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中国历代书画家小传》—王悦之(现代著名油画家)(博客)
标签:
文化收藏历史教育 |
(上接1001.《中国历代书画家小传》—廖继春(现代著名油画家))
1、王悦之概述
王悦之(1894—1937),原名刘锦堂,号月芝,生于中国台湾省台中市。青年时期曾赴日本求学,1920年回国后,在上海、北平、杭州等地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他创办了“阿波罗学会”, 历任私立京华美专校长,私立北平美术学院院长、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现代著名油画家。
王悦之画工油画,是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曾入选上世纪二十年代全国美展,三十年代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王悦之著作作品有:《王悦之画集》、《弃民图》等。
2、王悦之名片
本
原
字
国
民
出生地址 中国台湾省台中市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37年
职
曾任职务 历任京华美专校长、北平美术学院院长、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艺术成就 作品曾入选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
著作作品 《王悦之画集》、《弃民图》等
3、王悦之简历
1894年,生于中国台湾省台中市。
1917年,以官费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
192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专业。
1922年,与李毅士、吴新吾、王子云等组织北京 “阿博洛学会”,并创办“阿博洛美术研究所”,招收学生教授西画。
1924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筹办私立北京美术学院;担任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会导师。
1926年,任北京政府侨务顾问、台湾研究会会长。
1928年,任国立西湖艺术院西画系主任、教授;任全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审查委员和西湖博览会筹备委员。
1929年,在北平青年会举办绘画个展。
1930年,任私立京华美专校长;续办私立北平美术学院并任院长;兼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后改国立北平艺专)教授。
1934年,任私立北京艺术职业学校校长(原私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
1937年3月15曰,因阑尾炎误诊在北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
4、王悦之绘画艺术
王悦之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开拓者,20世纪早期中国西画运动的先驱。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为其赢来很高声誉。王悦之是中国台湾省第一位留日画家,其融合中西画法于无形的创造精神超越了那个时代,成为民初中国美术向现代艺术演进中闪光的一页。王悦之在反映现实生活和融合中西绘画等方面的成就,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居于先驱者的地位。有评论家称其是“西画民族化探索的第一人”。
王悦之的作品关注平民百姓和普通生活。其《弃民图》、《亡命日记图》等作品,以真实的视角刻画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其油画常常采用中国画的立轴构图,以油画材料在绢本上创作,其线描与工笔重彩结合油画,体现了中国艺术传统的神韵气质。王悦之还试图在风景画中注意区分笔触的不同特点,并将油画中的线条赋予审美的独立性。近乎单色的画面使其更接近中国文人画。在《北海公园一隅》中,也可以看出其将中国画笔法融入油画风景的尝试。
现有资料证明,王悦之先生首先是一位是爱国者,作为一位台湾画家,早年背井离乡,回归祖国,报效社会,可谓难能可贵;二是先行者,是台湾省第一个赴日学画的人,在大陆是最早美术教育家之一;三是革新者,在探索油画民族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四是饱学者,曾留学异域学习西画,后如入北京大学学习文学,擅诗词、书法,写得一手魏碑楷书,是一位有传统文化造诣的著名油画家。
5、王悦之著作作品
王悦之著作有:《王悦之画集》等。存世作品有:油画《镜台》、《燕子双飞图》、《七夕图》、《灌溉情苗图》、《科学与卵生》、《亡命日记图》、《弃民图》、《台湾遗民图》、《香山》、《玉泉山》、《刘半农像》、《燕子双飞图》、《北海公园一隅》、《摇椅》、《女像》、《思》、《禽食图》、《蕉荫奕棋图》、《芭蕉图》、《荡桨》、《北海塔》;水彩画《并蒂牡丹》、《保叔塔》、《白堤》、《苏堤》、《自画像》、《王悦之自画像》;素描《刘天华背影》等约40幅。
6、王悦之油画《镜台》欣赏
油画《镜台》,作者:现代著名油画家王悦之,作于1932年,北京美术馆藏。是作者第一创作期(1921 —1923)的代表画作。
此作描绘了王悦之新婚后的恬静生活。王悦之与郭淑敏于1923年1月17日在北京结婚。作者已随高阳王法勤姓氏籍贯,其婚事亦由王家作主。婚房是北京东城高岔拉胡同一处民宅。因二人成家而添置的棕床、镜台和转椅等物,也与夫人的形象进入画面。画幅左上角的黑白照片,则点出此作是新婚生活的写照。
王悦之1921年春从东京毕业后来到北京,进入北大学习文学,不久即担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长章士钊的家庭美术教师,并受聘担任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教授。生活安定,事业顺利,又得以成家自立,心情极好,创作旺盛。油画《镜台》即反映了画家对当时生活的满足。严谨新颖的构图,丰富绚丽的色彩,令此作成为记录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一般家庭生活的高雅风情画卷。
7、王悦之《台湾遗民图》欣赏
《台湾遗民图》,作者:现代著名油画家王悦之,1934年作。绢本,油画,纵183厘米,横71厘米,北京中国美术馆藏。1982年画家之子刘艺将其父遗作全部包括此作41幅,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
1934年夏天,对于亡国有着切肤之痛的王悦之,创作了大幅绢本油画《台湾遗民图》,希望藉此唤醒人们,不要忘记台湾沦亡的前车之鉴。此画以类似庙堂神像画或“西方三圣”的构图,描绘了三位祈祷的台湾妇女,中间一人象征性地用右手托着地球模型,左手下垂的掌心如观音般有一只张望的眼睛。画家对其学生讲那只眼睛是望着台湾的。作品的技法很有特点,是用中国狼毫笔蘸稀油彩在绢本上细致地完成的,平面造型和图案化的处理是画家油画民族化的又一尝试。画面的落款、钤印,均显示了画家深厚而真挚的民族感情。
8、王悦之油画艺术欣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