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广州周边游》之22——广州文化馆新馆风光一览(博客)

标签:
文化娱乐旅游教育时评 |
(—上接021.《广州周边游》之21—春风已度顺峰山—佛山顺峰山公园揽胜))
4月26日上午9点,我们赤岗塔太极拳队一行四人,乘广州地铁3号线到达大塘站,出站后向东北步行约800米,就到了广州市的新地标建筑——“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的大门了。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滘中路288号,地处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南段的中心,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海珠湖”东北侧,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是广州市重大文化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文化馆。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大门的右侧为游客入口,左侧为游客出口。大门正中的深灰色迎客横墙上悬挂着三块牌匾。中间竖挂的是爨[Cuàn]宝子体“广州市文化馆”牌匾,左侧竖挂的是隶书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匾,右侧悬挂的是仿秦萼生“爨[Cuàn]宝子体的大型榜书横匾。显示出古今结合的中西结合设计构思和庄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以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再现岭南水乡园林和岭南文化的佳境。馆内的“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园林建筑群,构成了富有岭南生态和文化底蕴的大型园林景观。
从右侧入门后,沿着海珠湖东北侧的河流前行不久,便到了“公共文化中心广场”了。公共文化中心的“主楼中心阁” 是新馆馆内最高、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中心阁高约39米,以汉唐风格打造,与曲艺园主楼形成南北走向的空间轴线,并与城市新中轴线的广州塔遥相呼应。从中心阁一、二楼间的观景平台放眼望去,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游廊花窗佳木翠秀,赏心悦目。乘电梯上到中心阁顶层。极目四望,整个广州市的山山水水,琼台楼阁,车水马龙,尽收眼底。
在“公共文化中心” 和“曲艺园”之间是“群众文化广场”,从此处回看公共文化中心和正看曲艺园,呈现在建筑色彩、影调、结构上的平衡、稳定之美,一览无遗。“曲艺园”主楼与公共文化中心的中心阁遥相呼应,建筑风格相似,但细看起来其实各具特色。曲艺园主楼为三层高阁楼,上层屋面为十字脊的歇山顶,下层屋面为四坡顶。在总体风格及尺度比例上学习汉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气韵。
从公共文化中心右侧的一片假山下走过,便看到公共文化中心长廊了。长廊内廊柱悠悠,光影斑驳,斜阳陌陌,树影婆娑。摇曳的是汉唐之韵,生姿的是时代青春。长廊的右侧小广场,一位女导演正在指挥一群蓝裙女郎演练荷花舞。颇有一种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感觉。
穿过拱门,走过假山、园亭、拱桥。便看到依山傍水、翰墨飘香的“翰墨园”了。翰墨园是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内的景点之一,建筑面积约0.21万平方米,是新馆中唯一完全建在山地上的场馆,不同功能、不同体量的空间,通过爬山廊道层层递进,建筑采用传统样式,以岭南元素为主,并结合江南园林中的堆山砌石,以竹造景,营造出厚重的岭南翰墨氛围。我们到达翰墨园时,馆内正在举办“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某某某国画展”。画家虽不像“二居”、“三高”和“黎、关”那么出名,但也颇具岭南派山水画风了。
“广绣园”和翰墨园距离很近,广绣园不仅常常展示岭南地区广绣、广彩、等非遗物品,也常常展出全国各地的刺绣、印染、编织等文化非遗物品。我们现场就看到了云南、山东等地的蜡染艺术品展示。
看看时间已经到了12点,匆匆为几位拳友拍了几张靓照,便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了。
广州文化馆新馆风光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