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征求意见稿:《中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2016-05-18 14:53:03)
标签:

课题

批判性思维

阅读能力

教学策略

余党绪

分类: 研究课题

《中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芜湖县教研室  范金豹

 

一、 背景、意义与价值

当前,我国正倡导“万众创新”,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必备。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中小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已经将“批判性阅读”知识作为考题材料,另外在阅读题、作文题、语言运用题等都有考察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题目。可见,国家已经有意识通过全国高考这一指挥棒来引导中小学的能力培养方向。因此培养中小学生批评性思维,是当务之急。不然,我们的学生在面临高考这一关,极有可能败走麦城。

芜湖县虽地处“长三角”,但位置在其最西部,与教育发达的苏浙沪相比,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是十分薄弱的,有关这类的教学实践几乎就是空白。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一方面我们认识到,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另一方面,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的任务困难重重,但又刻不容缓。

开展本课题研究,也是我们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扎实开展本课题研究,首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们语文教师的批评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与“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总课题研究,一是借此东风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题引入我县,打通我县语文教育与上海乃至全国的交流渠道,二是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向各位外界专家学习,提升我们自己的教学素养,改进教学理念,开拓我县中学语文教学新领域,新境界,为进一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相关理论(详见相关专著)

1.批判性阅读的原理和方法。

2.建构主义理论。

3.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理论。

4.以学为主的语文教学策略的理论。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

1.批判性思维。“批判”一词是个多义词。为了避免误解,本课题所言“批判”皆是哲学概念,而非政治概念。在具体表述时,本课题采用“思辨”代替“批判”一词的做法,因此在本课题研究论文成果陈述中,“思辨性”与“批判性”是同义词。“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2.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目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研究:一是从阅读能力的发展层级上来分析,二是从阅读过程来研究,三是从阅读技能来研究,四是从阅读的心理活动因素来研究,五是从阅读目的来研究。本课题研究的“阅读能力”是从阅读能力的发展层级上来分析,把阅读能力分为六个层级:感知性阅读、释义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创造型阅读。

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系统的教学行为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三、 课题研究达成的目标预设

(一)通过学习、借鉴、实践,摸索出培养教育不发达地区中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一定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比如在文章阅读中质疑的能力,评点原文的能力,对论述类文章的推理进行逻辑审查的能力,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的能力,对他人的理解进行验证的能力等等。

课题组教师所教的班级学生,具有理性、公正、诚实的阅读态度倾向,初步掌握思辨性阅读的常用方法,思辨性阅读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四、 主要研究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1.芜湖县中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现状与问题。

     2.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教学价值。

     3.有效培养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二)重要观点

1.中学阶段阶段,学生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抽象思维增强,阅读教学要应用适宜的教学策略顺势而为,逐渐培养思辨性阅读能力,避免思维僵化、固化、片面化。 

2.中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富有批判性思维的文章,是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捷径。

3.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首先得要语文教师是一个思辨性阅读的高手。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前提。

(三)创新之处

     1.建构教育不发达地区的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2.编选若干册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校本教材。

五、 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实施步骤

(一)基本思路

     1.前期以学习为主。学习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著作;研习批判性阅读教学的课例以及相关教学论文。

     2.开展学生调查、测试与教师教学调研,把握现状与问题。

     3.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研究课,指导学生阅读思辨性阅读校本教材。

     4.反思与总结,建构适宜的教学策略。

(二)主要方法

    1.文献法;2.调查法;3.行动研究法;4.个案研究法;5.观察法;6.测量法;7.课例研究法;8.经验总结法。

(三)技术路线

     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策略——形成报告——推广应用。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

   1)课题研究论证;2)收集相关的著作与教学论文,自主学习,会议交流研讨;3)调研师生、课堂教学现状,发现问题;4)研讨校本教材编选大纲与进程,进行编选分工;5)名师课例研究,尤其是余党绪等教学专家的教学视频、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叙事等。6)课题组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展示。

   2.实施阶段(2017.2—2018.8)

   1)思辨性阅读课堂教学研究课。选好第一试验教师,开好第一实验课。课前要充分做好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全程摄像,扎实开展课后研讨与教学反思。根据课题成员成熟度,逐步扩大实验课教师人数,成熟一个实验一个,稳打稳扎,逐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2)开展学生思辨性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态度,传授思辨性阅读方法和步骤,根据学生实情,有序开展思辨性阅读训练。3)适时开展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测试。4)开展一定数量的学生演讲等活动。5)适时在一定层面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开放课。6)每学期举办一次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会。7)积极参加总课题举办的相关活动,观摩学习。

3.总结深化阶段(2018.9-2019.1)

     1)每个成员的课题研究反思、总结;2)课题组总结交流会;3)举办一定层面的思辨性阅读教学观摩课;4)收集课题资料,合理安排结题工作;5)形成结题报告,接受验收。

六、 课题研究分学期计划

本课题研究三年(2016-2018),分六个学期。

(一)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2016.2-2016.8)

1.组建课题动员会,开展批判性思维理论学习(2016.2-2016.3)

2.申请加入总课题组(2016.3)

3.课题开题会(2016.5)

