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9.《散文杂文与扎记》—“罗敷采桑”——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博客)

(2023-10-05 23:20:14)
标签:

文化

历史

娱乐

情感

159.《散文杂文与扎记》—“罗敷采桑”——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博客)

刘凌沧绘罗敷采桑图局部

(上接158.《散文杂文与扎记》—台风到来前的广州花城广场)

昨天,在收集《中国历代书画家小传》第1005集——现代著名画家刘凌沧的相关画作时,看到其一幅高水平的工笔重彩画《罗敷采桑图》,使我想起了三国时期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罗敷采桑”的女主角——秦罗敷女士。

三国时期,采桑女秦罗敷出生于北方城市的邯郸市,她的父亲能歌善舞,很有文才,后来参军为国捐躯,她的母亲也是一位善良的普通女子。在秦家三兄妹中她排行老三,很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喜爱,大家称她为“小英”。罗敷虽然没有大家闺秀的背景,由于兄妹三人都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品行端庄,很受庄乡邻里的好评。

在罗敷十岁时家乡遭受洪灾,便举家搬到山上居住,有一位尼姑见罗敷聪明伶俐,便收她为徒,还为她取了“秦罗敷”这个名字。随着年龄的增大,罗敷出落的落落大方,越来越漂亮,不少男子对她都心生爱慕

对于罗敷的美貌,汉乐府《陌上桑》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是说:匆匆行走的路人看见罗敷,不顾行程,放下了担子,捋着胡须看着罗敷;年轻人看到罗敷,赶紧摘掉帽子修整一下自己的头巾,以便引起罗敷的注意;就连田中耕地、锄地的人看到罗敷,也忘记耕地和锄地,尽管会引起怨怒,还是坐着观看罗敷的美貌。

对于罗敷的工作,《陌上桑》写道: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是说罗敷是善于养桑蚕,喜欢采桑的女子,她常常拎着采桑的篮子到城南采集桑叶,篮子提柄是用桂树枝做的,篮子系绳是用青丝做的。

到了适婚年龄,罗敷便与邻乡男子王仁相爱并喜结连理,夫妻恩爱,家庭幸福。一日赵王刘良乘的车马从罗敷劳作的桑田经过,看到正在采桑的罗敷,为她的美貌所倾倒,迫于当时社会环境所限,赵王只好暂且作罢。

赵王回到宫中后,便精心策划了一场酒会,并要求罗敷前来赴宴。酒过三巡,赵王便有了五分酒意,并借着酒兴用语言调戏罗敷。罗敷一边机智地与其周旋,一边弹出一首《陌桑上》,表明自己已是赵王侍臣王仁的妻子,希望赵王不要失礼,心存妄想。然而赵王却不肯罢休,欲强逼罗敷成亲。罗敷的丈夫王仁听闻此事,在艰难抉择中选择了殉情。得知丈夫殉情的罗敷,也在极度悲伤中投潭自尽。

当地民众对罗敷的优秀品质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愉充满了敬仰,便将将罗敷的造像,供奉在当年为逃避赵王追逼而藏身的小庙里。世代祭祀,一直保存到唐代。唐代以后还进行了大规模整修,让罗敷的故事代代相传。而“罗敷有夫”这句成语,也是出自《陌上桑》,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不要随意伤害他人的感情和家庭,否则会被世人所不齿。

相关图片欣赏:

159.《散文杂文与扎记》—“罗敷采桑”——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博客)

159.《散文杂文与扎记》—“罗敷采桑”——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博客)

159.《散文杂文与扎记》—“罗敷采桑”——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博客)

159.《散文杂文与扎记》—“罗敷采桑”——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