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乙太极桩功
(2018-05-16 09:52:27)| 分类: 太极站桩 |
武当太乙太极桩功
太乙门松溪派 栖心子
一、预备式: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门牙牙龈。
站桩要领:
虚领顶劲(顺直脖颈,脖颈中心有似线穿、百会往上提之感。平常人的脖颈习惯是往前倾,顺直的方法是脖颈稍微后靠,下颔稍微内收);
两目平视,不可着意外界物像的观察;
微叩齿;舌尖轻上卷舔上牙根,上下嘴唇自然相合;
沉肘松膀(沉肘在于自然,只要肘、膀全然放松不着力,就可达到松沉);
含胸拔背(胸不挺,两肩微前收,背呈圆弧状);
塌腰后凸(腰要空,腰在内家拳中主要指命门处的腰椎,通过背与胯的各部要领,使人命门处腰椎向前的生理弯曲拉直,形成命门后凸的意劲则可,又称为塌腰,与调尾闾异名同解,多为大师隐为秘密法门、秘而不宣,濒临失传);
松胯提肛(松而不塌,胯松肛自提);
膝微屈松(双膝受上体压力务要均衡,不使有酸乏感);
两脚与肩等宽,脚掌心空虚,脚趾踏地,脚前掌、脚后跟要均衡承受身体的压力。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二、原式:
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成11字形,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两腿微屈,成高马桩,双膝微微用力外撑,有圆裆之意;含胸拔背(腰要直、胸易平、不挺不弯,两肩放松); 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度),两胯用力贴向骨盆;
2、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前胸一尺三寸左右, 成扁圆状;
3、头项不偏不斜,颈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
4、两眼开目平视两手间(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不可睁太大。
架势检验:全身浑然一体,不用做其他动作,就能起跳;双手如端水盆有力,低于肩部,外力下打后会自动弹起。
按上述要求摆好桩架后依次由1至7行七部心法。
心法1:肩井找涌泉成一线1—2分钟,找放松的感觉,涌泉有麻、热、胀即为正确。注意身体的重心不要发生偏移。
心法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注意肩部要放松。
心法3:肩胛骨前贴。注意保持背部正直,肩部不要上耸,肋部要张开。
心法4:臀部前贴。注意保持身体重心,不能贴得太大,导致腹部前送。
心法5:膝关节外撑。注意脚部不能侧翻、臀部不要后座。
心法6:手臂外撑(既要外撑又要内抱,有挟球感)。注意体会相应部位的感觉,要用意而不用力。
心法7: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注意体会相应部位的感觉,时间可以延长一点。 1—7每个动作(心法)作1—2分钟,依次作一遍为一个循环,8—10分钟,能做几循环做几个,一般8—10个循环。 作完一个心法后即弃之,再作下一个心法,不要将上一个心法的要求带到下一个心法中。 心法3、4、5用力,1、2、6、7不用力。
三、收式: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 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太极桩的体态动作要求
(1)头易正: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俗语讲:“上不正, 则下斜”,头正神清,神态端庄,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大有统领全身之意。
(2)肩易顺:顺肩者,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禁、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此势乃此桩基本架式要求。
(3)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严在于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壮神威,挺胸则有失中正, 出胸有利于腰的灵活,腰部灵活,则身体轻灵,周身合力易成。
(4)腰易稳:腰,为人身骨节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运动的纽带,乃重心之所系。 因此,腰肢最要紧的是稳,稳而厚重则坚实,上、下行气不滞,则出劲不空。
(5)足易坚:足坚者,两足放平,大趾内侧用力向下扣,使脚部稳稳的立于地上,古语言: 百力皆发于脚,足之坚稳否,将直接的影响步法、身形、发力的能力。练时,必使筋络舒 展,不可用拙力,否则足便不稳,焉能功成?
(6)膝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则为下盘稳固之道。两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 脉舒展,而下盘则坚。练时切不可用后天之拙力,拙力一生则足吃重力,便失之大地之稳 重。要知膝之拙力一生,真气运行受到阻滞,身体不舒,身体关节即失之灵活,练习要有 外撑之意。
(7)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练太极内功的具体要求。行功时,两手要向前合抱,犹如老翁 抱树。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开,此乃站太极桩基本姿式,行功时,要尽量的使肘臂平 行舒展,以达筋肉伸展,真气运行自如之目的。
(8)脊骨直:脊骨是人身体的支撑所在,其内是众多神经的通道,是支配人体活动,意识 传导的主要途径。因此,此通道越是平直,则越利于神经意识的传导,而使人动作敏捷, 背直则腰易下,则身体上身松弛,真气畅通无碍,其先天真力自出。
附:三线放松法 头部放松→颈部放松→两肩放松→两臂放松→两手放松;
前胸放松→腹部放松→两胯放松→两大腿放松→两小腿放松→两脚放松;
后背放松→腰部放松→两胯放松→两大腿放松→两小腿放松。
太极桩内功检验标准 太极桩在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派中,素以百日功成而著称,有百日功之美称。是太乙门众多功 法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桩法。其每个阶段的检验标准也不一样。根据学员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将太极桩初期的检验标准介绍如下,供广大学员参考:
站太极桩一星期: 1、精力、体力比以前有所变化。 2、睡眠有沉实感。 3、个别的学员有身体轻灵的感觉。 4、有兴阳的现象。 (男同志)
站太极桩半个月内: 1、精力、体力更加旺盛,抗疲劳能力明显增强; 2、在站桩中,所有的心法感觉均有良好的进展; 3、睡眠安详,沉稳; 4、身体具有轻灵,柔软的轻身感觉;5、有较强的食欲。消化功能增强; 6、阳举现象明显。
二个月内: 1、精力旺盛、体力充沛; 2、食欲旺盛、消化功能极强; 3、轻身功夫初步的上身,日常中(非功态)身体倍感轻灵; 4、周身关节灵活。自感身体柔软异常; 5、身体有想挨打的感觉; 6、打击力量有明显的增强。
百日内: 1、轻身功夫上身; 2、抗击打的护体神功初成; 3、身体柔软、轻灵异常。
以上是站太极桩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标准, 望广大学员自己认真地对照检查。 以后还要经过铁甲金身,浑圆如一等阶段。
验功标准主要有以下三条: ⑴ 唾液整日源源不断(包括站桩时) ,则第一式心法运用正确; ⑵ 身体轻灵则第四式心法运用正确; ⑶ 精力充沛则整体心法运用正确。
学员感受:
做第一个心法时,脚心涌泉穴会有麻、跳、热、酸等反应,继而口水增多,从而达到玉液还丹之效能;
做第二个心法时,相应穴位会有微热感,修习日久,经络自然打开,从而达到内气贯穿于手上之效能;
做第三个心法时,后背有向身体两侧及上下抻拉的感觉,两肋有张开的感觉,腋下则有一种吸球的感觉,此时,背部会感觉逐渐发热,从而逐渐达到护体功上身的效能;
做第四个心法时,感觉有一股热流自腿部升至背部,继而由背部延手臂到达手背、手指,手臂顿时感觉有被内气撑起的感觉;
做第五个心法时,感觉有一股热流自腿部上升至腹部、胸部,再由手臂到达手掌、手指,手臂被内气撑起的感觉更为强烈;两胯有向两侧抻开感,功后,胯部感觉很灵活;
做第六个心法时,会逐渐感觉小臂由微热变为麻、再由麻变为涨,从而达到将打击敌人的能力及抗击打的能力转化到手及小臂上的效能;
做第七式心法时,会逐渐感到下丹田充实,从而达到培元、筑基的效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