4.申请省、市级课题(2016.6)

5.讨论并编写学生批判性思维阅读校本教材(2016.5-2016.8)

6.开展课题组教师说课稿评选活动(2016.8)

7.参加总课题组在上海开展的研讨活动(2016.8)

(二)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2016.9-2017.1)

1.开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调查活动(2016.9)

2.思辨性读本审稿并推荐给学生阅读(2016.9)

3.开展课题组教师现场说课评选暨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2016.10)

4.思辨性阅读教学主题演讲活动(2016.11)

5.汇编思辨性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2016.12)

6.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课例观摩研讨(2016.12)

7.中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测试(2017.1)

8.课题组中期总结会(2017.1)

(三)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2017.2-2017.8)

1. 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阅读中如何质疑”的学生讲座(2017.3)

2. 初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会,主题“阅读中的质疑能力培养”(2017.4)

3. 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会,主题“阅读中的质疑能力培养”(2017.5)

4.学生演讲活动(2017.5)

5.课题组教师教学反思评比(2017.8)

(四)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2017.9-2018.1)

1. 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阅读中如何评点”的学生讲座(2017.9)

2. 初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会,主题“阅读中的评点能力培养”(2017.10)

3. 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会,主题“阅读中的评点能力培养”(2017.11)

4.课题组教师教学反思评比(2018.1)

5.课题组中期总结(2018.1)

(五)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2018.2-2018.8)

1. 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阅读中如何反思”的学生讲座(2018.2)

2. 初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会,主题“阅读中的反思能力培养”(2018.3)

3. 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会,主题“阅读中的反思能力培养”(2018.4)

4.课题组教师教学反思评比(2018.7)

5. 课题组中期总结会暨结题布置会(2018.8)

(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2018.9-2019.1)

1.课题组初中教师思辨性阅读教学公开课(2018.10)

2. 课题组高中教师思辨性阅读教学公开课(2018.11)

3.课题组教师撰写课题小结(2018.11)

4.课题研究资料汇总(2018.11)

5.课题结题报告撰写(2018.12-2019.1)

七、 课题组织与分工

本课题组织分为领导组、课题组办公室和三个研究小组。

   领导组由课题负责人范金豹主持,成员有杨勤长、宋业坤、周起。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整体设计与课题组制度建设,课题组与外部单位、本地学校的协调,联系各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办公室设在南湖中学,由潘华胜、范小冬负责,成员若干。主要负责课题活动的具体落实,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课题组分三个小组,初中一组、初中二组、高中组。拟设组长、副组长各1人。课题小组组长负责课题具体活动过程的指导、观测、记录与研究总结。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工作需要,分配到一定的课题小组,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重点工作布置:1.思辨性读本编写,范金豹负责,课题小组组长参与审稿。2.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建设与研究资料收集整理,由潘华胜负责,范小冬等协助。3.课题组活动录音、摄像、拍照、记录等工作由张胜负责,洪福将等协助。

课题研究期间,每一位成员必须坚持做的八项基本任务:1.学习著作不少于3本,须有读书笔记;2.每年阅读教学杂志2种以上,须有学习心得文章,每年不少于10篇;3.每学期一篇课题研究行动报告;4.上一节课题研究课;5.做一次课题研究专题讲座;6.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每年至少1篇,其中至少有一篇市级以上获奖,或者正规刊物发表;7.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注意多从本课题研究的角度来反思;8.进行个案研究。选定自己所任班级若干名学生,作为观察研究对象,也是重点培养对象。

八、 课题实效评价方式、预期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推广价值预测

评价方式:1.教师思辨性阅读教学视频与评比;2.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测试与参加实践活动展示;3.思辨性阅读校本教材使用的广度;4.课题现实影响力;5.教师、学校、社会评价。

    预期成果:1.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成果:教学视频、校本教材、学生实践活动思辨能力展示、学生有关作品等。2.思辨性阅读教学理论成果: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课例教学实录、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等汇编。

   应用推广:1.积极利用多种场合展示优秀课例;2.参加多种类型的教学评比;3.举办思辨性阅读教学讲座;4.发表课题研究论文;5.通过网络等媒体发布课题研究成果,扩大交流。

    九、课题组制度

(一)本课题组属于学术研究小组性质,开展的所有活动均应是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学术性研究活动。

(二)加入本课题,本着个人自愿原则,需得到所在单位同意。所提交的申请,经本课题领导组研究,同意后正式列入课题组名单。

(三)课题组成员,应积极参加课题组研究活动,也应按计划完成课题组相关任务。不能参加,需要向课题领导组请假。2次不参加,且没有请假,视为自动退出本课题组。

(四)本课题研究成果,著作权属于所完成者。课题组可以正当使用,用于总结和推广。

(五)本课题没有任何项目资金支持,研究过程中所需费用,均有个人和所在单位承担。

(六)本课题所获得的荣誉,为课题组所有成员共享;如有课题奖金,根据成果认定情况,予以分配。

(七)本课题开展“优秀成员”评选活动。评选依据成员在课题活动中的表现与研究成果情况。

(八)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期间,受到行政处罚,本课题组有权撤销本课题成员资格。

                                                         2016.5.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