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作品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2014-09-01 10:43:05)
标签:

课题研究

鲁迅作品教学

省级科研课题

咸保中学

分类: 鲁迅研究

《鲁迅作品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范金豹  执笔

 

    一、近年来本课题的历史演变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群可怜的生物群体,而有了英雄人物却不知道崇拜和爱戴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鲁迅作品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典范,代表着现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最具民族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髓,潜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崇敬鲁迅先生,因而我们想把鲁迅先生的作品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2008年我们申报了第一个课题,也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次做课题,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只敢从县级课题开始做起,课题名称是“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时间从20085月至20118月,共三年时间,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解决鲁迅作品难教、难学的问题,提高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效率;二是走进鲁迅,亲近鲁迅,传播鲁迅精神,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加“钙”。这个小课题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得到了县教研室的大力指导,两年多下来,应该说成果丰硕。

2011年,芜湖市教科所设立了《“语文点拨教学艺术”推广应用研究》课题,借这股东风,我们想:语文界对鲁迅作品教学、点拨教学法研究得比较多,但将“点拨教学艺术”运用到鲁迅作品教学中并不多。于是我们又申请了《鲁迅作品点拨教学艺术应用研究》的一个市级课题,旨在探索一条新路径:运用“点拨教学法”来教学鲁迅作品,开创鲁迅作品教学研究新的局面。该课题2011年立项,201210月结题。这个课题做得时间不算长,但课题负责人领路有方,组内成员热情高,资料收集较为完整,成果较为丰厚,相关工作得到了市教科所专家的高度肯定,结题工作顺利完成。

鲁迅作品博大精深,虽经五年研究,我们也只是摸到“冰山一角”,好不容易找到这座“富矿”,怎能轻言放弃?再加上老师们对鲁迅作品越来越喜爱,我们的研究还不深,还得向前走。我们没有满足已达到的水平,我们觉得课题研究还需要更扎实一点,更有效一点,更深入一点,探求鲁迅作品新的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我们的学生更喜欢鲁迅作品一点,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更丰富一点,能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分享课题研究成果。20134月,我们又申报了省级课题“鲁迅作品教学策略研究”,计划20158月完成。

二、课题研究现状

《鲁迅作品教学策略研究》,2013年被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确立为省级课题。课题研究时间两年:20138月至20158月,分为三个阶段。当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所有任务,处于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第一环节。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8-2014.1)的情况

本阶段完成的任务有:

1.拟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课题研究工作的核心部分。课题负责人集思广益,写出初稿,然后分发课题全体成员,大家阅读后再次讨论,最后根据讨论建议,写成定稿。当然实施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课题实际情况,适当修改完善。

2.开展教师、学生问卷调查。课题组在201310月份开展课题组成员调查,了解成员学习研究鲁迅作品的情况,鲁迅作品教学情况,对课题研究任务的选择意向。课题组统计汇总,根据成员研究意向确定课题研究任务分工。课题组将研究任务分工表打印,分发给每一位成员。

201311月课题组开展学生调查。调查选择县一中高一普通班两个班的学生,了解学生对初中9篇鲁迅作品的学习情况以及对鲁迅其人、其作品的认识情况。课题组对收集的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本次调查中,课题组发现:(1)大部分学生对鲁迅作品有很高的评价,认为阅读鲁迅作品很有意义。90%的学生喜欢鲁迅作品,并不像社会上流传的那样“怕周树人”。(277.8%的学生认为部分鲁迅作品很难。学生对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认为教师的教学对理解作品有一定帮助,但不深刻;有的作品,教师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3)学生比较偏爱学习《阿长与<</SPAN>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叙事类的作品,对散文诗《雪》《风筝》等理解难度很大。(4100%的学生认为鲁迅是一个了不起的、值得尊敬的伟大作家,85%的学生认为鲁迅的作品文章深刻,富有思想,给人很大启发。这些调查给课题组成员很大鼓励以及启发,为课题组研制课题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3.研读鲁迅作品以及鲁迅研究文献、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著作。根据课题研究需要,以及课题组成员学习鲁迅作品情况,课题组要求课题成员阅读《人间鲁迅》(林贤治著)、鲁迅研究类著作以及鲁迅作品教学方面的论著论文、《教学策略》(周军著)等。课题组成员学习这些著作,开阔了理论视野。

4.收集、整理鲁迅作品教学论文以及教学实录等资源。课题组要求每一位成员,收集整理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的资源,然后交给陶文贤老师汇总。课题组分单篇资源汇总和一般性资源汇总。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2004年至今十年来,国内主要语文教育教学刊物发表的关于鲁迅作品的教学论文、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等资源。目前已经汇编成册的有《故乡》《社戏》《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风筝》九篇课文以及相关的综合性的教学资源。这项工作,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42—20156)

