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2019-11-15 10:11:48)
标签:

车轮下的长征

鼓浪屿

泉州市

2014年11月10日至12月2日,我们老两口即定即走,东北方向驱车绕行广东、福建2300公里,算是福建深度游吧,2016、18年再次补缺福建漏网景点,算是将福建景点圆满收官。2014年福建行所见所闻挥之不去,事隔5年终将得空整理,与热爱自驾旅行及人文、史地人士交流互鉴、美美与共。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本次车轮下的长征行程2300公里,历时22天。汕头、漳州、厦门、泉州、福州、太姥山、屏南县、武夷山、泰宁县、龙岩、梅州为驻点。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11月10日广东沿海高速公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惠东县吉隆镇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324国道上的陆丰市。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这里发生由澎湃领导的海、陆丰起义,点燃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烽火。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时间充足不赶路,当然首选国、省道,随停即走的旅行方式,能够获得意外的收获。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324国道上的普宁市。这里的粤式豆瓣酱盛行岭南地区粤式菜肴。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下午抵达并下榻汕头市。汕头是沿海主要港口城市,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汕头港于1860年开埠,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说法。潮州话、潮剧、潮乐、潮州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而著称于世。2014年11月11日,跨过汕头榕江大桥前往位于濠江区北岸的礐石风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礐石风景区内遍布奇峰异石,加上海景的风情相伴,形成了汕头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的风景名胜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礐石风景区内的焰烽景区自然景观奇特,登顶可远观到榕江及大桥。汕头华侨众多,是全国著名侨乡。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G15高速公路福建收费站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福建毗邻广东省,地势依山傍海,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山野绿影是旅途映入眼帘的常态景观。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G15高速公路漳州收费站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漳州是福建省辖地级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686年武则天敕建漳州,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全市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同胞80万人,归侨、侨眷50多万人,是福建重点侨乡和台胞的清代主要祖籍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博客在漳州威震阁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威震阁已有400余年历史,期间历尽坎坷,多次焚毁殆尽。1997年,政府顺应民意,筹巨资重建威镇阁。1999年威镇阁雄姿再现漳州大地,成为漳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威镇阁为3层建制,八卦形建筑,规模远超历代。主楼高近52米,高大典雅而不失潇洒,气势非凡,意蕴深长。主楼前亭左右两边,是精巧玲珑的三角亭、四角亭。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威镇阁八面开窗,登临阁顶,方圆数里风光尽收眼底。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下午抵达厦门市并下榻3日。11月12日游览厦门市。这是厦门岛上的五缘大桥。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五缘湾是厦门岛最大的湿地生态园区,被称为是厦门的城市绿肺,也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因厦门地形酷似白鹭和白鹭救岛的美丽传说,厦门也被称鹭岛,陆地面积略小于深圳。这是厦门岛滨海观光旅游大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厦门驰名小吃---沙茶面,各种海鲜融入期间,非常鲜香可口。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厦门岛上的胡里山炮台,三面环海,景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4A级旅游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城堡面积2.2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风格,有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炮台用花岗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坚固异常。整个建筑糅合欧洲半地堡式和中国明清时期防御阵地的结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胡里山炮台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280mm克虏伯大炮,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16000米(最远射程19760米) 花了白银10万两才购得(含海运及保险费)。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炮台地理位置重要,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守住厦门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原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主机房遗址。胡里山炮台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厦门曾厝垵,被誉为最文艺渔村,这里就像个迷宫,初来乍到的游客来到这里往往会晕头转向。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圣妈宫算得上是曾厝垵的标志性建筑了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11月13日继续游览厦门市。乘船前往鼓浪屿。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位于鹭江畔的去鼓浪屿船艇码头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厦门岛上高楼林立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鹭江其实是宽度几百米的外海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鼓浪屿码头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是5A级旅游景区,岛上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得格外漂亮。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鼓浪屿隔海相望厦门岛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鼓浪屿的厚重历史和秀美风景,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路边休闲凳外表用贝壳装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今日灰霾笼罩,风景蒙羞。