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七上语文教材分析

(2014-08-24 14:46:03)
标签:

教育

分类: 备课资料

 课本目录

第一单元

阅读
1 散步

2 秋天的怀念 
3* 羚羊木雕
4*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 母亲
5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第二单元
阅读
6 我的老师
7 再塑生命的人
8* 我的早年生活
9* 王几何
10 《论语》十二章
写作
  说真话 抒真情
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阅读
11 春
12 济南的冬天
13* 风雨
14* 秋天
15*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写作
  文从字顺

第四单元
阅读
16 紫藤萝瀑布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
18* 短文两篇

  蝉

  贝壳
19* 在山的那边
20 虽有嘉肴
写作
  突出中心
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五单元
阅读
21 化石吟
22 看云识天气
23* 绿色蝈蝈
24* 月亮上的足迹
25 河中石兽
写作
  条理清楚

第六单元
阅读
26 小圣施威降大圣
27 皇帝的新装
28* 女娲造人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0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
过故人庄
题破山寺后禅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泊秦淮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观书有感
浣溪沙
如梦令

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附录
写好硬笔行楷字

 

教材变动

第一单元

家庭亲情

第二单元

学习生活

第三单元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

人生体验

第五单元

科学世界

第六单元

幻想世界

1.散步

2.秋天的怀念(《风筝》)

3.羚羊木雕

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

5.《世说新语》 两则

6.我的老师

7.再塑生命的人

8.我的早年

生活

9.王几何

10.《论语》 二章

11.

12.济南的冬

13.风雨/贾平凹(《夏感》)

14.秋天

15.古代诗歌

四首

16.紫藤萝瀑布

17.走一步,再

走一步

18.短文两篇

贝壳

19.在山的那边

20.虽有嘉肴

(《童趣》)

21.化石吟 22.看云识天

23.绿色蝈蝈 24.月亮上的

足迹

25.河中石兽/纪昀(《山市》)

26.小圣施威降

大圣(《郭

沫若诗两首》

27.皇帝的新装

28.女娲造人 29.盲孩子和他

的影子

30.寓言四则

 

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

删掉的课文:

沈复的《童趣》

流沙河的《理想》

《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梁衡的《夏感》

蒲松龄的《山市》

鲁迅的《风筝》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新增的文章: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改动的文章:

《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略有变化。

 

 

结构   单元顺序大调整

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在山的那边》,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从单元上来说,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而为家庭亲情。

新教材用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代替鲁迅的《风筝》这一亲情主题的文章。

以往的写作融合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中,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

“文言文的分量也加重了。”整个初中阶段必考增加了11篇古诗词,这传达了注重古文化的信息”

“第一单元讲亲情,第二单元讲学习生活,再到自然美景、人生体验,新版教材由浅入深,更符合学生的认知。

修订内容主要是:框架微调、阅读单元的调整(撤并单元、调整次序)、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练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目录

 

 

 新版本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刘皓

(一)课程元素: 

  • 科目名称:语文  •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 总课时:  70课时 

 (二)学科价值: 

尊重、欣赏、求真、尚美 

一、工具性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人文性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传承优秀文化,培养美好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三)课程简介: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七年级上册教材以阅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等部分组成, 编排共有课文30篇,(其中讲读课文18篇,自读课文12篇),每单元采取“文白混编”,以主题来编排文章,现代文以记叙文为主。每单元后面都安排有相应 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名著导读为《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附录安排了“写好硬笔行楷字”。  

 

(四)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一、文学作品: 

    1.能熟练地运用多种检字方法,掌握本册课后字词、研讨与练习中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并能够用正楷熟练书写。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学习小说,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通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主题。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古诗与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古文文意,做出简单赏析和评价。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写作: 

变化:相比较上一版本的教材中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写作,本册安排了6次作文写法指导课:

《在生活中写作》、《说真话 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晰》、《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些新内容对于提高七年级学生的写作技巧更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1.写叙事类文体,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3.进行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作文等形式的专项训练。 

4.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5.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 

6.养成自评、互评作文的习惯。 

 

四、综合性学习 

变化:相比较上一版本的教材中的6次综合实践活动,本册共安排了3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数目虽然少了,但主题更加精炼,也更有针对性。 

意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地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培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讨并说出对生活、自然、社会的看法。学会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 具体目标如下: 

1.“漫游语文世界” :生活处处有语文。一起来开展一次生活中语文的活动。通过搜集、整理家庭、校园和社会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通过写作练习,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2.“成长的烦恼”:正视烦恼,通过开展活动一:说说自己的烦恼;活动二:现场采访同学;活动三:交流采访心得,活动四:我想为你解忧愁;师生共同解除烦恼。 

3.“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生通过收集有关的名人读书的故事,制作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举办一次“名人故事大家讲活动”,找出自己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图书,举行一次好书推介活动,学会把握青春,把握当下,热爱读书,终身学习。 

五、名著阅读 

本册安排的名著阅读篇目为《伊索寓言》《繁星春水》,重点是《繁星春水》的阅读。还可以自由选取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做一些摘抄或写读后感。具体目标如下: 

