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小琴数学工作坊
何小琴数学工作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8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小琴小学数学工作坊实施方案

(2017-11-30 23:04:04)
分类: 团队建设

何小琴小学数学工作坊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安康市教育局关于做好省、市第四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何小琴工作坊”,工作坊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安教函2017345号】文件精神,以安康市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为指导,坚持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示范引领的基本理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纽带,以工作坊为平台,积极开展数学研究活动,发挥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集中学习、教材研究、课例展示、案例分析、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切实提高工作坊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为安康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坊建设思路

(一)团队建设

1、工作坊成员:

旬阳县城区四所小学优秀数学教师代表

2、研修方式:

“个人+工作坊+校际联动”和“线上+线下”的研修方式。

1)个人以听课和微课录制反思为载体,进行二度反思。

2)工作坊以课堂研磨和打造为载体,解决课堂细节问题。

3)校际联动以同课异构送教为载体,解决高效课堂问题。

4)全体坊员通过qq群与集中会议相结合,解决教学中的及时性问题和改革创新问题。

(二)工作目标:

 1、以建设高水平工作坊为工作目标。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所有坊员立足本校、本岗、本职,着眼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己任。

2、以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工作切入点。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工作坊成员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将教研和科研真正的融为一体,促使每位工作坊员成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智慧型教师,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

3、以“优化课堂练习,培养核心素养”为工作抓手,优化数学课堂。从知识点、能力点、思维点、创新点设计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以校际联动送教送培为工作载体,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引领教师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更加全面、系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基本思想。

5、以青年教师培养为工作重点。培养出能上课,会评课,懂研究的校级骨干教师体系。重点实施青年教师结对培养,壮大学科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三)工作任务

     1、工作坊坊主任务

1)建立“何小琴工作坊”QQ群(618600994)和“何小琴工作坊”微信群。发布“何小琴工作坊博客”网址。

2)每学年承担公开课或专题讲座不少于4节,至少两节是校际间交流的送教送培活动。

3)每学年组织坊员参加校级或片区的研磨课不少于2次。

4)每学年听、评课不少于30节,并提交2篇优质教学设计或教学反思。

5)主持完成至少1项课题研究。

6)撰写至少1篇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论文并在教育类期刊上发表,至少撰写一篇案例或经验总结类材料在校内或县域内推广学习交流。

7)每学年培养一名年轻教师在县级以上获得教学能手称号。

8)积极参加各项研修活动,并及时将各种研修资料上传到qq群和博客上供坊员学习。

2、工作坊坊员任务

1)加入“何小琴工作坊”QQ群(618600994)和“何小琴工作坊”微信群。关注“何小琴工作坊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934685375

 

2)工作坊成员认真做好“传帮带”活动,积极参加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设计、说课稿或录制微课。所有坊员虚心向同行教师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每学年听课不少于20节。

3)积极参加工作坊组织的线上线下学习,摘抄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至少一篇。

4)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情况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案例或论文叙事提交给工作坊。

5)各坊员在坊主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学习研修任务,及时上传各项研修成果。

6)遵守网络道德和工作坊各项制度,不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不良信息,不传递负能量

(四)工作职责

1、工作坊坊主职责

1)制定工作坊的实施方案,对工作坊成员进行精细化分工,目标到位,责任到人,组织工作坊成员参加活动,并对工作坊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

2)开通何小琴工作坊”QQ群、微信群和 何小琴工作坊博客,及时上传有效信息和有价值的资源。

3)具体策划工作坊的各项活动,及时发布活动公告,活动结束后及时收集整理工作坊开展活动的各项资料,并指导工作坊成员编撰简报。

4)及时协调校际间的交流,积极做好本坊员间的互联互通,并保持与其他坊主、学员间的学习交流,及时优化团队建设与管理,充分利用优质资源。

5)总体负责提交本工作坊的各项资料,及时做好总结报道。

2、工作坊坊员职责

1)根据工作坊的具体活动安排,准时参加培训活动,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学习,做好笔记,把握好时间节点,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习的实效性。

