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勃—疣性皮炎

标签:
牧场奶牛牛牛蹄蹄病 |


疣性皮炎是指指(趾)间隙背侧或掌(跖)侧皮肤上菜花样的真性纤维乳头状瘤,故本病又称指(趾)间纤维乳头状瘤。

•
厩舍不洁常为其素因,皮肤受到尿素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刺激,再加上潮湿的环境使得皮肤变软,增加了指(趾)间隙感染的机会。
• 有接触传染性,开放的牛舍可能会促进发病。
• 地方性流行常局限于开放式饲养的牛群,而传统牛舍中的牛仅见散发病例。
• 若多肢患病,长期跛行,常使有价值的奶牛被迫过早淘汰,严重影响奶业生产。
• 此病常继发于指(趾)间皮炎和蹄糜烂。

• 病牛最初不愿与其他牛一起活动、采食,后期表现明显跛行,产奶量大幅下降。

• 为了减轻跛行,常需施行手术切除增殖物。
• 怀孕后期的病牛应移至牧场或有垫草的隔离式牛栏内,因为环境的改变可使症状减轻或取得较好的药物治疗效果。
• 定期进行环境、牛卧床消毒。
• 定期进行蹄浴。
蹄浴是预防和治疗蹄病的有效措施,蹄浴的目的是清洁和消毒蹄部,以减少疣性皮炎的发生。
关注奶牛蹄病防治,为优质奶源保驾护航!
前一篇:奶牛肢蹄健康,真的很重要!
后一篇:蹄病延迟治疗会导致慢性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