1.《繁星 春水》 

⑴了解其艺术魅力,激发阅读我诗歌名著的兴趣、热情。  ⑵了解她的“爱的哲学”。 2.《伊索寓言》 

⑴学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⑵通过阅读,学习作品生动优美的语言。  ⑶了解寓言这种体裁。  

(五)课程内容: 

一、单元内容(6个单元) 

1、第一单元(共 11 课时)

 ⑴单元主题:浓浓真情

 ⑵单元目标: 

①了解每篇课文的出处、作者及详细的文学常识,注意字词的积累和运用,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领会其深刻含义。 

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友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③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感知《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④根据需要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与“亲情”有关的文章。

 ⑶教学内容:(共12课时) 

1.散步 (2课时)   2.秋天的怀念(2课时)  

3.羚羊木雕 (2课时)   4.散文诗两首 (2课时)  5、世说新语(2课时) 

⑷写作指导:“生活中学习写作” 

①利用班级论坛畅谈从“生活中学习写作”(1课时) 

②作文安排: 以“我爱我家”为话题作文,不少于500字;一节课书写,一节课自评、互评展示(1课时)  

 

2、第二单元(共 10课时) 

⑴单元主题:感恩师情

 ⑵单元目标: 

①了解每篇课文的出处、作者及详细的文学常识,注意字词的积累和运用,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领会其深刻含义。 

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对教师尊敬和怀念的情感。

③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提高自身修养。 

⑶教学内容: 

6我的老师 (2课时)   7.再塑生命的人 (2课时)   8.我的早年生活(1课时) 9.王几何(1课时) 10《论语》十二章 (2课时)  

⑷单元活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 

通过搜集、整理家庭、校园和社会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通过写作练习,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或以手抄报、PPT形式分小组分板块进行展示交流(1课时) 

⑸写作指导:“说真话 抒真情” 

①利用班级论坛畅谈从“说真话 抒真情”(1课时) 

②作文安排:写一篇关于“我的老师”的文章,不少于500字(1课时);一节课书写,一节课自评、互评展示(1课时)  

 

3、第三单元(共 10课时) 

⑴单元主题:自然之美 

⑵单元目标: 

①了解每篇课文的出处、作者及详细的文学常识,注意字词的积累和运用,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领会其深刻含义。 

②通过诵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精彩的语句和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尝试仿写优美的句子。 

③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词文学常识,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领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博大情怀。背诵全诗。 

④通过课堂学习和小组交流,能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用语言文字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⑶教学内容: 

11.春  (2课时)  12济南的冬天 (2课时)   13风雨(1课时)   14秋天(1课时)   15古代诗歌四首 (3课时)

⑷写作指导:“文从字顺” 

①利用班级论坛畅谈“文从字顺”(1课时) 

②作文安排:以“感受自然”为话题写文章,不少于600字(1课时);一节课书写,一节课自评、互评展示(1课时)  

 

4、第四单元(共 10课时)

 ⑴单元主题:礼赞人生

 ⑵单元目标: 

①了解每篇课文的出处、作者及详细的文学常识,注意字词的积累和运用,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领会其深刻含义。 

②在理解课文的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能说出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 

③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礼记》与《虽有嘉肴》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并运用“实践出真知”。 

⑶教学内容: 

16.紫藤萝瀑布( 2课时) 17.走一步 再走一步 (2课时)  18短文两篇 (2课时) 19在山的那边 (1课时)20虽有佳肴 (2课时)  

⑷单元活动:“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 

正视烦恼,通过开展活动一:说说自己的烦恼;活动二:现场采访同学;活动三:交流采访心得,活动四:我想为你解忧愁;师生共同解除烦恼。(1课时) 

⑸写作指导:“突出中心” 

①利用班级论坛畅谈“突出中心(1课时) 

②作文安排: 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作文,不少于600字;一节课书写,一节课自评、互评展示(1课时) 

 

5、第五单元(共 10课时)

 ⑴单元主题:自然奥秘

 ⑵单元目标: 

①了解每篇课文的出处、作者及详细的文学常识,注意字词的积累和运用,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领会其深刻含义。 

②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从而丰富科学知识,

认识并探索神奇的自然。 

③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纪昀与《河中石兽》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地行动。 

⑶教学内容: 

21.化石吟(2课时) 22.看云识天气 (2课时) 23绿色蝈蝈 (1课时) 24.月亮上的足迹(1课时) 25河中石兽(2课时) 

⑷写作指导:“条理清晰 

①利用班级论坛畅谈“条理清晰”(1课时) 

②作文安排: 以“XX自述”为话题作文,不少于600字;一节课书写,一节课自评、互评展示(1课时) 

 

6、第六单元(共 10课时) 

⑴单元主题:幻想世界 

⑵单元目标: 

①了解神话、神话小说、童话和寓言的文学常识,注意字词的积累和运用,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领会其深刻含义。 

②、通过阅读神话、神话小说、童话和寓言故事,学习文中运用的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意义,尝试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⑶教学内容: 

26小生施威降大圣 (2课时) 27皇帝的新装 (2课时) 28女娲造人(1课时)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课时) 30寓言四则 (2课时)  

