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家属的 | 得知家人患癌,家属该怎麽办?

标签:
健康癌症家属照护 |
黄妈妈由信箱取出一封医院寄来的信,打开来看,这不是先生健检的资料吗?但愿这封信还是和往年一样是体检健康的好讯息,然而……
「谈癌色变」,我终於体会到什麽是害怕?什麽是恐慌?为什麽会不知所措!?报告内容指出:癌症抽血指数数据偏高、超音波内有肿瘤的阴影、有血尿要回诊,
当下我疑惑是否寄错了,先生并无不舒服症状,我感到错愕,但还是想更进一步的确认事实,所以很快约好时间,就带先生去看门诊。
第一次跨进泌尿科门诊看到医生时,眼眸中透露出惊慌、恐惧与担忧,面对着被判定是良性或恶性肿瘤、是癌症初期或末期,即将接受的治疗方式与预後,这一切不确定性都深深地冲击着先生和我。
尤其是当医生解释接下来先生要住院接受电脑断层扫描、超音波、膀胱动力学以及其他多项检查,再进行手术刮除癌细胞侵犯部位,作病理检查,手术后2周还要
陆续开始进行15次化疗、再定期追踪等,一道道医嘱袭面而来,老实说,医生虽然解释得很清楚,但当时的我听得是雾煞煞,面对接下来的日子,坦白说……我很
茫然,不知道希望在哪?谁能帮我?
有很多照顾者的心情,都和黄妈妈一样,通常照顾者会陆续出现以下反应:
1.脑中感到一片空白?
2.想积极寻求多家医院再次检查确认及治疗。
3.愿意与家人研讨治疗的动力?
4.恐惧、焦虑、死亡都常浮现在眼前?
5.生活重心开始失落(生活习惯的改变,说话与出门变少了,没有生趣)?
6.突然感觉脆弱力不从心、几近於崩溃,泪水滔滔不绝。
7.出现情绪不稳、脾气暴戾、失眠、常感觉身体疲惫不堪。
8.交际应酬的改变(鲜少出门,电话聊天也变少)。
9.食慾的改变(有时不吃、有时暴饮暴食)。
10.会想放弃就医检查及治疗?
如果您陆续出现这些状况,可别忘了要求。每个人都会遇到生命中的重大挑战,这时候就要学会伸出手,找有经验和专业的人帮帮忙,千万不要有勇无谋或手忙脚乱的面对,可能家人还没倒,自己就精疲力竭倒下去了!
所有的癌症治疗方式都有正面的效果,相对也有副作用。许多照顾者和家人在得知消息的初期,往往会紧张、恐惧与焦虑,这些情绪多来自对疾病与治疗过程的不
了解,以及对治疗结果的不确定与究竟预後好不好?相关费用和照顾人力的张罗?甚至当效果不如预期时,该如何面对?因此,治疗前掌握充分的资讯,可以提昇病
患、照顾者参与医疗计划的动机与动力,更有信心勇敢面对。
根据卫生福利部所公布的资料显示,台湾每4个家庭就有1个家庭遭遇癌症风暴;疾病十大死亡率,癌症位居首位;分析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发现台湾癌症治疗的平均存活率约50.7%,其原因包括:
1.病例发现为期较晚,降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契机;2.癌症病人未接受正统治疗的比率偏高;
3.各大医院间治疗并没有一致的医疗共识。
在此,提供照顾者几个重要建议:
一、 团结家人的力量
多数的家庭会选择由单一照顾者来照顾罹癌的家人,但,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没有办法解决生活的难题,团结力量大,一起面对绝对胜过自己来。
二、 广泛收集资讯
资讯不可少!照顾者应该不陌生,在医病关系中,常常对医生的描述一知半解,可能系专业术语过多或卫教工作对家属仍不友善,此时若想自助,除浏览网站外,
参考一本简易图解的书,认真阅读作好功课,可更深入增进医学知识,对於理解疾病的治疗期程及复发机率、配合医嘱等,可达到更好的疗效。或是参加相关的病友
团体,也能取得更多的讯息及支持。
三、 掌握健康的正确观念
许多家属会一头栽进照顾的工作中,忘记自己的健康也是照顾路上必备的要件!除了陪伴家人外,自己也要开始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透过谘询专业人员,从饮食、生活作息、压力调适、体质调养等面向着手,全家总动员开始改善对健康的观念。
<本文作者:简玺如/台湾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秘书长>
前一篇:写给患者的 | 怎样看懂病理报告
后一篇:发现肺部“小结节”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