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认识和评价混元太极

(2015-10-06 10:14:21)
标签:

冯志强

混元太极

太极文化

国际交流大会

混元理论

杂谈

分类: 混元太极

正确认识和评价混元太极

(2014年10月26日于沂源)

         陈武星演讲    杨应建整理

为什么我们非常感谢老师呢,因为我们的恩师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座宝藏就是混元太极,而且给我们留下了攀登混元太极高峰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确实是我们在今后永远用不完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在思想上对混元太极有一个明确的、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我们的老师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普及、推广、提高了陈式太极拳,把陈式太极拳从国内推广到国外、推广到世界,振兴了陈式太极拳,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成绩;第二个功绩就是创造了混元太极(拳)。混元太极(拳),请注意,我这里不用拳字,只用混元太极(更好)。它确实是老师一生的心血,老师一生的武学成就以及文化的内蕴,都反应在混元太极上面。所以我们必须不要小看这混元太极,它的价值和贡献,与第一个成绩与贡献比较起来,可以说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些感受,有一些体会,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观点不一定对,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因为现在大家在混元太极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并不见得都很统一,即使在我们师兄弟内部,对待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各有千秋,对老师的看法也不一样。门内门外的人都说:老师年轻时打的拳好,过去打的拳好,有功夫,意思就是说现在的拳,后期的拳不如原来的拳打得好。实际上这就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老师原来打的拳是陈式太极拳,没有问题,但是后来老师把陈发科老先生和胡耀贞老先生的拳,将拳理、功法融合在一起,最后创立了混元太极。

   本人有幸跟随老师二十多年,可以说亲身体验了老师改拳的过程和他的良苦用心。尽管这个改拳的初衷是由陈发科和胡耀贞老先生动议起来的。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就有意将这两个拳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客观条件没有成功。最后由冯老师,二位师爷这个最得意的弟子把这个任务实践了、完成了,所以他的意义何在?我们一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具体来讲混元太极不能理解成为太极拳的一个流派。如果仅仅理解为太极拳创新的一个新的流派,那么对于老师创立混元太极的作用和价值就有点太低估了。老师提过一个练拳要明理,这个道理很多,但是从根本上讲,结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文化的内涵,这里面一个是“顺生”之理,再一个是“逆运”之理。顺生之理,就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讲的太极生阴阳,阴阳、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这样才生成了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这个从理论上就是由道生器的过程,道器攸分,“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所以产生了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从太极拳来讲,由太极的道理就最后产生了太极拳,产生了各门各派的太极拳。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把太极拳简单比喻成中国文化的一个反。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形达意”,这是第一阶段。所以通过不同的形来表达不同的意,这个“意,可以在实际上归结成我们所说的道。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太极拳流派的问题(形)。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问题:“得意要忘形”。我们说这个“得意忘形”实际上就是“逆运”。各种各样的流派分出来后,“道”这个最根本的核心问题,反而不明显,被掩盖起来了,混元太极就是要把这个道,重新集中体现出来,即要“返朴归真”,把“道”这个本质的东西体现出来。所以得意忘形就是指得意(即得道)了之后,就要忘掉各种不同世界具体事物的差别,找到他们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大道。所以说“拳虽小技,道莫大焉”。冯老师的用意就是把太极拳最高层次的道反映出来,要归结到这上面去。所以说混元太极不是一个流派,而是各种太极拳所必须遵循的那个(道),必须最后达到的最高峰。冯老师用了几十年来专门对这个拳种进行改革,最后创立了混元太极。

这个过程实际上从方法来讲,就是要从各种各样的有为练法,最后实现一个无为的练法,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得意忘形不是贬义词。从文化的角度来讲,确实是比以形达意一个更高的阶段,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练太极拳就是一个以形达意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太极、八卦也好,河图、洛书也好,这些东西都是以形达意,核心就是太极。太极拳就是用我们人体的运动来复制、模仿天体的运动、宇宙的运动,也是一种以形达意,要让我们的思想、言行、身体、心理上、生理上最后达到混元太极,混元太极最高峰是什么,就是天人合一,也是混元的一个最高解释。混元是个什么样的境界?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讲:我练拳有时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即宇宙在我心中,我在宇宙之中,宇宙和我在练拳时完全融合在一起,完全合二为一。要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真正体会到混元太极的真谛和真昧。我们一定不要把混元太极看作是一个流派,而是我们练太极拳一定要攀登的一个最高峰。

