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10-2)

标签:
旅游博物摄影杂谈 |
大悲寺山门殿即天王殿内的弥勒佛坐像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慈氏。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是从佛受记(预言),将来为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置成为未来佛的菩萨。
弥勒信仰在古代中国民间有广泛的影响,分为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两支,宣扬弥勒菩萨以“与乐”和学识广博著称。另外,弥勒作为人名也被认为是古印度瑜伽行派的始祖,据传《瑜伽师地论》等经典为其所说。
中国一些寺庙中供奉的笑口常开弥勒像,依据的是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他身怀绝技又乐善好施,平日时常背着一个大布袋,世人又称他布袋和尚。因传说其人是弥勒的化身,所以后人广塑造像供奉。
大悲寺天王殿内弥勒佛坐像左右两侧随祀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
上图:左--西方广目尊天王,负责守护西牛贺洲。以龙王等为部众,司掌处罚恶人,令起道心。手握一条螭龙(也有的地区称作赤索)
上图:右--北方多闻尊天王,负责守护北俱芦洲,以夜叉与罗刹为部众,右手持慧伞,左手握持神鼠——吐宝鼠。
上图:左--东方持国天王,梵名“提多罗吒”, 住须弥山黄金埵,负责守护东胜神州。手持琵琶,是主乐神。
上图:右—南方增长天王,以鸠盘茶、薜荔多等为部众,负责守护南赡部洲,手握慧剑。
山门殿后身是韦驮殿,两侧楹联写着:头戴鏊金扶正法,手持宝杵伏邪魔“
韦陀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二天。
《悲华经》记载:韦驮菩萨在过去世跟释迦牟尼佛等同为兄弟。过去劫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同为兄弟,千子学佛后各个发愿,当时的韦驮菩萨听了他们的发愿后就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护持你们,等你们全部成佛之后,我最后一个成佛。”后来转轮圣王的千子成为贤劫的千佛,释迦牟尼佛为第四尊,韦驮菩萨成就最后一尊,名字叫楼至佛。这也是韦陀被尊为护法神的由来。
韦陀杵扛在肩上:意思就是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韦陀杵平端在手中:意思就是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韦陀杵杵在地上:意思就是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大悲寺山门殿的韦陀,其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大悲寺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