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九)

标签:
车轮下的长征尧上仡佬族村寨楼上古寨 |
分类: 车轮下的长征 |
2018年11月7日离开镇远古城,北上经石阡县至贵州铜仁市思南县,距离140公里。

上图:这座黔东南历史文化名城值得光顾

上图:建于明代的义德城门,是镇远古镇扼守黔东要道的城垣。

上图:S25高速公路

上图:镇远县大地乡高速收费站,北距镇远古城60公里,由此下到县道8公里一处称作尧上的仡佬族村寨。

上图:镇远县最北门户大地乡

上图:路过佛顶山景区。佛顶山是贵州东部仅次于梵净山的第二大高山,海拔高度1869.3米,建有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隶属石阡县。佛顶山保存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黔东佛教圣地,仡佬族文化底蕴丰厚。

上图:既然确定考察梵净山,放弃接待它的弟弟---佛顶山。

上图:看烦闻腻城市喧嚣,这幅再平常不过的山乡风景画,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上图:佛顶山下村寨

上图:尧上古寨是佛顶山风景区的重要旅游景点,她依山傍水、竹林掩映,原始生态植被保存完好。

上图:尧上村现居住着67户仡佬族人家,有“仡佬第一村”之称。清一色新建筑令人皱眉。

上图:仡佬族现有六十万,全部居住在贵州省境内,主要从事农业,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族日常服饰与当地的汉族一致,只有在各种节日庆典中才会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饰。

上图:纯粹是一处以仡佬族文化风情为题材的旅游景区。

上图:据介绍。仡佬族文化传统表演如敬雀节和上刀山、下火海的绝技,吸引了上万人来此体察“热闹”。另外,具有仡佬族特色的黄水粑、竹筒菜特色餐饮也深受欢迎。

上图:还是绕着弯进入仡佬族村寨看一下实情。仡佬族的居住依地形建房,大多为同宗聚族居住,一个宗族的各个家户毗邻建房形成村寨。

上图:仡佬族的房屋与苗族“干栏”式建筑相仿,但又有独特之处,高门槛,还设置有小腰门,为的是阻止外面的野兽进屋,保护家里的小孩,大人可以安心劳作。吊脚楼需搭梯而上,设栏杆走廊,楼上住人,楼下作畜厩。看得出这座屋舍年轻时尽显豪华,现在老矣。

上图:一位热心自称仡佬族的居民引导我们来到村内年代久远建筑前。村内房屋格局大体一样,都是左右两个厢房,呈“凹”字形,房屋木窗镂花的图案以梅花、龙、凤、仙鹤等一些吉祥的图案为主,非常精美。

上图:据老乡介绍,旅游增加了尧上村百姓的经济收入,还提高了村民的环保观念和发展意识,都觉得发展旅游是有盼头的。村里成立了旅游协会,每家投钱入股,年底分红。此外,佛顶山野生菌菇、灵芝深受外来游客青睐。银子多了,新房另立院中。

上图:我的评价:这个仡佬族村寨正在奔向“小康”生活。

上图:隐匿在佛顶山下厚密植被中的仡佬族民居,炊烟袅袅,日子滋润。远方那户人家正在大兴土木。

上图:佛顶山云雾缭绕,灵验其贵州佛教第二名山桂冠。

上图:穿插在不知名村道,刚硬化的路面,幅面勉强两车,弯弯绕绕在佛顶山区丘陵台地上。

上图:路难行阻挡外界进入的步伐,留下原生态田园风光、寂静孤独小山村胜景,令人开心。

上图:自驾游随心所欲、随行随止的旅行方式,使人充分享受心灵深处那份自我满足感。

上图:转来转去深信大路在前,两次断头绝路并未返回,再次修订导航,大方向不变,定能转出佛顶山区。

上图:10余公里后驶上石阡县至楼上古寨的011县道

上图:内心刚褒奖这条旅游公路建设质量,泥巴路迎接我的朋友。如此路况,游客来此意愿可想而知。

上图:这处景点称作“楼上古寨”,村中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494年,是一个周姓聚族而居的明清古村落。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到位。

上图:游客果然是寥若天星,没有人收取门票。沿着村边小道拾级而上。

上图:漂亮的木制楼梯折着角度接续山顶,看来古寨投资设施建设花了不少钱。

上图:惊艳美景让人刮目这片古寨

上图:楼上古寨被佛顶山余脉围合着,面积约4平方公里,村寨坐北面南,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前有廖贤河环绕,后有苍山点缀,周围苍松翠柏古树环抱,地理位置、风水朝向甚好,这位周姓祖先眼脑实在是聪慧。

