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4.《中国历代书画家小传》—王穉登(明朝著名诗人书法家)(博客)

标签:
历史文化收藏教育时评 |
(—上接893.《中国历代书画家小传》—杜大绶(明代著名书画家))
1、王穉登概述
王穉登(1535—1612),字伯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广长闇主、松坛道人、松坛道士、长生馆主、解嘲客卿等,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万历二十二年,曾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病逝,享年七十八岁。明朝后期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王穉登少有才名,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擅长书法,行、草、篆、隶诸体皆精
王穉登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等,书法作品《有浦夜泊》《行书兰亭记》等存世。
2、王穉登名片
本
字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点 江阴(今江苏江阴),
侨居地点 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535年
逝世日期 1612年
主要著作 《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等
书法作品 《黄浦夜泊》、《行书诗翰》、《行书兰亭集序》等
3、王穉登简历
王穉(稚)登,字伯谷(百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广长闇主、松坛道人、松坛道士、长生馆主、解嘲客卿。生于江阴(今江苏江阴),后移居苏州。四岁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十岁能诗。曾拜文征明为师,入“吴门派”。文征明逝后,王稚登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布衣、山人以诗名者十数人,以稚登为最。其书法四体皆能。是吴门派末期的代表人物。
王穉登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北京,在大学生袁炜家任记室,辑《燕市集》。嘉靖四十五年(1566)访慈溪、宁波,归著《客越志》。隆庆元年(1567)再至京师,辑《燕市后集》。
4、王穉登书法艺术
王穉登的书法师从文征明,并从而上追宋元名家如苏轼、黄庭坚等。如万历戊申秋九月,王穉登七十四岁作《行书诗韩》,学黄庭坚笔意。其称黄庭坚“楷法妍媚, 笔势纵横绝胜菊坡”。王穉登十分强调以气势来统辖形式变化,在作品整体把握上显出一定功力。与此同时,在个别字上竭尽缭绕曲折之姿态,表现了较高的艺术旨趣。
王穉登真、行、草、篆、隶诸体皆精,尤以隶书著称,明袁中道称其:“隶书遒古,大胜真草”。 清代钱谦益《列朝诗集》云其:“穉登妙于书与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游居录》谓其:“隶书遒古,大胜真、草。”王世贞云:“百谷出入淳父,公瑕,而加尖峭。”周之士谓其:“百谷瘦而不露骨。”
王穉登虽以隶书闻名于世,但流传于世的书迹多为行书、行楷书、行草书等,篆隶作品极为罕见。但观其作品《行书兰亭集序》,说明其行书实不在隶书之下。全篇以行书为主,俯仰映带,气脉连贯。笔意苍郁雄畅,变化多端。笔法方圆结合,随势就体,随体赋形,骨肉均匀。整幅作品,舒展流畅,用笔寓巧于拙。令人感到其行书不受传统成见的束缚,率真自然地将感情倾注于笔下,显示了明代尚势一派书法艺术的魅力。
王登虽擅诸体,只能就文氏遗留的有限领域恪守基业,但创新不足。故而一旦董其昌异军突起,便被取而代之。王登一生名位不显而声望却隆,《列朝诗集小传》等对其评价颇高。可见其当时书名已传闻遐迩。虽未能跻身书法大家之列,却也是极为难得的了。
5、王穉登著作作品
王稚登一生著作丰硕,令文坛瞩目。撰著诗文21种,共45卷。主要有《王百谷集》、《晋陵集》、《金阊集》、《弈史》、《丹青志》、《吴社编》、《燕市集》、《客越志》等。其中《丹青志》、《吴社编》、《燕市集》、《客越志》被收录进《明史·艺文志》,《弈史》被《四库存目》收录。剧作有《彩袍记》、《全德记》等。
王稚登书法作品有《行书诗翰》、《行书兰亭集序》、《行草书义兴杂诗册》等。
6、王穉登《行书义兴杂诗册》欣赏
《义兴杂诗册》,作者: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王穉登,行书,纸本,纵24.8厘米、横15.2厘米,计25页,每页4行,内有3页各5行,共103行,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义兴杂诗册》册首“义兴杂诗”下钤“刘康鉴赏”(白文)、“红豆山斋藏书”(朱文)、“武昌徐恕审定”(朱文)等3方印。册尾“王登”下钤“王登印”(朱文)、“王氏百”(白文)2印,左下角钤收藏印3方。全册包括五言律诗5首、六言律诗2首、七言绝句5首、七言律诗3首,共计15首,所咏皆吴中山水名胜古迹。
《义兴杂诗》册,整体笔墨颇佳,有吴门书派领袖文徵明的痕迹。率真潇洒,流畅自然,清雅平淡。用笔偏瘦偏长,墨韵一气贯之,而无软弱、娇媚之态。笔笔中锋,遒劲秀丽,起落顿挫峻利自然,转折勾起俊洁峭拔,给人一种瘦不露骨、遒劲不凡之感。行书夹草,随意之中不失端庄遒丽,法度谨严,点画不悖。此册诚为不可多得的佳品。
7、王穉登《行书录宋人语》欣赏
《行书录宋人语》,作者: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行书,纸本,纵117.3厘米,横4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者署款:“万历丁亥三月上巳后三日,尊生斋烛下书。王穉登。”
作品《录宋人语》创作于1587年,即明万历十五年,时年王穉登53岁。行书书法劲健雅致、婉转秀美,运笔流畅曲折,体势修长连缀,宗文徵明而又有一定的变化。
王穉登《录宋人语》释文:
“唐子西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方足,旋汲山泉,拾松枝,鬻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竹林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秔稻,量晴较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翠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人能真知此句之妙,则东坡所云,“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万历丁亥三月上巳后三日,尊生斋烛下书。王穉登。”
8、王穉登书法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