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浮生六记》之《养生记道》(一)

标签:
太极摄养修炼养生文化系统养生论传统养生养生资料 |
分类: 养生经典 |
静念解脱之法,行将辞家远去,求赤松子于世外,嗣以淡安、揖山两昆季之劝,遂乃栖身苦庵,惟以《南华经》自遣,乃知蒙庄鼓盆而歌,岂真忘情哉?无可奈何,而翻作达耳。
余读其书,渐有所悟,读《养生主》而达观之士,无时而不安,无顺而不处,冥然与造化为一;将何得而何失,孰死而孰生耶?故任其所受,而哀乐无所错其间矣。
又读《逍遥游》,而悟养生之要,惟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茧自缚矣乎!此养生记道之所为作也。亦或采前贤之说以自广,扫除种种烦恼,惟以有益身心为主。即蒙庄之旨也。庶几可以全生,可以尽年。
余年才四十,渐呈衰象,盖以百忧摧撼,历年郁抑,不无闷损。淡安劝余每日静坐数息,彷子瞻《养生颂》之法,余将遵而行之。
调息之法,不拘时候,兀身端坐,子瞻所谓摄身使如木偶也。解衣缓带,务令适然,口中舌搅数次,微微吐出浊气,不令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二七遍,有津咽下。叩齿数通,舌抵上腭,唇齿相著,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子瞻所谓“寂然兀然与虚空等”也。http://s11/mw690/004ixOg5gy72bGo1XJMfa&690
如心息相依,杂令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子瞻所谓“随”也;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子瞻所谓“定能生慧”,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也,直可明心见性,不但养身全生而已。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为真息,息息归根,自能夺天地之造化——长生不死之妙道也。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澹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秋声赋》云:
默然黑者为星星。
此士大夫之通患也。又曰:
人常有多忧多思之患,方壮遽老,方老遽衰,仅此亦长生之法。舞衫歌扇,转眼皆非!红粉青楼,当场即幻。秉灵烛以照迷情,持慧剑以割爱欲,殆非大勇不能也。
热情必有所寄。不如寄其情于卉木,不如寄情于书画,与对艳妆美人何异?可省却许多烦恼,范文正有云:
千古贤贤,不能免生死,不能管后事。一身从无中来,欲归无中去;谁是亲疏,能主宰,即无奈何,即放心逍遥,任委来往。如此断了,即心气渐顺,五脏亦和,药方有效,食方有味也,何况久病。要忧身死,更忧身后,乃大在怖中,饮食安可得下?请宽心将息云云。
乃劝其中舍三哥之帖。余近日多忧多虑,正宜读此一段。放翁胸次广大,盖与渊明、乐天、尧夫、子瞻等,同其旷逸。其于养生之道,千言万语,真可谓有道之士。此后当玩索陆诗,正可疗余之病。
淴浴极有益,余近制一大盆,盛水极多,淴浴后,至为畅适,东坡诗所谓:
颇领略得一二。治有病,不若治于无病;疗身,不若疗心;使人疗尤不若先自疗也。林鉴堂诗曰:
此之谓自疗之药,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指归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
仙经以精、气、神为内三室;耳、目、口为外三室。常令内三室不逐物而流,外三室不诱中而忧。重阳祖师于十二时中,行往坐卧,一切动中,要把心似泰山,不摇不动,谨守四门,眼、耳、鼻、口,不令内入外出,此名养寿紧要。外无劳形之事,内无思虑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益州老人尝言:
嗜欲,不著迷惑,则心君泰然矣。心君泰然,则百骸四体,虽有病,
不难治疗。独此心一动,百患为招,即扁鹊华佗在旁,亦无所措手矣。
林鉴堂先生有《安心诗》六首,真长生之要诀也。诗云:
我有灵丹一小锭,能医四海群迷病。些儿吞下体安然,管取延年兼接命。
安心心法有谁知,却把无形妙药医。医得此心能不病,翻身跳入太虚时。
念杂由来业障多,憧憧忧忧竟如何。驱魔自有玄微诀,引入尧夫安乐窝。
人有二心方显念,念无二心始为人。人心无二浑无念,念绝悠然见太清。
这也了时那也了,纷纷攘攘皆分晓。云开万里见清光。明月一轮圆皎皎。
禅师与余谈养心之法,谓心如明镜,不可以尘之也;又如止水,不可以波之也。此如晦庵所言所学者,常要提醒此心,惺惺不寐,如日中天,群邪自息,其旨正同。又言:目毋妄视,耳毋妄听,口毋妄言,心毋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宜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懥(zhì)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心之要也。王华子曰:
澹志寡营,轻得失,勤内省,远荤酒。洁其体者。不履邪径,不视恶
色,不听淫声,不为物诱,入室闭户,烧香静座,方可谓之斋也。诚
能如是,则身中之神明自安,升降不碍,可以却病,可以长生。
余所居室,四边皆窗户,遇风即阖,风息即开。余所居室,前帘后屏,太明即小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耀,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俱安,则身安矣。
禅师称二语告我曰: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有生,谓妄念初生。杀生,谓立予铲除也。此与孟子“勿忘勿助”之功相通。孙真人《卫生歌》云: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又云: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理顺修身去烦恼。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入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又蔡西山卫生歌云:
何必餐霞饵大药,忘意延岁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将安乐。
食后除行百步多,两手摩胁并胸腹。
又云:
饮酒莫教令大醉,大醉伤神损心志。酒渴饮水并啜茶,腰脚自兹成重坠。
又云:
视听行坐不可久,五劳七伤从此有。四肢亦欲得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
又云:
凡此数言,果能遵行,功臻旦夕,勿谓老生常谈也。
洁一室,开南牖。八窗通明,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旁设小几一,挂字画一幅,频换。几上置得意书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张,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
晨入园林,种植蔬果,芟草,灌花,莳药,归来入室,闭目定神,时读快书,怡悦神气;时吟好诗,畅发幽怀。临古帖,抚古琴,倦即止。知己聚谈,勿及时事,勿及权势,勿臧否人物,勿争辩是非。或约闲行,不衫不履,勿以劳苦徇礼节。小饮勿醉,陶然而已。
诚然如是,亦堪乐志。以视夫人蹙足入绊,申脰(doù)就羁,游卿相之门,有簪佩之累,岂不宵壤之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