上图:博客在贵州铜仁市石阡县楼上古寨

上图:数百人扎堆居住使人联想到如何防火未然。后来了解到,古寨原有的排水、水槽和巷道设计建设,完善的防火设施,使得500多年来楼上村都没有出现过大的火灾,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上图:古寨坡向谷地,方便村民下地耕作,廖贤河为村民和农作物提供了永不枯歇的水源。

上图:登顶制高点

上图:大山中的感觉好极了

上图:大城市水泥碉堡中坐井观天,如何晓得大山中这块宝地给浮躁之人带来心静的享受。

上图:平视连绵的喀斯特峰峦,天工做足功夫,雕塑成一座地形地貌大沙盘,真乃美的享受。

上图:当年红军在湘江战役后西进至贵州,正是利用山高路险地形,拖得敌军疲于奔命,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扭转了被动局面。红军还在贵州召开6次会议,实现了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

上图:下山进村看看

上图:巷道蜿蜒在村落之中

上图:古寨非常安静,见不到人影。

上图:门前白菜萝卜疯长,村民食菜不愁。

上图:青石板铺路,斑驳凹凸,旁边排水沟与之平行,寨内天然雨水和生活用水,通过这条条水沟汇入廖贤河,注入乌江。

上图:探头墙内民舍环境,卫生和气味堪忧。或许对村民来说已是自然之事,对城里人来说不可接受。

上图:这是一户典型三合院,包括正房三间,两边各配有干栏式厢房两间。细看正面门楣,花窗精雕细刻,技艺精湛,呈现出龙飞凤舞,鸟鸣虫叫的画面,反映出这里的安居乐业和含蓄平实。

上图:院进入一侧是厕所和猪舍,散发着正宗乡村气息。

上图:这是一处四合院,包括正房三间,两边各配有干栏式厢房。据说古寨以“北斗七星”测定四个系象限,划分为不同的四个分区,其东南象限为生产区,西南象限为居住区,西北象限为娱乐区,东北象限为墓葬区。博客是唯物论者,不需专门考察。

上图:楼上古寨创建最美山村的资源非常丰富,环境即景观条件得天独厚。

上图:楼上村这座500余年的古村落,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却藏在深闺人未识,随着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她正向人们撩开神秘的面纱。

上图:贵州古村寨比比皆是,都各自有不同特点和历史文化,如何开发其特殊性,修旧如旧,维持村寨原生态生活方式,避免其商业化,这倒是行政部门需要作为之事。

上图:305省道

上图:铜仁市石阡县

上图:石阡县人口30余万,近几年经济发展强劲,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看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位居富裕水平。

上图:城市建设规模可见一斑

上图:203省道抵达铜仁市思南县

上图:思南县城被夹在乌江谷地中,乌江将县城一分为二。

上图:如同山城,楼宇建筑依山而建,营造出繁荣兴盛美景。

上图:思南县街景

上图:思南县的城区建设也是突飞猛进。走过贵州多个县城,靓丽城景给我印象深刻。

上图:思南县境内水运以乌江为骨架,有通航水域137公里,500吨客货轮可顺江经沿河县至涪陵入长江,直达重庆、武汉、上海等地。

上图:楼上村这座500余年的古村落,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却藏在深闺人未识,随着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她正向人们撩开神秘的面纱。

上图:贵州古村寨比比皆是,都各自有不同特点和历史文化,如何开发其特殊性,修旧如旧,维持村寨原生态生活方式,避免其商业化,这倒是行政部门需要作为之事。

上图:305省道

上图:铜仁市石阡县

上图:石阡县人口30余万,近几年经济发展强劲,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看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位居富裕水平。

上图:城市建设规模可见一斑

上图:203省道抵达铜仁市思南县

上图:思南县城被夹在乌江谷地中,乌江将县城一分为二。

上图:如同山城,楼宇建筑依山而建,营造出繁荣兴盛美景。

上图:思南县街景

上图:思南县的城区建设也是突飞猛进。走过贵州多个县城,靓丽城景给我印象深刻。

上图:思南县境内水运以乌江为骨架,有通航水域137公里,500吨客货轮可顺江经沿河县至涪陵入长江,直达重庆、武汉、上海等地。

上图:乌江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水深流急,被称作天险,但行至思南县城,却托生的温婉安静,江平如镜。

上图:这座县城的财经实力不可小觑。

上图:决定在思南县小住一晚。酒店对面这所中学展现出思南县不俗的教育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