1.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总述

这一阶段含三个学期,以学期为单位逐步展开课题研究工作,可以视为课题研究的三个环节,亦即一个学期一个环节。这一阶段课题研究主要工作有:1)拟订课题研究学期计划;2)开展鲁迅作品教学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究、鲁迅作品专题教学活动;3)学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4)编写鲁迅作品校本教材;5)开展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讲座、朗诵、读书征文等活动;6)开展宣传鲁迅及其作品的活动,比如出黑板报、办班刊等;7)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总结会;8)组织课题教师实地考察鲁迅故里绍兴;9)撰写鲁迅作品教学综述。

这些任务分解到三个学期,计划是这样的:

第一个学期(2014.2-2014.7

月份

项目

具体内容

负责人

主持人

3

校本教材

 “亲近鲁迅”读本上册

课题组

陶文贤

3

课题讲座

鲁迅先生的生活时代

 

吴太源

4

课堂教学研究

《社戏》教学活动

陶玉萍

周能涛

4

课题讲座

鲁迅的生平故事

潘华胜

吴太源

7

课题集中研讨

课题总结、部署

陶文贤

吴太源

第二个学期(2014.8-2015.1

月份

项目

具体内容

负责人

主持人

8

校本教材

 “亲近鲁迅”读本下册

课题组

陶文贤

9

课堂教学研究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活动

凤元华

吴海宏

10

鲁迅纪念宣传周

鲁迅先生谈读书、师生诵读活动

潘华胜

陶文贤

吴太源

10

课堂教学研究

《故乡》教学

何昌水

吴海宏

11

课堂教学研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

潘华胜

周能涛

12

学生征文

《朝花夕拾》读书征文

陶文贤

吴太源

第三个学期(2015.2-2015.6

月份

项目

具体内容

负责人

主持人

2

课堂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

洪小青

陶文贤

2

课堂教学

《藤野先生》教学

吴海宏

周能涛

3

课堂教学

《雪》教学

范燕冬

何昌水

3

学生讲座

跟鲁迅先生学写作

陶玉萍

吴太源

4

课堂教学

《孔乙己》教学

陶文贤

周能涛

5

专题研究

鲁迅作品专题教学活动

初三语文教师

陶文贤

6

课题会议

课题结题预备会

周能涛

吴太源

2.课题研究第一环节(2014.2-2014.7)实施情况

1)召开课题开题会议。2014312日,开题会在咸保中学举行。课题组所有成员参加。教研室陶得、范金豹老师也参加了。课题组老师针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高度认同;对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步骤、具体落实以及课题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课题组负责人,综合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将实施方案修订稿以及开题报告、开题图片等资料及时上报芜湖市教科所。

2)开展课例研讨活动,践行微观教学策略。2014321日、421日,先后举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课例研讨活动。研讨会主要围绕课文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策略等几个重要方面加以讨论。参与讨论的成员会前做了充分准备,讨论深入。会议认为教学时应采取如下教学策略:1)这两篇文章篇幅偏长,应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读,整理自己的阅读体验,记录自己的阅读困难、疑惑。2)这两篇文章,内容并不深奥,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师适当引导点拨。3)这两篇文章,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复杂,需要根据重难点选取最有价值、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做到长文短教。4)根据本文学习,适当补充背景知识,唤醒学生原有生活记忆,为学生学习本文搭建适宜的“脚手架”。

201441日,县教研室在陶辛中学举办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课题组成员陶玉萍老师作为展示者之一,为与会教师展示了《社戏》课堂教学。陶老师吸收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研讨建议,大胆处理教材,在一节课里完成《社戏》教学任务。陶老师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再也没有看到那夜的好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领略小说的人物美、景色美和淳朴的民风等。整节课教学流程流畅,环节转换自然,层层深入,赢得观课教师的好评。

3)开展“走近鲁迅”系列讲座之一《鲁迅先生的生活时代》。开展这一系列讲座,是课题组预设的鲁迅作品宏观教学策略之一。鲁迅作品,一般偏难。鲁迅先生自己也说,他的作品,没有一定生活阅历的青年人,是不容易读懂的。当然,读懂鲁迅需要一个过程,可能是一辈子。初中学生完全可以学习鲁迅作品;教师教法适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层次。推究学生难以理解鲁迅作品的原因,原因当然很多,也很复杂,客观的原因可能是:1)学生缺乏鲁迅丰富的人生阅历,当然也就缺乏丰富的内心体验,这样就难以理解鲁迅复杂深刻的思想情感;2)当今的初中学生,出生在世纪之交,与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相隔越来越远,对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了解甚少,这是其一;其二,鲁迅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型的时代,与当今的社会类型、发展阶段相差很大。这些造成了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鸿沟。因此,教学鲁迅作品,应该努力弥补学生客观不足,让学生思维与那个时代的鲁迅先生对接,这或许能提高理解鲁迅作品的能力。课题组决定,从初一年级开始,举办一系列的讲座,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一一落实,然后在调研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理解程度,检验这一教学策略的效果。2014418日,课题组邀请县优秀的历史老师周蕾老师,就鲁迅先生的生活时代作一专题讲座,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参加。讲座抓住影响鲁迅先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将之作为讲座的主要内容,繁而不乱,多而有序,学生聆听认真,对那一段历史,对鲁迅生活的时代有了清楚的了解。

