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种病,得“治”!

标签:
健康吸烟成瘾如何戒烟 |
分类: 烟·肺专题 |
平时大家都认为吸烟只是一种个人生活习惯,甚至连许多医务人员都这么认为。其实不然,早在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吸烟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属精神神经疾病,又被称为烟草依赖/尼古丁依赖症。已有证据表明,吸烟危害众多,尤其对肺部的危害尤甚。但为什么,很多人明知如此,还是对吸烟“死心塌地”?
为什么说吸烟是一种慢性病,而不是一种习惯呢?首先吸烟能够让人上瘾,有的人甚至不吃饭也得抽烟;有的人明明知道有害还要吸烟。是什么东西让吸烟者对烟如此爱不释手呢?
事实上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在作怪。每当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与大脑某个部位的尼古丁胆碱能受体结合,引起另一个部位释放多巴胺,可以使吸烟者产生兴奋、思维敏捷、减轻焦虑和抑制食欲的表现,从而令吸烟者想继续吸烟,久而久之,吸烟者的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40分钟就需要吸一支烟,以维持大脑中尼古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专家支招:戒烟要先搞定自己
当机立断法
要戒就一根别抽,别指望一天少抽几根可以慢慢戒掉!
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烟民尝试“逐渐戒烟”法,规定自己今天抽一包,明天抽半包,后天再减半,烟瘾发作的时候,就吸两口再扔掉,不过往往是想扔扔不掉,戒烟效果不佳。
http://s12/bmiddle/004iAibvzy6SyWNvYAr1b&690
专家称,突然戒断比逐渐减烟的成功率要高很多,与其渐进式戒烟,不如找个特殊的日子作为戒烟日,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从当天开始停止抽烟。为自己制定一个戒烟计划,坚持到某一阶段时,给自己一个礼物,以鼓励自己。
还可以利用微博或者微信打卡记录,不仅可以记录自己戒烟的心路历程,还可以让亲朋好友监督自己。每坚持一天不吸烟,就发一条微博或微信,亲朋好友的点赞对戒烟者也是一种鼓励。
远离环境法
看到有烟的地方就躲开,别过分相信自己的毅力!
戒烟最难克服的是心理障碍,想想自己最初为什么开始吸烟,是因为好奇耍酷?工作压力大?还是受人影响?中国控烟协会常务理事支修益教授建议先把吸烟原因找到。
http://s4/bmiddle/004iAibvzy6SyWRTFcv83&690
如果是好奇耍酷,现在看来一点也不酷,还会危害健康;如果是工作压力大,可以找其他减压方式来代替,比如运动、唱歌;如果是受他人影响,应尽量远离烟瘾大的人。
人在戒烟时意志力相对较薄弱,一点点烟味可能就会把即将消灭的烟瘾又召唤回来。所以戒烟必须学会断舍离,一切与烟有关的人和事都要远离,家中烟灰缸、烟盒通通扔掉,朋友聚会有人抽烟,能不参加就不参加,KTV、台球室、棋牌室都不要再去,最好同一间办公室的人一起戒烟。
转移注意法
实在嘴馋时,嘴里嚼点东西!
http://s7/bmiddle/004iAibvzy6SyWUOeDce6&690
在最初戒烟的日子里,可能总觉得不夹烟会觉得空虚,可以用一支笔代替。分析自己的抽烟习惯,比如习惯早上起床抽烟,就用一杯咖啡代替;习惯饭后抽烟,就喝茶或者吃水果代替。用另一个好习惯代替抽烟的坏习惯。实在嘴馋的时候,还可以嚼口香糖或吃些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