2)坊员在做研修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力求原创,杜绝抄袭。

3)工作坊成员间要保持信息畅通,对于研修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实行资源共享,并进行二度反思,让每位坊员在交流中共享,在反思中提升。

(五)工作制度

1、学习研修制度

1)建立定期研讨制度。工作坊成员每月定期集中一次,活动保证“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进行集中开会、观摩研讨、专题学习、课题交流等,坊员做好学习活动记录,完成工作坊的各项作业。

2)参与工作坊的课题研究。成员也可以针对自己课堂教学出现小现象小问题,确立小课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力求创新,成果可操作。

3)建立网络工作坊,完善各模块内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各成员应积极上传学案或课例至网络工作坊网页,其他成员要及时阅读并评价,写出自己的反馈意见。

4)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完成所在年级、教研组交给的工作任务,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带动本校同学科教师共同进步。

2、考核制度

1)工作坊主持人由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工作坊成员的考核依据工作坊成员职责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遵守工作纪律,积极参加工作坊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各项活动要按时签到。若有特殊情况,须书面向坊主和活动组织者请假。

3)设立工作坊优秀成员等奖项,每学年进行一次评选。

3、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工作坊档案制度,工作坊成员的计划、总结、研究资料、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料均一式两份,及时收集、归档,归档工作由主持人与工作坊成员共同完成,培训结束将材料进行复印装订,原件交工作坊,自己保留复印件。

三、实施步骤

(一)工作坊成员分工及职责

一组组长:杨静、严广

二组组长:王磊、熊生田

三组组长:刘珊、赖玉玲

组长负责协助坊主督促、收集坊员网络学习情况及协助坊主开展线下活动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杨静、刘媛、熊生田、刘珊、赖玉玲、负责工作坊成员备课、磨课指导,以及课题研究工作。

严广、王磊、时惠新、邓清娟负责制作活动简报各一期

李富锋、明亮协助坊主上传优质资源到平台。

(二)、运行机制

1、实行“拜师结对制”。工作坊每位成员要拜师结对,指导组成员全程跟踪督查,引领团队成员共同学习、研究和实践。 

2、实行“带题研究制”。团队成员围绕工作坊的研究主题,再结合自身教学需求,自定研究微课题。 

3、实行“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培养模式。即针对具体课例进行主题研讨,再围绕主题课例和主题研讨进行“微培训”,使“研中有训、训中有研”。 

4、实行自主研修为主,定期集中学习制度。工作坊成员每月定期集中一次,活动保证“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进行集中会课、观摩研讨、专题学习、课题交流等;同时将学校教研活动纳入工作坊的研修活动,增加彼此合作学习研究的机会;每次课例研训之后,指导组成员对参与者撰写的教学反思或听课随笔进行针对性点评。同时,根据需求开设专题主讲,指导组成员到工作坊成员课堂听课,进行现场指导。 

5、实行网上平台交流制。通过网上平台,交流共享研修体会、研究成果、优质课程资源。

(三)研修措施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教育理论学习,通过多渠道的学习,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立足课改,不断深入实施新课程。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进行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片区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工作坊成员一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3、立足岗位培训,着力打造新秀。结合实际,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着力打造教学新秀,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如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评比等活动。

4、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各组长和教师个人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

(四)工作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从思想业务入手,突出教师研训和课堂教学重点。    

2、共享性原则。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主要活动方式,实现共研,共享,共成长

3、创造性原则。发挥创新精神,努力使“工作坊”工作生动、活泼、有效,确保可持续发展。 

4、层次性原则。针对青年不同层级教师发展的需要,实施层级性研训与指导。 

5、实效性原则。活动植根于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躬身于教师日常的教育实践,有针对性的探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教师的个人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发展结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