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教授与黑色素瘤患儿们

标签:
郭军黑色素瘤患儿 |
分类: 专家故事 |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50910/6b977c873fe44ccc92d235c1b2b76232.jpg
前不久,叙利亚3岁男孩Aylan Kurdi遗体被冲上土耳其海岸的照片让整个世界心碎,如果说战争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不幸。那么在我们这个和平的国度,肿瘤对于孩子来说则是最大的伤害,那些面对儿童患者的肿瘤医生则是背负着沉重十字架的现世修行者。
以慈为怀 以爱为马
9月8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国内黑色素瘤方面权威专家郭军教授,受北京电视台的邀请,救助了一位刚刚两岁的黑色素瘤患儿。
孩子还小,说话的腔调还带着奶声奶气,难免有种生人勿近的胆怯与抵触,加上第一次见到“黑老大”郭军,甚至哭着不让他碰。然而作为一个“大男人”的郭军教授并没有反感与恼怒,他用一贯慈爱和蔼的态度试着抱起她,用孩子的姿态轻声的和小朋友说话,就在那一瞬间,两岁的小萌娃立刻安静下来,顺从服帖的接受郭军教授的检查。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50910/32405080a828418b83bc9f340f7bb881.jpg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50910/b3852de63ba54e14a7df851ae840613d.jpg
郭军教授为小患者诊疗现场
经过仔细检查,郭军教授的表情是凝重的,孩子的情况并不乐观,全身多处黑痣,虽然目前并没有癌变,但是依然需要及时治疗,按照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将黑痣切除然后植皮。但是由于孩子年纪太小了,根本不够植皮量,最早也要等到4岁才能进行这样的治疗。
每天工作在肿瘤医院,可以说郭军教授对于这样的诊断结果已是稀松平常,然而对他来说,面对的每一位病患不仅仅是一种疾病的治疗方式的探寻,而是一个家庭、一种情怀、一种悲悯。以慈为怀、以爱为马,在他的心里即使越过千山万水,他也要超越自己,面对孩子天真的笑脸和她无助的妈妈,一定帮助她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心若纯净 行才致美
郭军教授对于孩子的爱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我们所知,早在几年前郭军教授就曾为远在广州的黑色素瘤弃儿“小贝”进行过免费义诊。
那一天郭军教授在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后,打开他的个人网站,查看病人给他的提问帖。一封“遗弃幼儿的黑色素瘤疑问?”的求救帖映入眼帘,郭军教授仔细看过帖子后,立即告知发帖人:“如果需要,我愿意随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自费飞往广州,为患儿的治疗提供专业的意见,并为其提供我力所能及的帮助。”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50910/9ee0638a95c549a5acf05f2481a39701.jpg
黑色素瘤患儿“小贝”
据了解,小贝是个男婴,“大约两岁”,是被遗弃在珠江边上的草丛里的弃儿,如此幼小的孩子却已经是黑色素瘤晚期,每天都在生命线上挣扎。从被发现以来,小贝都是由发现者和众多网友、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贝亲”一刻不停地呵护着。
到达广州后,郭军教授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他们内心希望和支柱,我必须竭尽所能,拯救小贝……” 然而,郭军教授亲自参与会诊的结果并不乐观,小贝时日无多。“某个凌晨或许就是小贝离开人世的时候”,说完这些郭军教授没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红了眼圈,言语哽咽,不再发声。伸出左手抚了抚头,但眼泪还是掉了下来。他只好背过身去,低着头默默走开。尽管数架摄像机就在身后,但身着黑色衬衫,外套白大褂,头发打理得一丝不乱的他还是没法再顾及自己的形象。
作为一名肿瘤治疗一线的医生,有很多人会调侃“他们已经见惯了生死离别的场景,还有感觉吗?”然而对于郭军教授来说,在每一次回天乏术,在每一次面对脆弱而稚嫩的生命时,他们的生死离别便是自己的悲伤,他们的痛苦便是自己的惋惜与失落。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救赎者的医生,在如此悲伤的情况下依然要有镇定的外表,冷峻的思考,将能给予的最好的治疗交到患者和家属的手中。心若纯净、行才致美,这是一场现世的修行。
权威专家
郭军教授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50910/cd80a144a3084eaba5541e2a9a1642e4.jpg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肾癌黑色素瘤内科主任,国际黑色素瘤基金会(MIF)海外咨询顾问。长期从事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尤其在恶性黑色素瘤和肾癌等多种实体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方面有较独特的研究并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执笔《中国黑色素瘤诊治共识》等多部医学专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预约电话:010-83066716
出诊地点:北京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