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几天,微信好友推荐突然提示添加他的微信。这对于几年前考入军校后不久便清空所有网络信息、近乎失联的他,显得格外不寻常。
“好久不见啊老同学,最近在忙什么。”尽管中学时期非常要好,但微信添加时我还是略作稳重的给他打了声招呼,毕竟这么多年疏于联系。
“别这么客气,在驻训。”他显然认出了我头像上美颜后的照片。
“驻训是什么?”
“就是到野外训练,有点事,晚上聊。”
话题刚打开,便被他的一句“有点事”打断。
他曾经是最好的朋友,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与其说是情投意合倒不如说是臭味相投。一点点小聪明、书生意气、放浪不羁、孤芳自赏,尤其是那些年撩扰了不少姑娘。数落他一遍我也基本可以说清自身的缺点。
高考结束后,我们成绩相近,约好一起报考了军校,说好了近视就近视,他却在体检前做了矫正手术。结果就是他去了军校,我去了一所国字头大学。因为父亲工作调整的缘故,我也离开了那座城市,从此我们的联系就更少了。
大一时,我们零星的给打过一些电话,那时我恋上了刀塔,他却总讲他跑了多少圈步,除了回忆,终究没了什么话题。直到有一次,他艰难的告诉我,他想退学,他受够了。我没有劝他,因为以我对军队和对他的了解,闲散孤傲的他定然会和那个环境格格不入,当初一起考军校也不过是过家家类的玩笑尔尔。
然而他终究没有离开军队,军校毕业后去了基层部队。我一直很想问他:为什么依然坚守。
办公室里慵懒的敲了一天文章,终于挨到晚上下班饭点,正在考虑要不要约新来的漂亮女同事一起吃饭,他的微信消息便发了过来。
“白天在组织训练,不好意思,驻训就是到野外驻扎训练。”
“好像也不是很野外喽。”
“你是说这还有个学校吧,这是附近几十公里山区唯一一所学校。”他还是如此聪明。
“我猜,他们的老师肯定有用活生生的例子教学生“六月高考不努力,九月部队做兄弟。””我略带调侃的口吻说到。
“哈哈‘即使高考很努力,考上军校做兄弟 ’ !”
这样一个回合的调侃,仿佛又找到了当年嬉笑怒骂的日子。
那晚我们聊了很多,我才知道他生活的如此不易。工资不算多,却每天连轴转。单位在山窝,和外界接触很少,女朋友至今也没有着落。如今驻训,9个人住在一个帐篷里,几天前的暴风雨还差点把帐篷吹翻。一天要跑两个武装五公里,野外用水用电困难,洗漱都成问题。
然而他终究没有抱怨什么,一切好像都已经稀松平常。我突然发现,我一点都不知道他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终于我还是没有忍住问那个问题:“为什么依然坚守”
他沉默了一会,微信面板上的“对方正在输入”断断续续的闪烁了几回。
“我给你看张照片吧。”终于,他还是没能说清。 他发来了一张照片。
照片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边是火热的军营,简陋而整洁,一群战士负重冲刺,面孔有些狰狞,透过图片似乎也能感受到奔跑时那来自胸腔的怒吼,不远处还有战士在帐篷周围挥锹轮镐。
照片另一边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宽敞且明亮,穿着整齐校服的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在操场上打着篮球、羽毛球,树荫下还有几个害羞着偷窥兵哥的女孩,如果像素再高一点也许能看到她们的痴笑。
“这就是我依然坚守的原因。”
“为了那几个树荫下的妹子?”
“是责任和荣誉。”
那一刻,我引以为傲的调侃显得如此猥琐,透过文字我也清晰感到他打下那几个字时的庄重。
“尽管现实很苟且,诗读不懂,远方也到不了。但每当清晨,《强军战歌》和《弟子规》在天空中交叉缠绵,我总会有一点为自己感动。”
“这就是我为什么依然坚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