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鼓浪屿环海石材栈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鼓浪屿石材栈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这块石头是如何搁置上去?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石材步行栈道景观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远观日光岩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著名的鼓浪屿日光岩,人满为患,防止意外,不必近前,远观即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鼓浪屿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岩石峥嵘,挺拔雄秀,因长年受海浪扑打,形成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参观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菽庄花园。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1956年林家的亲人把花园献给国家,辟为公园向公众开放。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菽庄花园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景错落有序,园在海上,海在园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鸥飞翔的雄浑壮观,动静对比,相得益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园内烂漫的花卉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娇柔绽放的花朵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院内的补山园,移来他山之石堆积成“十二洞天”假山景观,假山内洞洞相联,让孩子们去追玩,显出跳动出没的动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以石补山,以洞藏天,可谓煞费苦心。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小桥流水,淡雅高洁,花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菽庄花园内的听涛轩现在是钢琴博物馆。鼓浪屿拥有钢琴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30台古钢琴静静地站在充满典雅气氛的陈列室中,让带着惊奇眼光的参观者,发出阵阵赞叹。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之巅,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龙头路商业街,诸多火热商铺都有贩卖各种厦门特色小吃。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观看手工鱼丸制作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五颜六色的小食广告照片令人垂涎。厦门特色小食如面线糊土笋冻、海蛎煎、炸五香、花生汤、烧肉粽都是舌尖上的美味。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太阳出来了,鹭江恢复灵动气氛。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步行栈道观海湾风光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厦门市城际线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鼓浪屿乘船返回厦门岛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厦门市街景,南国风光跃入眼帘。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嘉庚公园岸线风光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嘉庚公园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陈嘉庚纪念馆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嘉庚公园北门以东外填海处。陈嘉庚纪念馆及其附属的嘉庚文化广场,总占地面积104484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5平方米。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陈嘉庚纪念馆建筑风格以闽南特色为主,具有较浓的文化特色。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馆内陈列品主要介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一些图片、图表、实物,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以及仅存的《集美陈氏族谱》等陈嘉庚先生的遗物。许多文物藏品是近几年在海内外收集到的,其中最珍贵的文物是陈嘉庚的《南侨回忆录》手稿,是陈嘉庚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厦门市城市绿化不错,就是空气污染似乎严重,整日云三雾四,湿粘肤感不爽,空气质量总是排在深圳之后。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2014年11月14日抵达著名侨乡泉州市,在此下榻一日。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50万人,占福建省华侨总数60%;旅居香港同胞70多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多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 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40处。街头随处可见富有闽南特色的仿古建筑。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闽南小食自古有名,早在唐代泉州已是我国四大商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到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人员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汇,历代闽南厨师都善于利用丰富的物产烹饪别有风味的菜肴。我们的泉州的一日三餐均在街道、弄堂内寻觅解决。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GDP贡献了近福建省四分之 一的份额,而且连续十四年摘下全省桂冠。雄厚的经济实力靓丽了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市夜景大放异彩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11月14日游览泉州市景点。这是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二年(公元1009年)。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博客在泉州清净寺。后面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清净寺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清净寺整体为石构建筑,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具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间上大分散、小集中特点。留存主要建筑有门楼、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礼拜大殿又称奉天坛,即叩拜真主的地方,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门楣部分雕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奉天坛屋顶原为巨大的圆顶,于明万历年间地震中坍圮,柱基、柱础却大部分依旧遗留原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对面是新礼拜堂,位于清净寺东侧,尖拱式仿伊斯兰文化风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形制同奉天坛,可容纳500多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东南沿海清真寺除了清净寺,其他寺都汉化成了标准的中国殿式建筑。