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2019-04-10 10:42:54)
标签:

旅游

博物

摄影

游记

杂谈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为了近距离了解以色列和犹太人,行程中安排了一次到虔诚犹太人家庭做客的机会。这是一个虔诚犹太人聚居的社区。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附近的一个庭院里堆满了搭帐篷的材料,一些犹太人在准备很快就到来的住棚节Sukkot)。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住棚节是犹太民族和犹太教的节日。又称收藏节。在节日期间,犹太人必须建造一个临时建筑,在其中进餐、款待客人、休息,甚至在其中睡觉。住棚节是纪念古代以色列人在离开埃及之后进入迦南前在旷野中漂流四十年期间所住的棚屋,并追念耶和华在这期间供养了所有犹太人的饮食。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住棚节每年从犹太教历提市黎月(公历910月间)15日开始,为期7天或9天。每逢节日,政府派人修剪树木,把剪下的枝条送给信徒搭棚。除病弱者以外,所有犹太人都要住进棚中,献上祭品,以感谢上帝的恩赐。住棚节也是农民求神降雨的日子。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在每次住棚节7天期间,律法书规定犹太人必须手握住棚节四样植物摇动,代表特别的意义。这四样植物是:椰枣树(Date palm)枝条、番石榴 hadass枝、柳树aravah)条和香橼(etrog犹太教团体中通常都会出售这些植物。过,在一些犹太教改革派团体中,对于其中一种或几种非本地出产的植物,采用芦苇等其他植物来代替。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住棚节成为犹太教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耶和华的节期也成为举行重要正式仪式的合适时机。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对孩子而言,倒不啻为有趣的、换个活法的假日。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在这个虔诚犹太人社区,自然少不了犹太会堂,也就是犹太教堂。

犹太教堂(synagogue),或称犹太会堂一般由一个主要的祈祷房间和另外几个比较小的研究和学习犹太教Judaism)《圣经》的房间组成。

根据犹太教律法,成年男人一天必须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祈祷三次,犹太教堂最早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设立的。犹太教堂不仅为了祈祷,还用于公共活动、成人和学龄儿童的教育等。当然这种教育并不包括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对于那些虔诚犹太人而言,从小到大,仅知道经书和戒律,称其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六不懂、智力低下,似乎并不过分。

一般犹太教堂内包括有一个“圣约柜,保存《摩西五经》卷轴;有一个大台子,是为了诵读摩西五经时使用的;还有一个长明的七烛台,七烛台是犹太人的象征,据说是来源于摩西看见西奈山上的橄榄树在燃烧;此外还有一个面向圣约柜的小讲台,为拉比站在上面领导祈祷用。犹太教堂内和清真寺一样不允许有偶像和画像。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我们要到访的虔诚犹太人家庭就住在这栋楼里。房子是用石块砌起来的。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开门迎客的女主人或是女主人的亲戚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年纪不大的女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你是否注意到上面两位妈妈都带着头套或帽子,大热天儿的为啥要这样?因为犹太教的规定,女人结婚后必须剃掉头发成为秃子,戴假发、头套和帽子遮挡。真是想不明白,干嘛非要这么折腾人呢?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我们就餐的房间书架上摆满了经书之类的书籍,还都是大部头的。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不乏精装书籍哦。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这是一个虔诚犹太人家庭的合影,真是多产高产呐!前面7个是女孩子,夫妻俩抱着的大概都是男孩子。
犹太人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并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还是上面那张照片中的老两口子,孩子已经结婚了。按照虔诚犹太人的规矩,男孩子满18岁就要结婚,目的就是抓紧“造人”。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我们坐在一个长条餐桌两侧,每人一根小面包。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一些凉拌菜等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黄油起酥点心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这两位是今天活动的主角,是主人请来的演讲者(要付费的)。男人是一位虔诚犹太人,据他两口子自己介绍:
犹太孩子从小就要男女分开,无论是学习、玩耍都是如此。这就使得满18岁的成年男女之间的结识必须要经媒人介绍。两人见上几次面,觉得可以了就会安排结婚。以该男人的说法,结婚并非因为爱情,而是为了造孩子。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介绍成了之后,当事人要给予媒人数百美元的酬金。
结婚后,男人不工作、不当兵,整天就是埋头于研读经书和戒律,老婆出去工作挣钱养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老婆挣钱支持他研究经书。当然,除了以色列政府发放的补贴,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犹太人社团会定期资助、补贴这些以色列虔诚犹太人,每个月每人800美元。而这些虔诚犹太人的条件是:资助者不能干涉受资助者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否则就拒绝接受资助。(真够牛气的!)
对于这种让老婆养活和境外资助的生活,他很是得意,还说:钻研经书和戒律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可不是嘛,完全靠别人,还把自己养的膘肥体壮)。他还说:若是一天不研读戒律,就不知道这一天应该怎样度过(613条戒律,把生活中的几乎每个方面都做出了规定,细如牛毛,忘记一条就违规了)。你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看这613条戒律。试想一下你能否全都记住。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你再看看在这里看到的女人,拉扯一大帮孩子,还要上班挣钱,骨瘦如柴,与男人形成鲜明的反差。真纳闷儿她们怎么能忍受?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男人展示腰带上系着的白色线tzitzit
这种习俗源自圣经,为了纪念律法诫命:

