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答案
(2014-05-21 16:51:06)分类: 老师圣旨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2、
3、
1、《童年》,阿廖沙,安妮莎莉文
2、甲文中的“我”去了外祖母家;乙文中安妮去了德士堡救济院。
3、阿廖沙父亲去世后,他变得正直,勇敢而坚强,并且能够明辨是非;安妮遭受了这些不幸后,性格变得孤僻而倔强,同时也祭定了她的不服输的性格的基础。
4、困难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而面对困难和挫折,两个主人公顽强地战胜了一切困苦磨难与他们相比,我们更应该不惧困难并勇敢地战胜它。
1、首先,父母尤其是父亲对海伦的降生而高兴不已,为后文爸爸对海伦的关怀备至作了铺垫,进而为海伦残疾后莎莉文小姐的到来提供了依据。
2、从婴儿时期起,海伦就有不服输的性格,这个性格贯穿了她生命的始来,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海伦最终才会取得成功。
3、海伦幼年时期不仅失去了光明和声音,也失去了应有的幸福与快乐,这使得小海伦变得十分焦躁、倔强、心理的扭曲是对无声和黑暗世界的抗拒。
1、甲文写莎莉文小姐利用“水”这个词开启了“我”的心智,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给予“我”光明与希望;乙文写海伦想利用幻想和想象,表达对莎莉文老师和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的感谢之情。
2、两个情节之间是有关联的。海伦作为一个残疾人,她的亲人和朋友并没有抛弃她,总是鼓励和帮助她走出困境,像甲文中的莎莉文老师一样,正因为这样,海伦才想着感谢这些帮助她的人。
3、莎莉文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甲奇特的教学方法打开了海伦的求知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好老师,海伦是一个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人。
4、更欣赏莎莉文老师。她充满爱心,懂得如何使海伦坚强起来,对海伦有耐心,循循善诱。可以说:没有莎莉文,就没有海伦凯勒。
1、“不服输”贯穿着“我”的一生,也是她的性格的主要方面,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她总是以“不服输”的态度去积极面对,这样写既使文章前后贯通,也突出了海伦的性格特征。
2、“我站在讲台上一直发抖……偏偏发不出声音,……用尽全力喊出声来,……虽说得十分吃力,但仍然把预计演讲完成了。”这些描写突出了“我”在观众面前的恐惧感以及“我”顽强地完成了任务的如释负重之感。
3、海伦童年时代就立下去哈佛大学的誓言,现在,她已经顺利地从哈佛大学毕业了,实现了这一梦想,毕业之后,她致力于为残疾人呼吁的公益事业,到目前已经有良好开端,但要想成功还得付出更多努力,所有作者梦想实现了一部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
《霜王》事件后,“我”对写作有了戒心,以致不敢写出自己认为真实的东西。
2、甲文中保尔面对自己的伤病,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工作岗位,被迫离职,但拒绝另抚恤金。乙文中海伦既没有为自己辩解,又没有埋怨任何人,在莎莉文小姐的引导下,拜托阴影,继续写作。
3、两文主人公都有不服输的精神,面对挫折不言败。
4、我们要像两个主人公一样,勇敢面对困难,不怕困难,并想办法战胜困难。
1、《骆驼祥子》,祥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2、甲文写烈日是为了衬托祥子拉车的艰辛,突出小说主题;乙文通过天气突变,“我”认识到大自然恐怖的一面,使“我”对自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甲文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天气的恶劣;乙文在写景的过程中穿插着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突出主人公的恐惧感。
1、甲文中保尔打算自杀,但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心理,决定顽强地生活下去;乙文中海伦拒绝了朋友善意的帮助,因为她“不肯认输”。
2、甲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突出了保尔矛盾的心理;乙文用语言描写的方法,体现了海伦不服输的性格。
3、保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他想到过自杀,但最终战胜了这个念头,顽强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