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拟写新闻标题

(2014-01-18 21:01:42)
标签:

基础知识

教育

分类: 专题练习

 

    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语段压缩题型考过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提取新闻语段的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那么,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

首先,要明确新闻标题的结构。新闻标题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辅题又由引题和副题组成。主题是标题中的最主要部分,说明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因此也是新闻标题中的最核心部分,即明确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辅题的作用在于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的任务。一般来讲,只要主题能够独立承担标题的任务,辅题就可以省去,或者只用引题和副题。副题可以根据需要写作多行,引题最好不超过一行并应简短。因为引题在主题之前,让读者的视线在它上面逗留过久可能分散读者对主题的注意力,进而影响读者对主要信息的把握。

其次,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

1.     题文一致:①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和新闻的基本思想一致;标题的基本事实要和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所表现的内容要清楚,不能产生歧义);②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标题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评论,但论断一定要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

2.     一语破的:①突出新闻中最新鲜的事实。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只有抓住它,才能做到一语破的;②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③突出新闻中最有特点的事实;④突出新闻中最本质的事实。

3.     简洁明快:①善于省略,就是省略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信息(只保留事实的核心信息,省略其他信息;只保留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省去消息来源;省去不必要的议论;在连续报道中,还可以省去新闻要素);②善于概括,经过压缩,标题的内容已经不能再削减了,但是表达这些内容的文字能不能更精练些?“以少胜多”——第一,锤炼字句;第二,适当采用简称(标题由于受规定的地位的限制,字数有限,遇到较长的词组,可以把它压缩简化。方法很多:有的可以把一个词组分成几节,在每节里选择一两个字组成简称,如“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可以简称为“全国青联五届一次会议”;有的可把并列的附加语简化,合用一个附加语组成简称,如“教师和职员”简称为“教职员”;有的可用数字概括并列的几个词组来组成简称,如“四化”)。

4.     旗帜鲜明:①要有明确的是非(有破有立,对比标出;直接标出所要反对的对象;只标出赞成什么的标题,由于针对性强,也可以做到鲜明);②要有鲜明的爱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应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如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但是,表达感情不要简单堆砌众多的形容词,要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

5.     生动活泼: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标题要生动,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方法。①注意选择词语,如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成语的运用;②修辞手法的运用,为了使标题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

此外,拟写新闻标题还要必须注意几个具体的问题。

1. 关于时态的问题。新闻中大多数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但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新闻消息中的“昨日”“前日”“曾经”“已经”等表示过去的时间,在标题中一般是要省去的,目的是增加新闻的新鲜活泼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少数新闻报道是报道即将发生的事件的,标题中一般用“将”字表示,即表示未来的时态。

2.    关于语态的问题。一般采用主动语态而不采用被动语态,这是因为主动语态便于从正面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容易做到明确、简洁、生动、有力。

3.    关于标点的问题。引题末尾(指最后一个字的后面)可用问号、叹号、冒号和破折号;主题末尾,可用问号和感叹号;副题末尾可用感叹号和问号。

在操作方法上,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拟写主题(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在语言形式上,这样的信息,可能是一个关键性的或者是主旨性的句子,也可能是相距较远的关键词。我们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拟写引标题时,我们要把目光锁定在新闻的背景中,因为背景是介绍主体事件发生的背景、目的、原因的,引标题正是要告诉读者主题所发生的背景、目的和原因。所以,要注意“在┅┅下”“为了”等表明事件背景或行为目的的词语。如果没有相关的提示,我们要注意分析能够隐含背景或目的信息的语句,并从中筛选出关键词语,连缀成大致的引标题。拟写副标题时,应把目光锁定在结束语部分,这是因为结束语是交代新闻主体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的,而副标题正是告诉读者主题的意义、作用、影响或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所以,应注意捕捉那些能够表明主体事件意义、作用、影响或对未来发展方向预测的关键词(句)。

其次是加工润色。无论是主题,还是引题,抑或副题,应该说以上所得还不算是正式的标题,充其量是所需的关键性信息,或者叫做各类标题的雏形。所以,我们还要对“雏形”进行加工润色。从词语方面看,就是使语言更贴切,能够使用所提取的关键词的,就尽可能地保留关键词;如果所提取的关键词欠形象,不够生动,就采用置换法——换一个生动、形象、贴切的词语。从修辞方面看,就是使语言生动活泼,可以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的就使用,如比喻、夸张、排比、借代、比拟、对偶、呼告、设问、反问等,力求使语言富有表现力。从句式方面看,就是尽可能使用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的句式,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造成严谨、整齐、凝练、鲜明的印象。从语态和时态角度看,就是多使用主动语态,因为它便于正面直接表达,能收到简明、生动、有力的效果,尽可能使用现在时和将来时,而不采用过去时,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吸引读者阅读。

