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事件》

(2018-01-27 18:24:26)
标签:

成长

感悟

书香

分类: 读书感悟

  教师,在“事件”启迪中成长

——读《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事件》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然成熟的影响外,还取决于他经历过怎样的事,读过怎样的书,结交了怎样的朋友,到过怎样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拥有怎样的社会资源以及接受过怎样的教育和训练。而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事件,而有些事件会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启迪,这就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关键事件”。

方心田先生主编的《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事件》,收录了20位大师成长路上的“关键事件”,每位大师成长途中的“关键事件”,读来都给人很大的启迪。

魏勇老师小时候是一个不快乐、胆小、封闭的孩子,一期《中国少年报》使他认识到,“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把我丢在一个孤岛上,岛上有看不完的书和吃不完的面包”。是阅读和写作改变和成就了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中,他深深地悟到,“不为教书而读书才能教好书,不为教书写作才能写出好文章”。

刘祥老师的经历更令人叹服!因在原学校“无法承受诸多明条文或潜规则的修剪”,而选择了“逃离”,应聘到江苏省仪征中学,新的学校给了他一个任凭他折腾的讲台,使得他可以有机会带着学生在应试的铁幕下点唱自己喜欢的歌谣。正是这离职应聘事件,使得他拥有了成长的空间,新的学校也为他搭建了自由驰骋的舞台。刘老师的成功,离职应聘事件起了关键作用,倘在原学校,刘老师能否有今天的成就,可能很难说。不过,在成长的路上,刘老师“既抬头看路,又扎实行走,还不断补充能量”还是起了决定性作用。

孔令元老师的读书经历催人奋进!从小一心想做教师的他,满怀信心报考了文史哲专业,不料却被经济学专业录取,闷闷不乐中,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争取,从大二开始选择辅修双学位——辅修中文第二学位,别人每周12节课,他上40节;别人期末考4门试,他考10门;为完成中文作业,他除了上课,从早到晚泡到图书馆,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位。而双学位使得他在同样的竞争平台上拥有了更多的优势,终于实现了在自己喜爱的舞台上展示风采。

王开东老师在童年遭遇了粗暴的老师,成就了他敏感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大学时陈同方老师的谆谆教导,成全了他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理解和提升;对钱穆先生的仰慕和学习,才有了对教育的全新理解。

李迪老师竞聘教科室主任失败,阅读李镇西老师为自己班级日记《心灵写诗》写的序,深受感动,而萌发“这样的文章我也能写”的想法。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写班级故事,记班级日记,网络中碰撞思想,成就了自己。试想,加入当初应聘成功,她也可能就是学校一中层领导,上传下达,在学校的俗务中消耗着自己的青春。而这一“失败事件”,却实实在在帮助和成就了她。

杨林柯老师锐意改革,从课堂教学变革做起,不料却遭遇学生家长连带整个教育系统的抉择,而后媒体的介入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反思,却成就了杨老师,用“万言信”答复了所有家长乃至教育界同仁的困惑,“用一种观念对抗另一种观念,虽然你可能无法获胜,但守住底线就是胜利。在教育实践中,保有自己的那一份光亮,哪怕是浅浅的萤火,也能在照亮自己的同时温暖一方夜空。”

其实,这些“关键事件”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启迪与慰藉,我们所要做的,仍是“唯有你自己的专业发展了,强大了,你才不再是诲人不倦的一桶水,而是一条奔腾的河流,你所给予学生的每一朵浪花才都是新鲜的,活泼的,有意义的。”

 

2018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