具体从形上来看,当然要有一个过程,有两种不同的练法。从我们练混元来讲,老师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从有为到无为。老师经历这个过程,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最后转到了无为的练法上来。所以我们在练拳的过程中,实际上可以采取不同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就是从无为入手。一种方法就是开始从有为,但最后从有为转到无为。这是老师改拳的一个最大的核心(本质),就是强调无为的练法,这体现在老师平常谈话练拳的过程中。

比喻他讲到以功为主,(以功为本)功就是道,拳功一体,必须以功为主,拳是功的表现,你有功的话,各种不同的动作都会表现出来。

无为的练法,强调了以养为主。

从形上来看,就是“以圆为主”,“以圈为主”。老一辈的太极拳家曾经强调“拳者,圈也”,混元太极强调的就是“以圈为主”,但不是简单的圈的概念。大道至简,至简到什么程度?太极拳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圈,简单得很,如果你把圈划好了,那就算是你得道了。但是,你想要把圈划好,那又是一个至繁至难的过程。真正要想把圈划好,圈是什么?就是混元圈,圈里有圈,全身一动处处是圈,你这个圈能不能划好,是一动无处不动,圈划好了一动全身内外都是圈,而且这些圈即是统一的,又是各动各的,即互相联系又要互相有区别。所以这个过程是很不容易,我们通过混元太极拳以拳的形式,最后达到混元太极这个高度。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练起来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按照正确的要领来练,才能真正地练出来。所以我们不能局限在某一种拳的形式上,更重要地要了解拳里面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混元太极拳从形上来看,就是各种各样的混元圈。这个圈里头有技术、有方法、有功夫,圈中有功,圈中有法,圈中有技,圈中有养,你必须把这些东西揉在圈里头,按一定的方式把你所要表现的东西体现出来。我们练拳为什么?我们的目标清楚不清楚?人生不容易,人生是个小太极,来到世上,那我们最后要顺利地过渡过这个人生,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各个方面都统一,也就是要进行一生一世的修炼。而修炼最好的方式从现在来看就是太极,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就是混元太极,我们如果按照混元太极的方法来修炼,我们将会获得人一生的幸福因为它符合宇宙的原理,符合我们人体生理的科学原理。所以我们要从总体上首先对混元太极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够在练拳的过程中,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去练。当然这里面从整体来看,理论这东西涉及到很多,比如说要了解混元太极,首先是混元太极理论,一个是太极理论,一个是混元理论,一个是混元太极的本质,也就是“炁”。“炁”是什么,从本质最后归结到能量上去,最后我们人体太极的生理知识都要掌握,这都是理的范围。然后在这基础上突出修炼。修炼就是内外,在内就是功,就是能量,人体也是个能量体;外面来讲就是形,通过拳来练,这两个最后要结合起来,而混元从练拳的过程来讲,从最本质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能量的置换方式。人体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受各种因素影响,要吸收各种各样的能量,还要发放各种各样的能量,不管是吸收也好还是发放也好,这种能量都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多种因素联合运用的结果,这就是混元所以说混元实际上是能量的置换方式,所以要紧紧抓住这点来练拳,重点是练功。老师强调以功为主,你一定要把功练好。我们拳从架子来看,总是一种形式,要通过这个形式,来练你的内功,无论从技击也好,还是养生也好,没有功都谈不上成果。所以从这个角度,具体来讲一下怎么练,才能把功练出来。简单讲讲最基本的几个动作,应该怎样体会混元太极和其他的太极拳的区别,下面我讲三个式子:预备式、起式、金刚捣碓。预备式、起式、金刚捣碓这三个式子练好了,混元太极里面的内含的东西基本上都包括了。

预备式练什么?预备式从练功的角度来看,就是在站桩,就是要把你的内功练出来,也就是把丹田的内气、丹田的能量练出来。我们现在练预备式,没有花很长的时间;而过去练功的时候,一般至少得站十几分钟,过去的拳理讲“腹内松劲气腾然”,也就是里面的丹田要练得转起来。我们现在练拳站一会马上走,为什么?因为长期练太极拳的人,往那儿一站,就已经把那功站出来了,所以一动,里面的丹田已经有反应,所以可以开始练拳了,所以说预备式就是一个站桩的缩影,就是让功开始激发出来,内部的能量激发出来以后,可以行拳了,这是预备式最主要的作用。

