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根圣地——麻城孝感乡

(2014-01-08 10:54:29)
标签:

文史

分类: 杂谈

寻根圣地——麻城孝感乡

 

 

 

麻城孝感乡位于湖北省麻城市西南部,包括今龙池桥街道办事处和鼓楼街道办事处大部、白果镇北部、中馆驿镇、宋埠镇、铁门岗乡、歧亭镇、顺河镇南部至红安县东南一带。版图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明成化八年(1472)因“户口消耗”,并入麻城仙居乡。孝感乡(含合并后的仙居乡)从元末明初至清中期,向四川、重庆等地连续大量移民,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八大移民发源地和移民集散地之一。

 

一、明初麻城四乡之一——孝感乡

 

清康熙九年《麻城县志》记载:“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统一百三十里,里各有图。成化八年(1472),以户口消耗,并为九十四里。复并孝感一乡入仙居,为三乡。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置黄安县、复析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入黄安,止七十四里。”

所谓“初分四乡”是指明初已将全县分为四乡。也就是说,孝感乡在明朝277年的历史中,存在了105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孝感乡只存在了105年。有资料证明,麻城的四乡划分和孝感乡的建制,在宋元至明代并无变化。

 

二、孝感乡的地理位置

 

明初分四乡时,四乡分界如“十”字形。太平乡在东北,亭川乡在东南,孝感乡的位置在西南,仙居在西北。孝感乡的范围包括现在的白果镇北部、铁门岗乡、歧亭镇、宋埠镇、中驿镇、顺河镇南部、南湖街道办事处、龙池街道办事处南部、鼓楼办事处南部,以及今红安的城关镇、两道桥乡、杏花乡南部、桃花乡、叶河乡、永河镇、八里和太平两乡镇的河东部分。需要指出的是:明初麻城四乡中,其它三乡均为高山丘陵,只有孝感乡位于举水冲积平原上。

 

三、麻城孝感乡迁川的原因

 

历史的麻城孝感乡移民入川至少有以下四种原因:一是逃避赋税自发移民。如明初皇帝报复藩王,导致江西赋税过重,农民不堪其苦,于是向临省赋税相对较轻的楚北麻城迁移,此后,又向无赋税的四川迁移;二是麻城土著避移民而迁。元末明初从江西迁来大量移民,势力强大,麻城孝感当地土著屡受欺压,被迫迁移;三是政府组织鼓励动迁。明末清初,随着四川连年战乱,人口锐减,清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并鼓励开荒,“插占为已,视为永业”,并免税10-20年,奖励耕牛种子,于是麻城一带大规模移民四川(含重庆);四是明玉珍、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招兵入川。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将领明玉珍是随州人,鄂东北一带随明玉珍参军人数甚多。明玉珍入川后,建立大夏国,有40万人入川,其中,绝大部分为鄂东北乡亲,尤以麻城孝感乡人为数最多。明崇祯十六年(16274月,张献忠攻进麻城,一次征集五万七千人,别立“新营”入川征战,这批军人后大部分由军籍改民籍,兵败后,其将士也隐姓埋名,定居四川繁衍后代。

 

四、麻城至四川迁徙路线

 

麻城移民入川的路线分水、陆两种形式。水路为:麻城至湖广武昌240里,武昌府夏口驿至荆州府荆南驿965里,荆南驿到四川夔州府永宁驿860里,永宁驿至重庆府巴县朝天驿1360里,朝天驿至成都锦官驿2235里,全程5660里。陆路为:麻城至黄陂180里,黄陂至襄阳麻府680里,襄阳至巴东县930里,巴东至四川巫山县120里,巫山至成都府城1620里,全程长3530里。麻城歧亭古镇为移民水路的出发地。

 

五、麻城移民四川的两次高潮

 

从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麻城孝感乡(含合并以后的仙居乡)一直大量连续向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移民。这中间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在元末明初。这时, 一是元末明初大批民众从军随明玉珍入川,后来带走家属;二是江西移民涌入麻城,麻城土著避祸入川;三是江西移民在麻城居数代或数年后入川。这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移民群体。当然,这中间也不乏误籍与冒籍的情形:或将麻城邻近的孝感县误为麻城孝感乡的,或由于麻城孝感乡人入川人多势大,外地移民为改善生存环境冒为麻城孝感乡的。

