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察与思考变迁中的彝族传统建筑构造与环境适应性——以新平县磨皮村土掌房为例

(2023-12-04 10:23:45)
1 论文标题:观察与思考变迁中的彝族传统建筑构造与环境适应性——以新平县磨皮村土掌房为例

2 作者信息:余芸芬, 黄晓玉, 王明香, 林锦屏*: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3 出处和链接:余芸芬, 黄晓玉, 王明香, 林锦屏. 观察与思考变迁中的彝族传统建筑构造与环境适应性——以新平县磨皮村土掌房为例[J].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23, 11(3): 128-134. https://doi.org/10.12677/ULU.2023.113018

4 摘要: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的建筑特色别具一格。但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冲击着少数民族的特色民居。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实地调研了新平县磨皮村彝族土掌房,通过观察土掌房的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细部及建筑材料,思考土掌房的建筑构造与环境适应性关系,并从土掌房现代变迁的影响因素着手,探讨土掌房的保护措施与传承。研究表明土掌房在选址、建筑布局和建筑细部上顺应山地环境、因地制宜、融入自然气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灵活的建筑空间,并就地取材,采用经济环保的建筑材料,具有较为突出的生态优势,对于发展现代生态建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