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古迹(1)--褒河栈道

标签:
旅游博物摄影游记 |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15695541767640.jpg
汉中勉县褒河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23191569553873.jpg
中国历史中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故事说的是: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37081569553874.jpeg
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战国策·秦》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川陕之间的栈道始建于战国时代,拓展于秦汉两代.由于古代战火焚烧和2000年的蚀毁,古栈道仅留下斑斑痕迹。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1569554250398.jpg
褒河栈道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1569554252284.jpg
褒河栈道
古代的蜀道中,90%的主体在汉中境内。主要有:子午道,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陈仓道等。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5811569553875.jpeg
褒斜道,南口在汉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县的斜谷,通称褒斜谷全长470公里。栈道南端叫小石门,北端叫大石门,两个石门通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当时开凿山石不是用铁器或火药,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栈道。隧道内壁和石门南褒河两岸崖上,留下汉魏以来历代著名官员和文人不士的提名和留诗,通称“石门石刻”。1971年石门所在地因修水库,有17万方主要石刻移入汉中博物馆保存。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69451569553876.jpeg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台区北1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据说古代的蜀道中,90%主体在汉中境内。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汉刘邦采纳大将韩信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取关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53401569553877.jpeg
1969年修建石门水库,褒斜道石门石刻“石门十三品”搬迁至汉中市博物馆内陈列保护。1975年,水库大坝按设计高水位蓄水,栈道石门及将军铺、褒姒铺、《栈道平歌》摩崖(即“八个碑”)等古迹和栈道遗迹都淹于水库中。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66041569553877.jpeg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今汉中市褒城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县斜峪关口),沿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故而得名。褒斜道为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主干道路,为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全长249公里,有的史料亦称“褒谷道”、“斜谷道”或“褒谷阁道”、“斜谷阁道”等,指的也是这条道路。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15695543402435.jpg
石门水库一角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94521569553878.jpg
据古书记载,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炎帝神农氏曾在太白留下了足迹,足以说明褒斜道的历史悠久。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7061569553879.jpg
“烽火戏诸侯”的主角褒姒[bo sì]
《国语》载:“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这是发生在西周末期的历史事件。周幽王都城在今陕西长安县斗门镇附近的镐京,褒国在褒斜道南口石门外的褒河镇打钟坝一带。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由镐京到褒城,最捷近的道路便是褒斜谷道。褒姒女,生于宫,长于今褒河石门水库淹没区的褒姒铺。这说明周幽王出兵侵犯褒国是从今褒斜道南下的。在得了褒姒女以后,又是从褒斜道回军镐京的,往返都从太白经过。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93681569553880.jpg
烽火戏诸侯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31881569553880.jpeg
石门栈道和石门隧道
虽然褒斜道始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但改为“栈”道,却是从公元前267—259年间建成的。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修凿栈道极为艰难,上为绝壁,下有激流,破崖碎石采用火烧水激发,这也充分反映了古人的智慧。据史料记载,褒斜栈道是范睢修造的。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46911569553881.jpeg
范睢(fàn
j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55801569553882.jpg
褒斜道南口人工开凿的一个隧道洞。洞长16.3米,宽4.2米,高3.45米。褒斜道石门的开凿时代,据《石门颂》记载是在东汉,“至于永平(汉明帝年号),其有四年(公元61年),诏书开斜,凿通石门”。而动工于“永平六年(63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色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九年(66年)四月成就。……”(《鄐君开通褒斜道碑》)据此可知石门开凿于公元1世纪,故近代外国某专家说:“世界上最早用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出在中国的陕西褒城”。指的就是这个石门。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淹没。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49511569553883.jpeg
远古时期的一部分褒斜道,随着石门水库高约80公尺双曲线拱形坝的建成,已沉进大坝汇聚起的一汪泱泱清流中。现在的褒斜道,部分虽然是今人模仿古人建成的,但其因保持了古栈道飞岩走壁“险、峻、奇”的特点和神韵,仍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仍有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b/e/i/beijingtielaobai/15695540176313.jpg
石门水库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