地,着重研究课堂练习设计、课后小测练习设计和单元检测作业设计。 4、课题组成员开放课堂,欢迎其他教师随时听课,及时交流。 5、整理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究课照片、课后小测作业汇编、口算竞赛、期末命题试卷资料等),撰写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师感言、教育叙事等。 第三阶段:2014.12 1、对课题组成员作结题培训。 2、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3、总结情况,找出不足和改进措施。 4、结题论证。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硬件保障: 河湾小学是一所完小,其中有学生教室7个,教师办公室3个,还配有仪器室、音乐专用室、体育专用室和网络专用室、每间教室安装有先进的一体机,学校新建了专线连接的高速校园网,教师达到人手一台电脑。 二、软件保障: 1、课题组成员曾经独立承担过多个县级微型课题研究,并已通过论证和成果鉴定。 2、课题组成员有多年担任数学学科的经验,有的还是数学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 3、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全部是本科学历,热情有活力。都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均有参与过学校课题研究的经历。 三、组织保障: 以校长为领导,以学科组为实施单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 预期研究成果 1、2013.12-2014.2
准备阶段:开展调研,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2014.2-2014.11
实施阶段:①组织开题培训、撰写年度研究报告
②努力上好展示课,力求做到提高课堂实效性为目标,探索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层次都有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3、2014.12
汇集材料,论文,个案材料。 最终研究成果 1、及时反思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经验,撰写有关的练习设计的教学论文、案例和反思。 2、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深加工,构建起自己对教学练习设计的独特理解。 3、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
||||||||||||
单位 审查 意见 |
(单位盖章) |
||||||||||||
县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学科指导专家组审查意见 |
|
||||||||||||
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意见 |
(单位盖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