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峥:最卖座的三部华语片,凭什么他占俩?

(2015-10-18 14:03:08)
标签:

杂谈

今天我们说点圈内事。


随着《蚁人》、《小王子》等新片大规模公映,2015国庆档这场大战也宣告落幕。


以绝对总量论胜负,冠军无疑是《港囧》——猫眼票房显示该片累计票房目前近16亿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c510facf41ee62472908f16ef5957b16.jpg


如果没有盗版出现,没有《夏洛特烦恼》狙击,《港囧》最终票房有机会冲击《捉妖记》。


当然,现在这个成绩也不赖,按徐峥的说法:达到安全线。


凑巧,《港囧》前两天就办了一场答谢分享会,庆祝徐峥成为内地第一个“双十亿票房”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6ea5c44102b95b4d1960e7953f028a69.jpg


遥想当年,还曾有媒体统计国内导演亿元俱乐部名单: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4de13dc5392158a76c9d6008d2cc8560.jpg


百度百科甚至有相关词条: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2ecca9cd29e0a83e0e29d5da336879af.jpg


不到五年,中国电影就风风火火地迈入10亿时代。


真是不得不让人感慨: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21a238f325778f401d96ddc77015b6f3.jpg


尽管口碑不如预期,但徐峥“双十亿票房”的记录板上钉钉。


在华人导演中,冯小刚、张艺谋、姜文、周星驰……都还没有实现。放眼全球,也只有李安(《绿巨人》、《少年派》)和林诣彬(《速度与激情》系列)达到了这个成就,而他们拍摄的,都是好莱坞商业片。


中国最卖座的三部华语片,徐峥一个人占了俩。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c4f2143bf95dc7fd242a753cdb230793.jpg


为什么是他?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402f8081151a4d11b804169e19690a43.jpg


得先感谢大环境


今年内地电影票房有望超过400亿,是十年前的25倍。7月18日,内地单日票房甚至超过4亿。


徐峥一部《港囧》的票房,已经和2005年全年电影票房一样多。


但,即使在井喷的当下,那些悲催一日游电影,一点没比之前少。


想活下来并大卖,还是要有能耐。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0baac4c1998190f4fb53906097026515.jpg


商业片,大众消费就是故事。


据说徐峥最看重剧本。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f66d6dc10cf31ebd966e55d13233d105.jpg


他对剧本的重视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


当年拍《疯狂的石头》,宁浩原本想邀请陶虹饰演道哥女友,寄过去的剧本被徐峥先看到了。

当即抢了媳妇的饭碗,告诉宁浩:她不来我来!


甚至不收分文,但考虑到当时徐峥已是剧组最大的腕,《石头》剧组最后还是给徐峥封了个红包。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c1cc7179aa5f7d0b809ade8973cf28df.jpg


《港囧》编剧苏亮曾在《囧途中你所不知道的故事》披露了徐峥是怎么磨剧本(毒舌已获授权)。


他第一次从徐峥口里听到“港囧”的故事时,才二十多岁,等到电影上映时,三十了。


剧本会从北京开到大理,从大理开到海南,从海南开到香港,从香港到上海,会议记录写了足足十几万字,会议录音也有数百小时。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a3d7da236c81c68f28960134d608d205.jpg


创作初期,徐峥要求他整理出了《香港电影拍摄场地攻略》《香港电影经典台词库》《香港电影经典动作场面库》《香港元素库》,并且把所有香港经典电影片段截取成视频,分档管理。


《喋血双雄》周润发扫射的教堂: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ed928be05cfa16216d56406817189ece.jpg


《无间道》里黄秋生坠楼的地点: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146d822da688a3261fb86b45370dc904.jpg


《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张曼玉幽会餐厅: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47f0dfa8a81bf8b95cd55ec4985a882c.jpg


还有《香港147位影视黄金配角》。


无论是大家熟悉的香港电影的黄金配角,还是TVB里你只是看着面熟但永远叫不上名字的小角色,无论是如今还在演戏的,还是已经退出影坛,甚至过世的,全都被挖了出来。


“的士司机”阮毅雄就是这样找到的,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在TVB里扮演的士司机,如今快六十了,还在扮演的士司机。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76f3e6f52fcbbf45c572c52ac3b3aeb3.jpg


创作过程中,苏亮最难忘的是“搬砖”。


“搬砖”即为搭结构,这是徐峥导演在创作中提炼出的一个名词——Sir个人觉得很形象。


徐峥和束焕都是特别重视类型片原理的人……进入剧本前,故事结构必须打牢,这个时期方案可以反复推翻,方向可以不断变换,每条路都试着走一下,直到找到最佳方案,然后让其牢靠到每一个故事点都无法动摇……然后剩下的工作才是引入桥段和情节设计。


《港囧》一开始的剧情并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


最初故事版本是徐来要去约炮,发现初恋被绑架,然后和拉拉一起去营救,营救途中发现了关于老婆的真相,一个非常港化的故事。


就故事本身来讲没问题,唯一问题就是它不像囧途故事,绑架初恋的强情节一出,基本没人会再关心徐来的心灵成长。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f0da94aef8b66575a46e613fc30556ba.jpg


就因为此,徐峥把已经创作半年的剧本推翻重来。


所以,《泰囧》剧本只花了半年时间,但《港囧》前前后后花费了18个月。


据说徐峥私底下常常感慨,中国没有专业成熟的编剧:

如果有靠谱的编剧,我现在手上应该有一堆囧系列的剧本,我只要挑选最合适的就可以了。但现在每个剧本都要我自己搭团队写。


类型片,说白了,就是电影商业实践下总结出的工业标准。


这是一门手艺活,是有技术门槛的。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99b262992839e149eb28f40cdc65e2f5.jpg


在Sir看来,中国绝大多数商业片,欠缺的,就是工业感


不说别的,单画简单的分镜头剧本和故事板,可能就难倒一堆“导演”。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331511344e25315f924ce11976b072f9.jpg
《港囧》的动态故事板视频截图,警察的搏斗戏


还有这几年饱受质疑“伪3D”——又有多少制片人能真正从观影体验考虑。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f4953c4123192c1795b22ab5ce92ed3a.jpg


事实上,《港囧》这次是用可变形宽银幕镜头拍摄,景深非常突出,摄影师宋晓飞不止一次建议把《港囧》转成3D版。


但徐峥觉得,观众戴着3D眼镜看片,会削弱对喜剧接收感觉,坚持2D。


只有尊重观众,才能理解观众,路演时,徐峥就曾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我走进一家影院、一间礼堂,马上就可以从现场的格局判断出当天放映、演出的效果。


徐峥还是一位营销高手——几乎与郭敬明并驾齐驱。


但与后者靠“粉丝经济”呼风唤雨不同,仅600万微博粉丝的徐峥,他的营销手段,更多是创意


从赵薇前导预告片,徐布斯发布会,到包贝尔恳谈会、维秘内衣发布会……这些发布会的创意的发起人,都是徐峥本人。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faae74a188e07e47664fd59bb0ce1dec.jpg


与一般导演最多关注映后评论不同,每一款物料发布,徐峥都会关注评论,甚至专门组织团队监控,根据反馈决定下一步策略。


《商业价值》曾报道一个《港囧》宣传过程的细节:

有一次夜里去光线时遇到徐峥正和宣传团队的人开会,当时特别惊讶他们的状态,那么晚了可每个人都很High,因为团队里的人都想做出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一百个点子徐峥最后只认可一个,也许全部否定。


Sir就听过圈里人吐槽,和徐峥在一起工作太累,因为他的要求太高,而且他提出的创意还常常超过你的想法,对营销狗来说,简直生不如死。


这次《港囧》从公映前开始就启动了城市路演,整个主创的路演城市超过50个,超过《煎饼侠》31个城市。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2f622c819fe30cdc7a71db53d6b6bb90.jpg


当然,这些都是创作背后的故事,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钱花得值不值,还是看作品。


在《港囧》即将谢幕的当下,Sir还是坚持最初观点——这是一部能基本满足娱乐需求的合格商业片。


做一个假设,如果徐峥再端出一份跟《泰囧》一模一样的电影,我们就会满足吗?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a6cde06d988c64db80e6cb75c843e860.jpg


一个因为想突破而“失败”的作者,不远比一个害怕失败而躲在安全领域创作的作者,更值得尊重?


得承认,《港囧》叙事上有不可回避的分裂。


答谢会上,徐峥就自我剖析了“分裂感”的来源:


作为导演来说,我非常希望电影有突破,但同时我还兼顾了制片人的角色,希望在商业上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能够被每一个观众接受。

这样一来,我们的电影就出现了分裂,我在香港和包贝尔追打的时候好像是一部电影,我们在香港约会的时候好像成了青春片,把这两部电影装在一起,当这部电影最终完成时,我觉得形成了一种分裂。

原来看过《泰囧》的人就想看这种耍宝的类型,他想要的就是A,而另外一部分人对B很期待,觉得你前面那部分是多余的。因为我混合的身份,这么一个混搭的创作心态,使得我们这部电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种不满足的创作态度,或许才是徐峥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最后,Sir想说的是——


现在的评论圈,似乎有一种风气,爱造神,也爱灭神。


遇到惊喜,过度吹捧。


一旦失望,又将它往死里打。


这种“一下海水一下火焰”的待遇,发生过徐峥身上,同档期另一部喜剧——《夏洛特烦恼》也不能幸免。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f992a3410eebcea41315af40e2f11a7a.jpg


比如昨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抄袭”事件。


Sir没看过《时光倒流未嫁时》,不轻易下判断(各位毒友可百度,知乎,有详细证据)。


但仅就文章看,其论证过程未免草率——严密的话应标上时间节点,甚至对比画面构图。


抄袭不是闹着玩的,更不是一些网友说的“反正我笑到就好,管他抄没抄”。


媒体在批判某些创作者为了利益迎合大众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警惕掉入同样陷阱。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bfd22b8e65b5bfe57174be02de7d3e92.jpg

你站在道德高地就不冷吗


当然,观众的公正与宽容,只给那些真正用心的创作者。


还记得当年《泰囧》大爆后,一堆以“囧”字命名的电影纷纷立项抢拍,最后纷纷扑街么。


今天,《港囧》还没下片,《韩囧》《沪囧》们又出现在电影局的备案名单里。


《韩囧》: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16e0ec91283cd567a3f7c28099258621.jpg


《沪囧》: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01fb6d12dd0d79353fdf5f2f53953a0d.jpg


对于这些只会跟风借势,骗不明真相群众血汗钱的下三路电影。


我们无需给脸。


一旦遇见,毫无犹豫——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63de8427b5fa7d9135cfe66008bb3a0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