清净寺为石构建筑,石构建筑的特点是石头的耐久性不易腐朽,所以能保存千年,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明隆庆元年(1567年),穆斯林在寺内西北角增建一间小礼拜殿,泉州太守万灵湖题匾曰"明善堂",在众多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中别具一格,是砖木结构的闽南古民居特色的小三间建筑形式。明善堂多次塌毁重建,后改为穆斯林礼拜安拉的场所。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新礼拜堂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离开清净寺前往开元寺。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了泉州人心胸开阔和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驶过房屋、设施相对老旧的街道,有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感觉。这座城市的旧改任务繁重着呢。跟着旅游团不会突发奇想。正如博客去发达国家,专门深入到镇、村、百姓街区体察居民生活,才能做出客观评价。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开元寺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人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东西双塔为宋代遗构,建造的时间彼此相差十余年,两者的规制基本相同,均为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石塔,其中镇国塔(东塔)高48.24米,仁寿塔(西塔)高44.06米,两塔相距约200米,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这是镇国塔。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博客身后是仁寿塔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两座塔的基座、梁枋,以及各种门亮、各部位的图案、装饰,均为花岗岩精雕细凿而成。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全塔造型宏伟壮丽,石雕工艺精湛古朴,塔心粗壮结实,用横梁斗拱与外壁相连结,具有极强的抗地震和抗台风能力。双塔历经风雨侵袭,仍屹然挺立,它是泉州古城独特的标志和象征,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民族文化与海外文化融合的杰作。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准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萨。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是国内专门性博物馆,位于开元寺东侧,1959年7月15日创建。1991年建设东湖新馆。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1974年出土的后渚港宋船,残长24.2米,宽9.15米,分为13个水密隔仓,为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的博物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独特的海交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先后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展示闽台两地共同敬奉的神灵及烧王船的习俗、进香活动,集中地体现了闽台两地的历史人文景观,具有浓烈的闽台乡土气息和传统底蕴,让观众在参观和参与中体味两地的亲近。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闽台缘博物馆前2万平方米的大型景观广场,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直径2米,是国内最高的一对“九龙柱”,“九龙柱”重达135吨。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博物馆广场周边是开发到城市新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离开闽台缘博物馆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泉州市清源山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面积62平方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清源山距市区仅3公里,登高可以俯瞰泉州市城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这座具有1500余年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这处小池塘被冠以“天湖”美称,其实就是微型水库。对面是茶社。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博客在泉州清源山天湖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对面透空处是水库拦水坝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青山配绿水就是好景致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何况还有花为媒,黑天鹅结连理。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拦水坝上建有景观步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老君岩山门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中国南方特有的树种---榕树。榕树枝叶繁茂,树冠较大,树干、枝杈、根部盘根错节,这对于阳光相对强烈的南方地区而言,能够形成一个天然的遮阳伞,特别是在园林、广场的休闲区,种植该类榕树,让游人在休息的时候,感受到天然阴凉。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园林中除了庇荫之外,还可以美化装饰园林绿道景观的整体效果。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远望老君岩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博客不输老君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这里原是羽仙岩,内祀老君,俗称老君岩,明代岩观报废,仅存老君石刻造像。石像是宋时用天然岩石雕成,坐态端庄慈祥,前额有皱纹数道,秃顶,两眼平视,鼻梁突出,双耳肥大,颚下长髯飘拂状。身披长褂,衣褶刻纹清晰柔和,屈足着靴,两手平放于膝盖上。像高5.1米,造形、刻工均甚精巧,表现了慈祥和蔼的长者姿态。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相传孔子、老子在此对弈。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清源山面积颇大,走遍所有岩洞、石刻等古迹非一天所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园区景观很养眼,口气新鲜可口。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前往泉州历史街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城区内的朝天门为古代七城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城楼为歇山式单檐木结构建筑,气势宏伟,灰墙青瓦,质感厚重,构造巧妙,建筑古色古香。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市城区街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市街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 泉州状元街位于鲤城区东街后街,是条步行街。这条街中段处是玄妙观,建有独具泉州特色的牌坊,被誉为八闽第一街,泉州状元徐晦则是八闽(即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状元街长500米左右,环境幽雅,设置三座牌坊——“海滨邹鲁”、“岳献海邦”、“四门学士”,牌坊上刻有历代出自泉州的状元姓名。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一)
上图:泉州天后宫始建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较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妈祖庙中少数几座被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