 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如何把握得分点


    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是近年高考语言类考点出现的新题型,考生们在平时的备考演练中,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导致该考点严重失分。据此,有必要谈一下怎样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的问题。
    一、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的区别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的新闻。它又叫标题新闻,但却不等同于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通常有正题、引题、副题等形式。正题,常用于概括和提示新闻中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和思想意义。引题,位于正题之上,常用于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提示意义等。副题,位于正题之下,常用于补充交代一些次要事实,以弥补正题的不足。因此,一个正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借助引题或副题共同表达。但一句话新闻不行,只能用一句话的标题来解决问题。一句话新闻,从形式上看,是一句话的新闻,这句话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从内容上看,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的属性,应尽可能地严格而完整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
    2.新闻标题不一定要将新闻事件的主要要素全部概括出来,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因为有的内容还要在主体部分中加以表达。而一句话新闻,就不一样,它既要在一句话中将新闻事件中必须报道的内容表达出来,又要在语言表达上必须符合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做到“准、鲜、活”,即运用最准确、凝炼的语言,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容和意义。
    二、一句话新闻的拟写
    1.一句话新闻的拟写要求
    “一句话新闻”题型是在1999年高考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是一种很有创造性的新题型,它能较好地考查考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这种题型到现在还很受人们的亲睐。我们知道,新闻作品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即“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据此,“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一句话新闻的拟写方法
    (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
    新闻分导语、正文等几部分,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主体的任务主要是用充分、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导语所提示的事实或观点,同时补充导语未涉及的其它具体内容,提供新闻背景,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之更为充实。
    由上可知,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当然,为了保险,有必要对提供的材料做全面阅读,对新闻材料作一个分析,辨别一下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以便准确确定重点语段或语句。
    例如  新华网兰州2004年12月12日  电12月11日晚11时36分左右,甘肃省兰州市夜空出现红白两道亮光,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飞去,随即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兰州方圆100公里之内的地方出现强烈的震感。事发当晚有人猜测可能是陨石坠落,为此兰州警方抽调大批警力连夜进行搜寻。
    当日晚11时36分,在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往永登县拉煤的司机张先生称,他驾车驶至永登县通远乡时,突然一道亮光在头顶闪过,面前突然豁然大亮,感觉如同白昼一般。他急忙将车靠边停住,看到一个如同初升太阳般大的火球拖着长约3米尾巴由西向东而去。在兰州工坪区某单位值夜班的冯先生说,他看到院子突然变得通红,急忙出院查看时,看到天空中有一片红色的雾状物在移动,接着就听到两声巨响。家住西固区西柳沟的米先生说,他正在休息,突然被两声巨大的爆炸声惊醒,当时他还以为地震了。
    不明物体出现后,兰州市110指挥中心立即指令红古、西固、安宁、城关区以及榆中县等县区的公安民警全力寻找不明飞行物。截至12日下午3时,警方仍在全力寻找不明飞行物的下落。
这则新闻的信息区间就集中在导语一段,正文是对导语的进一步说明和适当补充,最后一段是次要信息。
现在,我们就根据新闻要素,以“导语”为搜寻概括的重点,同时兼顾其它内容,筛选答题信息点:
时间:分别有“2004年12月11日晚11时36分左右”、“当日晚11时36分”、“12日下午3时”,其中,第一、第二个时间都是最重要的时间信息,其实是同一个信息,如果要受字数的限制,还应该压缩或改变说法,这里可压缩为“12月11日晚”。
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人物(对象):兰州警方、张先生、冯先生、米先生。其中,兰州警方是主要的。
事件(过程、结果):表述事件的关键点在于寻找关键性动词。这里有“出现”、“爆炸”、“震感”、 “搜寻”等。
原因(目的):事发当晚有人猜测可能是陨石坠落。这一点不是主要点,可以略去。
(2)谴词合成
现在,我们将上面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组合,就可以写成一句话新闻了:12月11日晚,兰州警方连夜搜寻不明飞行物。
三、新闻标题的拟写
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
1. 新闻标题的结构
新闻标题由主题、引题和副题组成。主题是对新闻中最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引题和副题则是用来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任务的。只要主题能够独立承担标题的任务,引题和副题就可以省去。
2.新闻标题的要求
(1)题文一致
题文一致主要是指: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
(2)一语破的
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因此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
对标题内容,不仅只保留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细节、消息来源和不必要的议论,还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
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
(5)生动活泼
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语尽而意无穷;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3.新闻标题的拟写方法
(1)拟写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都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信息。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2)拟写引标题时,我们要把目光锁定在新闻的背景中,因为背景是介绍主体事件发生的背景、目的、原因的,引标题正是要告诉读者主题所发生的背景、目的和原因。所以,要注意“在……下”“为了……”等表明事件背景或行为目的的词语。如果没有相关的提示,我们要注意分析隐含着背景或目的信息的语句,并从中筛选出关键词语,连缀成大致的引标题。
(3)拟写副标题时,应把目光锁定在结束语部分,这是因为结束语是交代新闻主体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的,而副标题正是告诉读者主题的意义、作用、影响或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所以,应注意捕捉那些能够表明主体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或对未来发展方向预测的关键词句。
无论是主题,还是引题、副题,应该说以上所得还不算是正式的标题,充其量是所需的关键性信息,或者叫做标题雏形。所以,我们还要对“雏形”进行加工润色。从词语方面讲,就是要使用生动、形象、贴切的词语;从修辞方面讲,就是要通过使用比喻、夸张、排比、借代、比拟、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从句式方面讲,就是要多使用对偶、排比等句式,造成严谨、整齐、凝练、鲜明的印象;从语态和时态角度讲,就是要多使用主动语态,因为它便于正面直接表达,收到简明、生动、有力的效果,还要尽可能使用现在时和将来时,而不采用过去时,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不使读者产生明日黄花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仿句题型
后一篇:口语交际试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