你吩咐以色列 人,叫他们世世代代在衣服边上做繸子,又在底边的繸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 你们佩带这繸子,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主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们素常一样; 使你们记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神。 ( 民数记 15‬: 38-40‬)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男人展示他祈祷时必须披在身上、蒙到头上的祈祷披巾(Talit 塔利特)。

极端正统犹太教徒是非常保守的。他们严守犹太教戒条,从清晨起床之后到夜晚进入梦乡之前,都受各种规范约束。这些戒条来自旧约,后世犹太教徒也逐渐演绎出一些新的戒条。他们至今保留着二战前极端犹太教徒在东欧封闭的生活方式。他们严格遵循几千年前制定的宗教仪式;大多数人选择研究经学律法而不是去从事各种工作,因而也缺乏在现实世界中竞争与生存的技能。宗教学校的课程专注于《妥拉》、《塔木德》等犹太教经典的学习,几乎不开设教授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其结果是,同其他犹太人群 12% 的贫困率相较,这些极端正统犹太教徒中有 60% 以上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以色列贫困线的划分标准是个人月收入低于3077谢克尔(约800美元)或夫妻月收入低于4923谢克尔(约1300美元),对于五口人的家庭而言,则是家庭月收入低于9230谢克尔(约2400美元)。

以色列的国民自出生一直到18岁,每个月都会得到以色列政府发给的80美元补贴。这点儿钱在咱们华夏尤其是农村还真能生活下去,但在以色列还是很难的。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你看这些人是不是会想到她们是阿拉伯人?其实非也。她们是犹太正统教派中的极端者,如哈立德教派,妇女无论结婚与否都要把身体包裹起来。即使是男人,也有将面部遮挡起来的。(此图片下载自网络)

以色列国内的贫富矛盾不是很突出。因为即使不工作,从政府得到的救济金足够吃饭、穿衣、住房。据以色列官方公布的数据,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有近一半其贫困原因是因为夫妇都不工作(懒惰),生活全靠政府救济。因懒惰至贫的穷人倒是心知肚明,不怨天尤人,很少因穷闹事。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主人家的男孩子充当临时侍者。他的头上戴着一顶 Yarmulke 亚穆鲁克,即无帽檐绒制便帽,亚莫克便帽。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这位半大小伙子也是戴着Yarmulke亚穆鲁克,腰带上垂下白色线繸,他长大了一定也是个不工作、不当兵的虔诚犹太人,还会长成一个大胖子。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了解了一些虔诚犹太人的情况,并未使我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羡慕,也并未使我对他们产生尊重,反而心中有些压抑。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坚韧不催的、智力极其发达的民族,怎么会养活了这么一大批食古不化的寄生者?岂不是民族的悲哀?!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那个男人带来的他每日研读的经书,我没搞清楚该书是不是《旧约》。还有羊角号(shofar),羊角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仪式用品。据说,羊角号的声音能够“唤醒灵魂”,在犹太教新年和犹太人赎罪日上人们便会吹响羊角号。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希伯来文经书

走进以色列(145)-探访虔诚犹太人家庭

这本《塔木德》 源自流传了三千三百多年的羊皮卷,是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仅次于《圣经》的典籍。

《塔木德》(Talmud Bavli),又名:巴比伦塔木德圣经经文注释

作者塔木德,该书主体部分成书于2世纪末~6世纪初,为世纪~公元5世纪间犹太教有关律法条例、传统习俗、祭祀礼仪的论著和注疏的汇集。

任何一个正统犹太人都已把犹太法典的思考融合进自己生活的每一处,换个说法,每个塔木德式犹太人都有能力把任何一个世俗的生活细节,演变成神圣的秩序,这个秩序直接归上帝负责。

我的天啊!上帝管得那么多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