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2017-09-16 10:15:12)
标签:

旅游

博物

摄影

游记

杂谈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福州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部、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风景区。鼓山最高峰海拔870.3米,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20025月鼓山风景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山顶的军事设施。地理位置重要,当然要有。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鼓山山脚下的石质牌楼。
(此图片下载自网络)
      牌楼立柱上两幅对联:
  地出灵泉润海表,天生石鼓镇闽中。
  屴崱高峰千壑秀,灵源胜迹一泉幽。

      鼓山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160多景。

据说山上有石状如鼓,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每雷雨作,其中簸荡若鼓声,因而得名。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涌泉寺石鼓名山坊(此图片下载自网络),三间八柱牌楼。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无尽石门。即涌泉寺山门。(此图片下载自网络)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此图片下载自网络)

山门石柱向内的侧面上一幅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来,能将落叶尘土吹得干干净净,无须人工清扫;到了夏秋季节,台风频频,山门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设门,留下现在这个空门。

该对联的寓意为:净地指佛门净地,纤尘不染,自然无须清扫;空指佛门四大皆空,信仰来去自由,自然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二字,是为纪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净空法师而题。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无尽石门。(此图片下载自网络)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山门外的石狮子。运用了透雕工艺,很少见的。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长长的甬道,两侧矗立两排石塔,即为塔林。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三间四柱牌楼。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三间四柱牌楼。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长长的甬道,并非直线通道,而是弯曲曲折的,浓荫遮蔽,石塔映衬,尽显梵界幽深。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知恩报恩石刻,位于涌泉寺天王殿前广场南侧。为现任涌泉寺方丈普法法师手笔。通过这字可知,方丈也是个文化人。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罗汉泉”,相传在建寺时,一住持和尚梦到罗汉指点此处有泉眼,第二天,和尚们在此处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众僧为感谢罗汉赠泉,把此泉称为罗汉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涌泉寺天王殿

   门两侧一副对联。上联:面对炉峰不用隔江招手;下联:背临屴崱请看顽石点头。
    屴崱(lì zè),形容山峰高耸、态度端正。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此图片下载自网络)

 天王殿门楣上的“涌泉寺”匾额是康熙皇帝亲笔手书。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天王殿中供奉着塑金大肚弥勒佛像,佛像两旁是一副对联: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樾信心时,用何物供奉?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檐下石柱上刻写很多副对联,其中一副:尘外不相关,几闻桑田几沧海;胸中无所得,半是青松半白云。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四大天王中的两尊。(此图片下载自网络)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涌泉寺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 “三宝”是指:陶塔、雕版、血经,“三铁”是指:铁树、铁锅、铁丝木,价值连城。
   大雄宝殿居于高台之上。前面是放生池。放生池两侧是钟鼓楼等建筑。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大雄宝殿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几经兴废,多次修建。近年来拨巨款对大殿重新翻修。大雄宝殿是涌泉寺的中心,也是佛教主要的活动场所。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大殿中供奉着三世佛,佛像高二丈,三尊并列,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佛。现在佛两边是“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立像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在大雄宝殿三世佛背后,供奉有清康熙年间铸造的弥勒佛、观世音和大势至三尊铁像,每尊连同底座重约2300斤,保存完好。
   大殿的仰板上保存着清光绪八年(1882)绘制的具有佛教色彩的图案,总共242块,其中各种神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其它还有象征吉利的象、麒麟以及与佛教发展有关的白马、猴等图案27块。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涌泉寺天王殿两侧安放着一对陶瓷千佛塔,为涌泉寺第一件宝。此塔烧制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高7米,八角九层,塔上塑有1038尊佛像,八角塔檐上有四方佛72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枚。这两座陶塔国内罕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左边一座称为“庄严劫千佛陶塔”,代表着过去佛燃灯佛。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代表着现在佛释迦牟尼佛。两座塔的颜色都是棕褐色,采用陶土分层烧制,砌叠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约7米。

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两塔原在福州南郊龙瑞院内,1972年迁至涌泉寺。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寺内藏经楼,保存明以来佛经雕版万方,成为涌泉寺的第二件宝。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藏经阁中有历代高僧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此为涌泉寺的第三件宝。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三铁”。一是大雄宝殿内三圣像前安放着的三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着,入水不腐,遇阴则潮。何为铁丝木?是否就是“鸡翅木”?

还有一种说法:铁丝木供桌是由铁木(即鸡丝木)、花梨木合制而成。所谓鸡丝木应该就是鸡翅木,也叫杞梓木。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二是方丈室前有三株铁树,年年开花,灵气独钟,两雌一雄,雌树黄花如绒球,雄树花型似绒塔;两株树龄已超过一千年,其中一株为闽王王审知所种,另一株是开山祖神宴法师所植。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三是寺僧斋堂香积厨中的一口大铁锅,口径达1.67米,深0.80米,煮一次饭需放5包大米,1吨水,可供千人食用,是世上罕见的“大锅饭”。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灵源洞。
    灵源洞为两峰夹峙之山涧,深达数米。这里悬崖壁立,山石叠嶂,古树蔽日,苔痕斑驳。山石上到处是夺目的摩崖题刻,从宋代到当时,篆、隶、真、草、行,应有尽有,约有200多段。
       在“蹴鳌桥”下西侧石壁上刻着高达7米、宽3米多的楷书“寿”字,据说为朱熹题写,为福建省最大的古代题刻。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忘归石”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字径约70厘米,为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所书。蔡襄的这些题刻,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鼓山的摩崖题刻不下300余处,宋代的题刻就达109处,这说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达官赏览胜景的所在。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曰:“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共二十四字,楷书,字径40厘米。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篆、隶、行、草、楷俱全,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堪称福州碑林。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民国十五年题刻。
    吴威,福建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司令、国民革命军新编军第一师师长兼福州城防司令。其武装盘据仙游多年,筹枪派饷,搜刮人民,纵容部下焚杀掠夺,但也做了一些惠及乡里的事,如曾倡建仙枫公路、倡修石碑兜大木桥和创办万善小学等。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一九六二年郭沫若题诗。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庚午年题刻。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辛卯年戴定邦题写的“虎”字。是清朝光绪年间戴定邦书写的。戴定邦曾在两江总督、陕甘总督下面当过总兵官、提督一职。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辛卯年戴定邦题写的一个“龙”字,很难辨认。

有人说,在这个“龙”字中,可以看到“我到佛国”四个字。本人仅看出一个“佛”字,你能看出几个字?

行走福建(12)--福州鼓山涌泉寺
涌泉寺的红叶石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