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先锋植物地衣(32)----叶状地衣之十一

标签:
博物植物摄影杂谈 |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98591606872066.jpg
北方毡状地衣Erioderma pedicellatum?--鳞叶衣科、毛面衣属
它们生长在大西洋海岸及阿拉斯加太平洋海岸潮湿森林的树上。它们是最为濒危的地衣之一。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10021606872067.jpeg
北方毡状地衣Erioderma_pedicellatum--鳞叶衣科、毛面衣属
北方毡状地衣是一种多叶地衣,叶阔2-5厘米,有时直径更可达12厘米。它们的表面有毛,干时呈灰褐色,湿的则呈灰蓝色。白面呈白色边缘向上卷曲,看上去仿佛有一条白边。它们与北美洲另外两种毛面衣属不同,并没有粉芽,反而在表面有细小及红褐色的子囊盘。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58781606872068.jpg棒根绵腹衣Anzia rhabdorhiza,梅衣科、绵腹衣属
地衣体狭叶状,圆形或不规则扩展,直径4~6厘米,疏松贴生基物;裂片不规则分裂,近顶端呈二叉分裂;裂片宽1~3毫米。橄榄绿色至深绿褐色,无光泽,无粉芽及裂芽。生于杜鹃(Rhododendron sp.)树干上;海拔2400~3400米。分布于云南。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75191606872068.jpg背孔袋衣Hypogymnia magnifica--梅衣科、袋衣属
衣体狭叶型,直径10~30厘米,疏松附生于基物;裂片中空,呈袋状,裂片宽短,宽1~2毫米,不规则分裂;上表面灰绿褐色至灰白色,平滑或褶皱,无粉芽、裂芽和粉霜层,顶端和边缘有圆形至椭圆形穿孔。
生于冷杉(Abies)树干上;海拔3300~4100米。分布于云南、四川。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25241606872069.jpg
东方肺衣Lobaria orientalis,肺衣科、肺衣属
它由一个子囊真菌(ascomycete fungus)和一个与一个蓝细菌(也叫蓝藻)形成共生关系的绿藻组成。也就是说,肺衣所代表的共生关系囊括了三个界的生物。
地衣体大型叶状,直径达15厘米以上;裂片反复分裂,先端钝圆;上表面鲜绿色,干燥后呈黄褐色,表面网脊明显,光滑,无粉芽和裂芽;下表面黄褐色,网状沟中密生黄褐色绒毛,具稀疏假根;子囊盘生于衣体上表面网脊上,短柄,圆盘状,全缘;盘面暗红褐色,凹陷至扁平;子囊内含8孢子;孢子无色,纺锤形,成熟后4胞;共生藻为绿藻。可以食用。
生于高山柳(Salix sp.)、杜鹃(Rhododendron sp.)、云杉(Picea sp.)树干上;海拔2200~4000 米。分布于云南、甘肃、浙江、湖北、陕西、四川、西藏、台湾;东亚。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6441606872069.jpg
东方肺衣Lobaria orientalis,肺衣科、肺衣属
别名:树兜藓(tree lungwort),肺地钱,肺苔藓等等,在中医里,肺衣的地衣体被称为老龙皮。肺衣对空气污染很敏感,栖息地的丧失和林业实践的变化也对它有负面影响。它的数量在全欧洲已经下降并且在许多低地区域处于濒危状态。肺衣有着传统的药用历史。
被称作地衣菜的东方肺衣,因为被大量的采挖,现在数量岌岌可危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28071606872070.jpeg
冰岛地衣CETRARIA ISLANDICA,梅衣科、岛衣属。主产于临近北极的地区,如冰岛、北 欧和北美洲。
冰岛地衣是一种极地藻类 常年经受极端温度、强烈的紫外线 在如此极端环境下 冰岛地衣被赋予了极强的抗压能力 具有高效的修复力,冰岛地衣现已然成为珍稀的护肤原料。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83961606872070.jpg柄扇牛皮叶Sticta gracilis--肺衣科、牛皮叶属
地衣体小型叶状, 扇形, 直立至半直立, 基部有柄, 高1~6(~9)厘米;裂片深裂,宽0.2~1.5厘米,边缘波状,微上卷;上表面褐色至灰褐色,无裂芽;下表面淡褐色至黄褐色至浅黑色,绒毛黄褐色至暗褐色,假杯点灰白色;子囊盘生于裂片上表面近边缘,圆盘状,无柄,直径1~3毫米;子囊内含8孢子。
生于岩石及树干;海拔1200~2000米。分布于云南、湖南、浙江、福建、广西、海南、西藏、台湾、贵州;日本。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63861606872071.jpg
扇柄(柄扇)牛皮叶(Sticta gracilis )--肺衣科、牛皮叶属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24781606872072.jpg
大叶梅Parmotrema tinctorum--梅衣科、大叶梅属
