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逆境中的旷达——苏轼词整合复习(转载)

(2024-12-22 15:33:17)
标签:

教育

逆境中的旷达——苏轼词整合复习

编写:山哥、烨哥

起落人生路,吟啸且徐行

东坡的词,是他跌宕人生的注脚,更是赠予后世逐梦者的锦囊妙计。于月升月落间,我们汲取他的旷达乐观、豪迈坚毅、洒脱随性;在漫漫追梦路上,怀揣词中真意,即便有泪可落,亦不悲凉,向着熠熠梦想,高歌猛进,永不言弃。东坡,无论何种境遇,毅然心中有月,眼底有光,脚步铿锵。



“二起”密州

知人论世:      

熙宁八年(1075)因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出任密州知州,这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他人生的“二起”之时。在此阶段,他政治成就显著,灭蝗、抗旱、治匪、救治弃婴,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文学创作也达到了他的第二次高峰期(杭州、密州、黄州)

《江城子·密州出猎》,猎猎风声仿佛呼啸耳畔。“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年近不惑的苏轼,在密州荒芜之地,不见消沉萎靡,反倒意气风发,跨马擎弓,率众出猎。彼时密州民生凋敝、盗匪横行,他却无畏施政困难,一心要整饬地方,怀着一腔报国热血,高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良夜,东坡居士举杯对月,那一抹孤独却洒脱的身影,跃然眼前。彼时的他,仕途坎坷,与胞弟苏辙分隔异地,思念如疯长的藤蔓,缠紧心间。政治上的倾轧、生活里的漂泊,都化作杯中酒,敬向青天明月。可他未曾被愁苦吞噬,在对月的叩问里,怀揣着最质朴炽热的期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温故: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法与事

在《水调歌头》一词中,作者将中秋月夜所见与所想融为一炉,虚实结合,写景、记叙、议论、抒情结合,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画面描绘的方法:翻译句子+概括画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描绘了一幅宁静忧郁的月动照人图

2.情与人

《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苏轼想回到朝堂中去,但又怕党政激烈难以容身的矛盾心理。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在地方做官,只要奋发有为,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两句,也展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一面。

知新: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法与事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次中,“狂”字贯穿全词,大量用典来抒发志向。

画面描绘的方法:翻译句子+概括画面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轻狂,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帽,穿上貂裘,我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倾城出猎图

运用了孙郎亲自射虎的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渴望像孙权那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运用了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情感。

运用了射天狼的典故,以天狼星比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感。

2.情与人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志)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情),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