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幼儿教育》摘抄及感悟(2018.9.P35)

(2018-12-04 09:47:56)
标签:

育儿

分类: 读书摘抄及感悟

摘抄如下:

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有赖于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同研究和探索。在二十多年前,本话题中教师所提到的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因为孩子们在常识课上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和学习的,幼儿园的饲养活动也都是在教师的主导和带领下进行的,孩子们一般不会也不敢擅自行动,自然不会产生那么多疑问、遇到那么多问题,兔子也会在饲养员和教师的精心照料下顺利生长。现今,当我们主张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鼓励孩子自主探究和发现,支持孩子大胆猜想并运用实验的方式验证时,教师们必然会产生与本话题中所提到的类似的困惑。这样的话题讨论可以让我们在共同的思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感悟如下:

在探究兔子食性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同讨论.也可以调动家长资源、以确定班里兔子的品种习性,适宜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探究活动中聚焦于“兔子喜欢吃什么“也许比“兔子吃什么”更适宜些。教师不仅要鼓励孩子猜想,而且要鼓励孩子说出理由并给出证据,这是“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实施中法国同行的经验。也就是说,孩子在猜想兔子喜欢吃的食物之后,需要先通过收集资料或询问有经验的人,以一-定的证据证明他们的猜想是站得住脚的.接下来才去验证这是不是真的。例如,孩子猜想说“兔子喜欢吃肉”,教师就要追问:“为什么这么想?从哪里知道的?”如果孩子回答说因为他自己喜欢吃肉,所以觉得兔子也喜欢,教师就要提醒孩子注意兔子和人是不一样的。这里实际上涉及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一 假设环节,它是指要去掉那些没有证据支撑的猜想,将有定事实依据的猜想作为研究的假设,并且接下来的实验验证主要聚焦于假设是否成立,而不是随意地猜想什么就验证什么。引导孩子建立有依据地进行猜想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