地衣体大型叶状,近圆形扩展,直径12~30(-50)厘米,疏松附着于基物上;裂片宽5 ~15毫米,相互连接或重叠,裂腋宽,呈半圆形,裂片边缘波状,顶端钝圆,微上翘,无缘毛;上表面灰白色至淡褐色,无光泽,中央部分有强烈褶皱,并有稠密的淡褐色珊瑚状或杆状粉芽;下表面黑色,近边缘淡黄色至栗褐色,有光泽;假根生于下表面中央部分,边缘裸露带宽达6 毫米。
石蕊试剂原料及药用
生于岩石表面或树干;海拔1400~2500 米。分布于云南、辽宁、河北、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西、贵州、西藏、陕西、台湾;世界广布种。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3761606872072.jpg淡绵腹衣Anzia hypoleucoides--梅衣科、绵腹衣属
地衣体狭叶状,圆形或不规则扩展,直径2~6厘米;裂片二叉式分裂,宽1~3毫米,顶端钝圆,裂腋较宽, 呈半圆形;上表面橄榄绿色至绿褐色,无粉芽及裂芽;下表面海绵状组织淡褐色至黑色,边缘无游离带,假根稀疏,不分枝或顶端分枝,黑色;髓层具软骨质中轴;子囊盘生于裂片上表面,幼时杯状,成熟后扁平,全缘,直径达4~20毫米,盘面黄绿色至红褐色, 有光泽;子囊内含多孢子,孢子无色,月牙形。
生于杜鹃(Rhododendron sp.)、云杉(Picea sp.)、栎(Quercus sp.)等树干上;海拔 2400~3500 米。分布于云南、浙江、台湾;日本。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59321606872073.jpg
地卷peltigera.rufescens (weis.)mumb.--地卷科、地卷属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22781606872074.jpg
软地卷Peltigera_malacea,地卷科、地卷属
地衣体大型叶状,质厚,直径10~20厘米;裂片宽2~3厘米,顶端钝圆;上表面深绿褐色至棕褐色,干燥后黄褐色,裂片中央光滑至强烈褶皱,近边缘具直立茸毛,无粉芽及裂芽。
生于岩面薄土;海拔2800 米。分布于云南、四川、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欧洲、亚洲、北美洲。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31731606872074.jpg
粉黄袋衣Hypogymnia. hypotrypella,梅衣科、袋衣属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83031606872075.jpg
横断山袋衣Hypogymnia hengduanensis--梅衣科、袋衣属
地衣体狭叶型,直径3~5厘米,疏松固着基物;裂片中空,呈袋状,二叉式分裂,宽0.2厘米,顶端渐尖;上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无粉芽和粉霜,具密集裂芽和小裂片。
生于灌木枯枝以及云杉(Picea)树干;海拔3000~4300米。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北。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34241606872076.jpg
红腹石耳Umbilicaria hypococcinea,石耳科、石耳属
地衣体叶状,单叶型至复叶型,圆形,易碎,直径2~5厘米;边缘钝圆至撕裂状,波状起伏强烈,显著上翘;上表面灰褐色至黑色,中央部分强烈皱缩;下表面以中央脐固着基物,锈红色至橘红色,无假根;子囊盘黑色,盘面脐纹状;子囊内含8孢子。
药用,用于健胃消食,主治消化不良。
生于海拔3600~3800米的岩石表面。分布于云南、山西、西藏、陕西、四川,中国特有种。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38581606872076.jpeg
绿色地衣小荷叶 Hichennophalia
hudsonian,
共生菌为担子菌;地衣体鳞片状,直径0.2~1厘米,单生或靠生,紧帖基物生长,仅缘略上翘;上表面暗绿色至鲜绿色,无粉芽及裂芽,有微薄的粉霜层;下表面白色,无皮层和假根;担子果伞形,果柄沿地衣体下表面边缘伸出,直立或略弯曲,单一,果柄直径1~2毫米,高 0.5~1厘米,菌盖直径0.5~1厘米,蜡黄色至乳黄色,菌褶与菌盖同色;担孢子椭圆形,无色,表面光滑,薄壁,7~9×4~5微米。担子果罕见,通常 5月~8月出现。生于海拔3500~4300米的岩面薄土或冷杉(Abies sp.)树干上。
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亚洲、北美洲、欧洲、阿拉斯加。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6361606872077.jpg
地衣小荷叶属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88931606872077.jpg
地衣小荷叶属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77521606872078.jpeg
地衣小荷叶属的野外生境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