第二次高潮在明末清初。这时,一是因为明末农民战争张献忠在麻城大量招兵;二是麻城大量难民因有亲缘关系大量向四川逃奔、投靠;三是清初统治者在四川“休养生息”,鼓励地方官“招民垦荒”,这时由于麻城移民与祖籍地常有联系,麻城人再次大量入川。

 

六、“麻乡约”传递亲情

 

元末明初,麻城大批迁徙四川的农户远离故土,思乡心切,每年推选不负众望者回乡探望,往返捎带家信和两地特产,以致于年年如此,相约成习,这就是“麻乡约”。它是我国通信史上的一大创举,为明朝中叶民信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清代咸丰中叶(1855),“麻乡约”逐渐演变为客运、货运、送信的民间帮派组织“麻乡约大帮信轿行”。创立者陈洪义(又名陈鸿仁),是重庆綦江县号坊乡陈家坎人。陈洪义是抬轿子、滑杆出身,为人讲信义,博得同行一致推崇。“麻乡约大帮信轿行”后来业务不断扩大,在重庆、昆明等地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业务不但涉及西南三省的穷乡僻壤,还远至汉、沪、津、京、滇、缅、越。清末民国初年,“麻乡约”总行设在重庆西二街口子上,外面招旗高悬,三开间的大门面,两边各为黑漆红面柜台,十分醒目气派。虽然随着历史的进程,“麻乡约大帮信轿行”后来也消亡了,但由“麻乡约”带动的乡情传递,至今绵绵不绝。

 

七、明洪武年间移民入川麻城孝感乡人最多

 

明洪武年间入川移民的省籍以湖广为最。清咸丰《云阳县志》载:“邑分南北两岸,南岸民皆明洪武时由湖广麻城孝感乡奉敕徒来者,北岸民则康熙、雍正间外来寄籍者,亦维湖南北人较多。”民国《资中县志》载:“无六百年以上土著。明洪武时由楚来者十之六七。”民国《汉源县志》记:“明代之初, 秦楚填属……一时编户齐民,秦楚籍者十九焉。”民国《名山县志》:“洪武十四年,徒楚实属,名山号为乐都,来者尤众”。

在湖广籍中,又以麻城孝感乡为最多。四川大学图书馆研究员刘宁从四川方志、族谱、墓志等搜集研究193族,移民家族于明洪武时期迁徙四川相关情况,其中来自湖广的家族达147族;而这147族中,来自麻城孝感乡竟达111族。麻城孝感乡来源的移民,占湖广籍移民总数的76%

 

八、元末明初的麻城孝感乡移民遍及四川

 

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麻城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从这里源源不断迁出的民众,几乎填充到了四川省的每一个角落。

在西部:

民国《简阳县志》中载,麻城孝感乡胡彪等人“明洪武初移民实川,彪与虎、群二人同入川,至简正教乡定水寺插业同居。”

民国《志县志》:“明太祖洪武二年,蜀人楚籍者,动称是年由麻城孝感乡入川,人人言然。”

仁寿《李氏族谱》:“元末吾祖世居麻城孝感青山,陈逆之乱,乡人明玉珍据成都,招抚乡里,吾祖兄弟七人迁蜀。”

在南部:

民国《泸县志》:“自外省移实者, 十之六七为湖广籍(麻城县孝感乡),广东、江西、福建次之。”

民国《南溪县志》:“今蜀南自湖广之家族,溯其始,多言麻城县孝感乡。”

泸州《王氏族谱》:“予思我父讳九,母雷氏,亦历风尘,跋跋之苦,先由河南地随祖讳久禄于洪武元年戊申十月内,至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复阳村居住,新旧未满三年, 奉旨入蜀,填籍四川,有凭可据。”

在东部:

新修《南川县志》:“湖广多民,尤以麻城孝感乡鹅掌大丘人为多。”

