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想-再聊科普

(2023-04-02 03:08:07)
标签:

杂谈

这几天,有几个老朋友给我信息,与家人得病相关,依靠自己的这个老脸,在医院里找了些老人,还是很给面子。基本都给办了,不过就是看病而已,似乎是举手之劳。想聊聊其中的一个朋友的母亲,12年前曾经在我们医院胸科因为左侧肺癌,找当时的胸外科主任沈毅教授行手术治疗,手术后12年,没有什么症状。近来查体又发现右侧肺又有了阴影,吓得够呛,赶紧去我们医院,找了位资历较老的医生,也是主任医师了,因为挂不上号,找人挂了个号,等了很长时间,终于看上了,看过片子和病人,告知是右肺肺癌,而且也是原发性的肺癌,需要手术治疗。并立即安排下个月住院,准备手术。这位朋友一家人吓得够呛,非常紧张,突然想到了我,与我联系,我告知已经退休了,别的年轻的医生也不是很熟,只能找我的熟人,当时就给为这个病人开刀的沈毅主任发了个短信,简单说了一下病情,请他看看。告知周三下午名医堂,让病人过去看看。约好了,也就告知了这位朋友,周三带着片子什么的前去我们医院的名医堂找到沈毅主任,告诉了这件事情,沈主任给他挂了个号,然后也就在哪里等着,一直到12点多了才看上。沈主任认真看完了片子,同时也复习了以往的片子,结果却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沈主任看完所有的片子,告知这个右肺阴影是个瘢痕,并告知这个瘢痕在第一次手术的时候就存在。因此不需要手术,回家深呼吸,用点雾化吸入治疗即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看完病都接近1点了,沈主任辛苦。然而,看完病后病人家属蒙圈了,这是怎么回事?听完沈主任解释,赶紧告知前一次的看病的结果,沈主任笑笑,不予置评。家属与病人如释重负,心情舒畅,完全打消了病人与家属的顾虑与焦虑,当然也省去了开刀的恐惧,半年以后再进行随访复查就是。众所周知,原发性肺癌,尤其是腺癌其平均5年生存率只有20-30%,随着靶向药物的问世与应用,五年生存率也不会提高太多,由此可见,退一万步讲,即使这位老太太就是肺癌,个人意见也是不必手术。靶向药物治疗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这样可以免去手术的恐惧与痛苦。姜还是老的辣。牛。
如此皆大欢喜的事情,由此想的挺多,说说自己的看法。40余年前从医以来,自我感觉是目前医院里的病人越治越多,不光是那些严重的疾病,比如肺癌等,即使我们骨科,脊柱外科的病人也是很多,当然,前者与环境因素等多因素有关,后者多是退行性疾患,也就是老化所致,为人类自然生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就有个手术指征的问题。有人说,知道什么时候开刀的医生都是高明的医生,而知道什么情况下不开刀的医生才是更为高明与顶尖的医生。尤其是我们这一行当,骨科,脊柱外科的病人,多数是可以不手术的。记得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几位同道发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手术的帖子,不错的手术技术,然而,从放上去的手术前的影像学资料来看,的的确确手术指征不是很明确。当然,由于没有看到病人,也没有检查病人,不敢贸然下结论,然而,仅仅就影像学资料来看,手术指征的确不强烈。很奇怪他们的手术时如何做的,又如何保证手术质量呢?也就是单纯为手术而手术吧。以往在门诊上也是,有不少病人,在别的医院或院区看完医生后来找我的,不少的病人的确是不需要手术的,对于腰背痛的病人,不能只要有腰痛,影像学上有个突出,或者膨出就就采取手术治疗,如同上面我介绍的这个病例一样。实际上,许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并不需要手术治疗。所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然病史的讲座也曾经在各地讲过不少,应该是有些共鸣的。由此,对于手术指征的把握的确是一个医生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至于技术上的那点东西,大家都不差,而为什么疗效的差异很大呢?诊断与手术指征的把握则是关键,以往在科普 中讲过这些观点,有时间大家可以找一下看看。最终还是那句话,要顺其自然。当然,那些影响生活与工作的剧烈痛痛的病人,手术治疗应当是首选,尤其是微创治疗。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想-环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