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5-04-13 14:32:02)
标签:
育儿 |
立项号 |
SZS20141001 |
课题名称 |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
|||
负责人 |
张炳桃 |
所在单位 |
城关镇中心幼儿园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生活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
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从我园小班幼儿自理存在问题入手,结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大量的活动实践中,找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
(二)研究过程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2.学习相关理论,收集相关资料,制订方案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目标和活动内容,为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调查、分析小班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幼儿的自理能力的现状,做好资料
的积累分析、研究工作。 4.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做好反思。 5.收集家长园地有关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撰写经验性文章。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借鉴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调查法:利用家访、家长会、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以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3.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小手帕等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和分析。因材施教,及时改进,调整教育手段和方式。
4.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和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计划、积极实施,不断改进措施,实现预期目标。
5.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小班幼儿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个别特殊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 四、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证明,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是可行的,它不仅有利于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 原来班里大部分幼儿都是家长代劳,现在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得到了提高,样样事情都争着做,在家里当大人提出要帮忙时总会遭到拒绝,有时还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现在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用餐、喝水、洗手洗脸、小便,饭前便后能够主动的洗手,午睡时大多数孩子都能把小衣服折叠好,把鞋子摆放整齐。但是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技能,有时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家长们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的意识也提高了,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对幼儿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幼儿,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家园携手,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相信我们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变得更加能干。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的困难:
解决思路:
|
|||||
参考文献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