忠县《叶民宗谱》:“明洪武二年,叶瑞祥之子叶根一偕弟根二,同丁、陈、王、潘、肖、张、毛、黄九姓一道,从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高干堰铜鼓滩入川落迹。”

在北部:

光绪《李元仁墓碑》:“本籍湖广麻城孝感李家大土坎高阶,于元末入蜀,插占巴州。”

在中部:

光绪资中《徐氏族谱》:“吾徐氏,麻城孝感籍也,始洪祖避徐寿辉乱迁蜀”;江津《幸氏族谱》:“宋末年间,仲式祖由江西迁楚麻城孝感乡。因徐寿辉兵起复自楚避乱入蜀。”

谁也无法统计,从孝感乡到底迁出了多少人口!

据移民研究专家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数字的统计和分析,经过洪武时代的大移民之后,四川的人口由元末的70-80万人,增长到180万人,由此可知,洪武年间四川接受的移民总数约为100万人。再由四川多部县志所载:“明洪武由楚来蜀十之六七”计算,在这百万移民中至少有60-70万湖广人移居四川。其中,麻城孝感乡的移民(含经过孝感乡中转的),又是这批湖广人的多数。

 

九、清初湖广移民仍打“麻城县孝感乡”旗号

从元末明初以湖广籍为主体的大移民,到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其间至少经历了200年的沧桑巨变。元末明初从麻城孝感乡迁入四川的这批移民的身份,也经历了从移民——土著——“旧家”的转变。

本来,麻城县孝感乡作为元末明初迁川的中心,一直是当年迁川的湖广移民——后来土著、“旧家”人心目中的精神家园,更是他们祖籍的识别标志与“品牌”形象。可是到了清初,大批外省移民,主要是湖广移民,也打起“麻城孝感乡”的旗号,竞相称自己的祖籍也来自麻城县孝感乡,而其时,麻城孝感乡早在明成化八年已经撤销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清初外省移民大量入川之前,元末明初已入居四川的黄麻籍和“麻城孝感乡”的老民,是清政府最先招揖的对象,他们从外地逃难返籍归来, 成了在其战乱后再造天府的资格老民。同时,大批黄麻饥民利用元末明初以来曾经有大批人员迁川的特殊历史渊源,轻车熟路,捷足先登,成为最先在四川落户的外省移民。依次入川的新移民在落户到某一个具体地区时,由于人生地疏,必须面临着更为强大的土著势力和竞争对手。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与复杂的人文环境中求生存,立住脚,他们不得不动用一切有利的社会资源,求图“荫以自庇”,得到当地社会名望家族的支持和保护。在这方面,由元末明初就迁来的麻城孝感乡移民,也就是此时的土著居民,无疑“最能当此重任”,一方面由于他们入川时间早,资格老。“他们在四川的经历和对四川的认识和经验,已融入当地社会的现实,他们在后来的移民面前,具有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优势”。另一方面,他们不仅人多,而且素质高。早期麻城孝感乡的移民人才辈出,人文荟萃,颇多世家望族。这些都在无形中提高了麻城孝感乡在四川的地位、声誉,以至形成“麻城孝感乡”这块在清代的四川社会上,颇有影响牌子。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些湖广移民出于同其他省籍移民竞争社会资源的需要,在入籍之初,就将自己某世祖先说成是来自“麻城孝感乡”,这也是许多四川清代移民仍称“麻城县孝感乡”的原因。

 

十、祖籍麻城孝感乡的著名人物列举

 

明代嘉靖年间的状元杨升庵

明代思想家、著名易学家来知德

明末七十余岁的女将秦良玉

清康熙朝户部尚书张鹏翮

创办泸州老窖的隆昌郭氏家族

民主革命先驱、《革命军》作者邹容

“辛亥革命中坚”,同盟会员郭蔚华

中共四川地下省委书记、著名烈士罗世文

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著名烈士李硕勋

原国务院总理、人大委员长李鹏

解放军著名将领张爱萍上将

著名作家马识途、艾芜(汤道耕)

民国元老张群

大地主刘文彩

                                 (作者:曾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