⑷单元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生通过收集有关的名人读书的故事,制作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举办一次“名人故事大家讲活动”,找出自己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图书,举行一次好书推介活动,学会把握青春,把握当下,热爱读书,终身学习。(1课时) 

⑸写作指导:“发挥联想和想象” 

①利用班级论坛畅谈“发挥联想和想象”(1课时) 

②作文安排: 以“假如我是XX”为话题作文,不少于600字;一节课书写,一节课自评、互评展示(1课时)

 

 二、 

课外古诗词10首(共 2课时) 

1、目标: 

⑴结合课下注释,自主搜集资料,能够理解诗歌大意; ⑵准确背默。 

2、教学安排: 

⑴学生课下自学、背诵为主,

 ⑵课堂检测

 三、 名著阅读(共 2课时) 

本册安排的名著阅读篇目为《伊索寓言》《繁星春水》,重点是《繁星春水》的阅读。还可以自由选取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做一些摘抄或写读后感。具体目标如下:

 1、《繁星 春水》 

⑴了解其艺术魅力,激发阅读我诗歌名著的兴趣、热情。  ⑵了解她的“爱的哲学”。

 2、《伊索寓言》 

⑴学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⑵通过阅读,学习作品生动优美的语言。  ⑶了解寓言这种体裁。

 3、教学安排: 

⑴学生课下阅读为主,写摘抄、读书笔记。 ⑵精读赏析:挑选部分篇目,课堂集中赏读。

 

 四、 校本课程(共 3课时) 

课程名称:走进名家 开发教师: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程类型:拓展阅读 开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3课时 

课程内容:广泛阅读名家小说作品,通过班级论坛进行交流品评(从小说的主题,情节、语言、自己的感受等方面)

 

 课程目标:

 

1、课外阅读名家的小说不少于5部 

2、对小说的情节、主题、语言及作者有自己的品评。 3、借鉴写法,尝试创作有关作文。 五、 

附录1(共 1课时) 

1、课程内容:写好硬笔行楷字 

2、课程目标:通过课下临摹、欣赏楷体书法,对其笔画、结构、和章法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基本的审美情趣。  

 

(六)课程资源 :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主要学材具体实施课程纲要,落实目标的达成。 

2、充分利用班班通网络设备、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信息平台,以便学生根据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如2013年暑假中央台与河南卫视主办的《汉字英雄》节目、重庆卫视《品读》栏目就可以提醒学生在网络上回看。 

3、结合综合性学习组织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或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让学生了解生活、参与生活,丰富个人的人生体验。 

4、充分利用教师和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上好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和校本课,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更丰富的视野或方法上的指导。 

 

(七)课程实施策略、方法: 

1、以学案的编写为抓手,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少教多思,精讲精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明确一个观念: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标准已经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也就是说一堂课上得是好是坏,不是看教师讲的多与少、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参与了多少,因此积极探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体现“先学后教、以学促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

3、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自学、互学、质疑、探究中学会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八)课程评价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 

1、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以此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3、评价形式多样化。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月考、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满分100分,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写作四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三次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成长的烦恼”和“少年正是读书时”。 

4、分项实施: ⑴识字写字   

重点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评价方式为:①默写,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②随堂练习。随着课时的进展分别将生字放置在语境中辨析。如组成不同的词,正确运用在不同的句中。小组竞赛,以“对”和“多”者为胜出。③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按满分100分计算。   

⑵本册要求读写记的词语。 

小组合作对所积累的全部词语进行分类(小组自定分类标准,如按词义分、按词性分、按一般词语和成语分等),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人积极参与,归类是否合理等作为评价依据。 

⑶阅读

①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②默读。教师提供语段篇章,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 

③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写法领悟等方面的领悟。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精彩发言者上榜等方式。 

④古诗文诵读。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⑤文学作品阅读。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⑥写作重点评价立意是否新颖,结构是否清晰,表达能否做到文从字顺,主要采用书面表达、展示等形式。 

⑦综合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表达能力。 

5、过程评价量化 

⑴学生综合表现之过程评价(30分) 

①课前准备2分:其中书、本、笔、导学稿准备完整1分,安静入座1分。小组均优秀各奖励1分。  

②早读表现5分:其中读背认真3分,任务完成2分。小组均表现认真、完成任务各奖励1分。 

③作业及导学稿管理5分:其中认真书写纠错5分、潦草有空题3分、按时上交导学稿2分。小组均完成各奖励2分。 

④课堂表现10分:其中遵守纪律2分、认真倾听2分、积极思考2分、勇敢展示2分、合作交流2分。小组均优秀各奖励2分。 

⑤平时成绩10分:根据平时听写、默写、测试成绩评价。  

⑥获奖加分:根据在年级或学校等举行的竞赛中获奖等级、进步情况,获奖1-5分。 

⑵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评价指标:分四个层次: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有待提高 。 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 

①根据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及时评价,由小

组评价记录员记录,并及时公布出来。  

②每周综合评价,评出两个优秀合作学习小组、两个进步合作学习小组,给予表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