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2017-03-13 16:49:16)
标签:
教学 |
分类: 诗文阅读资料 |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特色
古典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常见的诗歌语言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明丽、雅致
用语新颖清丽,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用平淡的语言直接叙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质朴无华,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委婉含蓄、隽永
意在言外,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的“空白”,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再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4、豪放、雄浑
情感豪迈奔放,气势浑厚磅礴。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骨力挺健,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以苏轼、辛弃疾为最杰出代表,豪放是李白诗风的显著特点,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雄浑多见边寒诗中,如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高远壮丽!
5、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6、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他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7、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8、悲壮慷慨
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9、绚丽飘逸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李白的诗歌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附:
孟浩然:语淡恬静
李 白:清新飘逸
韦应物:清新典雅
白居易:平白清新
杜 牧:含蓄绰约
欧阳修:清丽明媚
苏 轼:旷达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