那么从起式来看,也就是一个静中生动,由无极生太极的过程。这个“动”,就是要按照宇宙运动的形式来动,从混元太极来讲就是圈,宇宙运动的形就是圆圈。如果这些圆圈抓住了,按圆来运动,就已经脱离开了“器”的练法,我们不是练一招一式,我们练的是最根本的、可以应万物的这种形式。

比如说陈式太极拳,过去怎么练?那就练得很简单(演示)。起式就是这两手一起,这么一个动作,从技击(器)上来讲,这个用意很清楚,就是接手以后,就要把你捋到一边去。然后往下一沉,上步,提拳、砸拳,很简单,就是一起一捋,然后这是一个冲天炮,最后金刚捣碓。我们现在怎么练,我跟冯老师以后,原来的拳都改了,冯老师也在改,一直在不断地改。从起式来看,冯老师现在打的混元太极拳有三种不同的练法:最早是一个圈,“引、、挤、捋、按、松”,过去任何太极拳没有把八法明确出来,所以混元太极圈里有明确的八法在里面,所以这圈打满了,不是按一招一式在练,是“、捋、挤、按”都在里面,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可以变化,都可以应用。原来练法中,捋,就这一招,没有其他的变化。这个圈里千变万化,冯老师是无为练法,无为则处处有为,无为而无所不为这里头包括千变万化,这是冯老师的第一种练法。后来冯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四个圈的练法,就是各种不同的圈,强调的侧面不一样,第一个圈以为主,然后松下来;第二个圈以挤为主,然后松下来;第三个圈以捋为主,然后松下来;第四个圈以按为主,然后松下来;这四个圈形成两个相辅相成相反的太极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养、技都体现出来了,而且里面的千变万化都体现出来。最后冯老师简化成两个圈,起来以后捋,一个阴阳鱼完成了;然后松下来,第二个阴阳鱼出来了,挤,再回来再按下去。过去打二十四式的时候,最简单的就是一个圈,现在我们都可以打四个圈。打46炮是打两个圈。练拳就是画图,处处体现的是太极图,圈里变化都体现出来,所以它是以圈为主,就是无为为主的练法,不强调一招一式,强调的是千变万化,这里面都有了,都能应付,这是无为练法。那么从金刚捣碓来讲,圈就更多了,这圈里头,人体、万事万物运动的形式归根结底就是这么几个圈,一个是立圈,单手也好,双手也好;第二个圈是平圈;第三个圈是竖圈;第四个圈是斜圈;这几个圈基本上把宇宙运动的各种圆的形式都包括进来了。冯老师的金刚捣碓就是这样,实际上把宇宙的混元状态:球里有球,圈里有圈,这是混元的最基本的结构。实际上这几个圈都体现出来了。一个竖圈,两个斜混元圈,当然可打得明显点,也可以打得隐晦点,然后一个平圈,然后一个斜圈,然后前后开合上下混元圈,这个圈里头把这个球里面四面八方都已经包括进来,把混元圈最基本形式,最后通过金刚捣碓,全部体现出来。这里面从养生的角度讲,奇经八脉都被打通了,立圈(前后开合)是通任督二脉的;竖圈是通阴礄、阳蹻、阴维、阳维脉的;平圈是通带脉的,人体气血经络各方面和它连在一起,都已经受到应用,受到锻炼,有助于人体气血运行,你的各种各样的通道,能量的输送通道,通过这种练法,全部打通了,所以既能养生又能技击、推手。各种方法都在里头,而且千变万化,同时又能应物,这是更高层次的,脱离了拳单方面更高层次的应用。所以这种拳的练法在陈式太极拳、在杨式太极拳、其他拳种里是没有的。都是从拳路上来讲的,没有讲这些东西,而唯是我们的恩师冯志强老师把这些讲得非常清楚。所以从这几个式子里面,就已经把混元太极里面的最本质、最高层次的东西,都向我们讲明了。当然后面动作还有大圈小圈的关系,两圈之间相互缠绕的关系,都是千变万化,都属于基本混元圈中的变化问题。所以不要把冯老师的混元太极看作是一个拳种的创立,那评价就太低了,而是各种太极拳甚至与各种人体运动都必须遵循的最根本的原理,就是圆形运动,而且是混合的圆形运动,这才体现了太极的本相,也就是宇宙世界的本相,我们按照这个去练,才真正是按照冯老师的原意、本意在练太极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