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四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日前揭晓,80个上榜村落中洛阳占了5个。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村落,走进梦想和乡愁……
http://pic.lyd.com.cn/0/10/98/19/10981944_468716.jpg
游殿村隶属偃师市山化镇,位于偃师东北角的邙山上,北临黄河,南望伊洛,东边5公里处是巩义康百万庄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1 宋徽宗当年驻跸地
游殿村的村名由来跟宋徽宗有关。
相传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带领皇亲国戚到巩县皇陵扫墓。
中途,一帮人夜宿会圣宫(遗址在今山化镇寺沟村凤凰山上,离游殿村不远)。
扫墓完毕,不知是何原因,赵佶的心情很不好。他下旨说暂不回汴京,再次到会圣宫小住。
小住期间,赵佶带人到邙山散心,并传下口谕,向北到能看见黄河的地方止步返回,向南到能看到洛河的地方止步返回。
饱览邙山无限风光,赵佶心胸大开,高高兴兴地回了汴京。
赵佶走后,地方官民为了纪念他此次邙山之行,就在其看到黄河和洛河的地方各建了一座宫殿,分别叫南游殿(游殿村由此得名)和北游殿(属巩义市康店镇)。
2
http://wx2/large/eb1ae882ly1fd9oeo8wjqj20m80ettgm.jpg
因为位于土层深厚的邙山,窑洞便成了游殿村民居的一大特色。
游殿村的窑洞分为三种。
其一,在沟边壁立的黄土崖上挖洞居住,称为靠山式窑洞。
其二,在平地挖七八米深的方形大坑,在坑的四周挖洞,称为地坑院。
其三,在平地挖一条街道,街道由明暗两部分组成,明的露天,暗的是在土壁上掏洞,明暗交替相连,很像新疆的坎儿井。每个洞两边明街的一侧或两侧,各挖出一个地坑院。几个或十几个地坑院通过街道相连,称为“地下街坊”。
http://wx2/large/eb1ae882ly1fd9of1cy6dj20m80etwlq.jpg
66岁的退休教师马少民领我们参观“地下街坊”的代表作“九连洞”。
曾经的“九连洞”,九个洞连接一条长长的街道,街道一侧分布着8个地坑院,地坑院里住着100多口人,炊烟袅袅,人欢马叫。
如今的“九连洞”,9个洞口中的3个已经坍塌消失,8个地坑院也大多破败不堪,里面的住户绝大部分已经搬走,仅剩几个恋旧的老人享受着时光的余温。
70岁的滑延山老人称地坑院冬暖夏凉,“一到冬天下大雪,邻居们都好来我家串门子,平房里冷得坐不住,进了窑洞却连火都不用生。一到夏天,住在窑洞里比住在空调屋里还凉快”。
http://pic.lyd.com.cn/0/10/98/19/10981948_362147.jpg
地坑院一角
3 美景遍布故事多
http://pic.lyd.com.cn/0/10/98/19/10981947_588683.jpg
到了玉皇阁,上下两层的建筑古朴典雅。
“上层为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下层是猴爷洞,里面有猴王的塑像。”
“建造玉皇阁的工匠姓石,猴爷洞刚建好他就去世了。继承父业的儿子不会建上层的玉皇阁,回到家愁眉苦脸的。母亲见了,用筷子摆出玉皇阁的结构,一番讲解,儿子恍然大悟,工程顺利完工。”
庄稼地里的饮马池已经没了水,里面长满郁郁葱葱的玉米。
“当年王莽撵刘秀,撵到游殿村时,两个人已经相距不远。焦急中,刘秀听到有鸟鸣叫:‘沟里藏!沟里藏!’可四周哪里有沟,慌乱中,他从田埂上滑了下去,顺势躺在一道墒沟里,居然躲过一劫。胯下坐骑为了吸引追兵的注意力,故意跑到远处胡乱踢腾,结果踢出一池泉水,饮马池由此得名。”
到了塔沟,宛若游龙的土沟深邃幽静,草木葱郁。
“你看沟那边矗立着两座‘宝塔’,是由流水长期冲刷而成的。再看塔身,从上往下,一层白土一层红土交相叠起,算不算奇观?”
我们又到了当年百姓躲避匪患的平安寨,到了文昌阁、魁星楼,到了唐代古道……看不完的美景,听不完的故事,恍惚中,时光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陈旭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