4)编写校本教材《亲近鲁迅》学生读本。编写《亲近鲁迅》学生读本,也是课题组实施鲁迅作品教学策略的宏观策略之一。课题组为此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学生读本的编写方针: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进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亲近感,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鲁迅作品。这一方针,决定了课题组选编的读本内容。课题组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业水平,决定将读本分上下册,上册侧重于普及,下册侧重于拓展。上册收录这几个方面的文章:1)鲁迅生平介绍类的文章,含鲁迅先生的故事;2)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3)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浅显一点,语言生动活泼风趣一点,篇幅短小一点,以小说、散文、杂文为主。目前已经完成上册初稿修订稿。新学期分发给学生使用,并开展学生阅读调查,根据调查分析,对读本进行再修改。另外今年下半年,完成下册的初稿任务。

5.积极参加课题论文评选活动。20145月,市教科所下发了课题论文评选通知,本课题组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吴太源、陶玉萍、范燕冬、洪小青、凤元华、吴海宏、潘华胜老师积极撰写论文,参与市级课题论文评选,论文题目依次是《以鲁迅作品“立人”思想立德树人》、《把耳朵叫醒——<社戏>为例谈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品南北雪景,寻<雪>之“精魂”》、《新课标下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探讨》、《<社戏>为例谈长文短教的策略》、《鲁迅精神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学生真的不喜欢鲁迅吗?》。市级评选结果尚未公布。

三、课题研究成果情况

本课题还处于课题研究的前半期,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产生了良好影响。主要有:

(一)课题理论成果。吴太源、陶文贤老师撰写的《<鲁迅作品点拨教学艺术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在2013年芜湖市第十五届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得教育理论类市级三等奖。周自贵老师的论文《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之我见》获得芜湖市2013年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叁等奖。

(二)课题实践成果。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学习,得到指导,得以迅速成长。课题组青年教师陶玉萍、凤元华两位老师,参加2013年芜湖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比赛,笔试考查鲁迅先生的《雪》教学设计。陶老师、凤老师的教学设计分别获得91分、89分的高分,名列第二、第四。两位老师均进入面试,发挥出色,陶玉萍获得第二名,凤元华获得第八名。青年教师范燕冬参加2013年芜湖县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获得二等奖。另外青年教师洪小青也崭露头角,在片区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另外,本课题研究,激发了课题组成员教学的热情,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在2013年县七年级语文学科抽测、中考语文等大型考试中,咸保中学的语文成绩处于前列,并保持上升态势。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本课题,学校行政大力推进,课题成员积极性很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兼有县教研室的大力指导,课题进展比较顺利。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课题成员对鲁迅其人其作的了解不全、不深;课题组部分成员理论学习不够;课题组占有学习资料严重不足;课题组成员不够集中,合作程度不高;课题激励措施落实不够,等等。

如何解决?

针对课题成员课题研究素养不够问题,课题组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习,包括理论学习、鲁迅作品研究,提高钻研力。课题组计划召开学习会和学习研讨会,提高课题研究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针对课题组研究资料缺乏的问题,一是课题组适当购买一些有价值的著作,二是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来收集整理自己阅读的相关论文等,将有价值的复印多份,整理成册,与大家分享,尽快建立课题资源丰富的资源库。

针对课题成员不够集中问题,需要开辟多渠道的交流平台,积极建设手机网络、电脑网络QQ群,实现课题资源、课题信息及时分享。

加强课题研究工作评价,及时反馈,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加强课题研究任务检查,督促有关工作按时完成。适时通报课题研究情况,及时提醒课题成员努力完成相关任务。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

总结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需要集思广益,形成更加周密的研究方案。对于今后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有如下设想:

(一)积极落实好课题计划中的任务,及时评估,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计划,尽力推动课题向纵深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增加高度和深度,亟需高层专家指导。在今后的课题活动中,根据需要,将酌情邀请省市课题专家检查指导。

(三)本课题研究需要凝聚更多语文教师的关注,赢得更多语文教师的支持。一方面汇聚课题研究力量和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宣传,扩大影响,从而增强课题成员研究动力。

(四)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撰写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论文,并大胆投稿,力争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扩大课题影响。

 

                                                                       2014.8.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