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2019-08-22 09:46:36)
标签:

车轮下的长征

黎平县

从江县

翘街

平安梯田

2018年10月22日,继续延续阴有零星小雨。今日目的地是位于桂、黔、湘三省交界的贵州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今日行驶348公里,途中还需要前往龙脊梯田一处景区看看。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321国道上的桂林市临桂区中庸乡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321国道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宛田瑶族乡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大田内碧绿如洗的植物好像是啤酒花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路旁的壮族民居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来到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世界农业遗产地---龙脊梯田。龙脊梯田景区内主要居住着瑶族、壮族。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2013年来过此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这些建筑都是近两年修建的,这里居然还产鸡血石?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景区加地方特色产品有利开创旅游文化品牌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景区内的道路、民居较2013年大有改观。那天也是雨水,道路泥泞不堪,道路旁没有这些农家乐、购物商店和餐馆,五年变化之大,使人感受到祖国在日新月异的前进着。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寻江畔扎营的瑶族村寨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眼下这条江称作寻江,西江的小支流,发源于湘、桂交界的金紫山南麓,于广西三江县汇入融江,全长215公里。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山道弯弯盘旋而上,雾霭中的村寨渐行渐远。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龙脊梯田景区主要由平安梯田和金坑瑶族梯田组成,平安梯田距龙胜县10余公里,金坑瑶族梯田约30公里,考虑大雾中观景效果不佳,我们就近参观平安壮族梯田。平安壮寨有170户人家,人口700多人,壮族村落,多为姓廖姓的壮族聚居区。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进入景区即是由壮族风格民居组成的步行购物区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站在街边可以欣赏龙脊梯田,这一带的梯田建在龙脊山上,因此统称为龙脊梯田。梯田整齐有序,曲线丰富多彩,赋于人们一种动态美。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通常意义上的龙脊梯田是指龙脊平安壮族梯田,也是开发较早的梯田。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梯田从半山腰台阶般直抵山顶,而壮族村寨则建在山顶。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龙胜梯田距今至少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时值10月下旬,梯田种植的稻谷大多收割,景区周边目所能及处留下观赏稻田。国内论说梯田的规模和壮观,当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这里与其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无论如何,为了生存,子孙万代的耕作,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造就了美丽的景观,创造出人定胜天的历史记录。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原本继续上行观赏,怎奈雨雾交加,故放弃原计划返回。左上角冒出的高楼大厦与周边环境景观很不协调。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购物街小店鳞次栉比,提供的特产、工艺品、小食琳琅满目,这一切打动不了我们欲望,最关心食品安全如何监管。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年轻人、背包客很中意农家客舍,我们却不屑一顾,同样是卫生问题。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就这样走走停停看看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驻足高地观山谷下河畔人家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黄洛瑶寨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瑶寨民居与壮家民居没有显著差别,与侗族屋舍建筑式样不同。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黄洛瑶寨有60户人家,400多人口,瑶族村落,多为潘姓的瑶族聚居区。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吊桥悬挂在寻江之上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瑶寨内的民居握手扎堆延伸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瑶族男女,喜蓄长发。旁边的入口内正在上演瑶族长发舞表演,因忌讳非正常的装束放弃观看。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里面院落横幅标示这是“长发第一村”。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晚上下榻黎平县。宾馆窗外的景观,侗族标识---风雨桥,坐落在小河之上。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正因为黎平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三省交界山区中,当年红军湘江战役过后,为甩掉追兵,进军到黔东南门户。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未确定红军进军路线,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了关系红军命运、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会议---黎平会议。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进入黎平会议展览馆,接受不忘初心革命传统教育。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铭记为新中国成立而功勋卓著的领袖们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黎平会议最后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黎平会议功绩是:决定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为之后召开遵义会议做了准备;否定错误军事路线;对坚定红军革命信念,树立胜利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再现黎平会议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黎平会议期间,红军得到休整和物资补充。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展览馆内人头可数。国民的革命传统教育还需加强。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展览馆后面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翘街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厚重深远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使黎平古城翘街享誉盛名。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翘街上的红军广场。红军曾在这里召开大会,宣讲红军,发动群众。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巧用地势建设的黎平县城关小学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翘街顺坡势而建,因两头高,中间低,形似翘起的扁担而得名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站在石牌坊向前望去,整条街尽收眼底。街道上铺的大青条石和鹅卵石,已被岁月磨砺得光洁滑润,显得厚重而有沧桑感。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街两边是明清建筑风格的铺面房屋,白墙灰瓦,飞檐高脊,墙上彩绘图案精美,门窗装饰古色古香。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贵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湖会馆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闲逛翘街蛮有味道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街道依地形而建,上下、左右错落有致。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翘街上的黎平会议会址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这是一座晚清建筑,房屋高大宽敞,摆设讲究,宅院的主人是当地的豪绅。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中国南方民宅通行天井设计,并有接雨设施。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后院是花园式雨廊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后院深深,裸石台阶,当年领袖们在此后居住。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办公室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山墙翘首斗檐,颇像徽派建筑风格。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大街连接着巷道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黎平县历史上号称“黔东咽喉,军事要塞”,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县城几经战火摧残,但众多的文物古迹依在。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红军历史遗址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红军历史遗址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博客在黎平县翘街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翘街长约1公里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翘街胡同内的民居和环境还需加强治理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贵州各族人民有蜡染布匹的非物质文化传统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黎平县地理位置稍偏,游客来此比较不方便,也没有见到大颗旅游团。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黎平县南泉山公园前广场。广场周边都是近几年的新楼宇,包括政府行政中心、图书馆、艺术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南泉山下这片公共区域规划建设的比较大气,与青岚叠嶂相互映衬。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南泉文化广场侗族鼓楼和风雨桥民族建筑,彰显黎平县“侗乡之都”美称。没有想到偏僻一隅的黎平县有如此拿出手的大气作品。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据了解,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黎平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已经位居本州前列。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10月23日离开上午黎平县城,目的地是都柳江畔的从江县,距离120公里。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途中游览黎平县天生桥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黎平县天生桥鲜为人知,其实天生桥长度350米,桥拱跨度118米,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我们沿着下行步道去天生桥河底处。自然天成的天生桥峭壁倾斜度很大,遇有泰山压顶之势。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这座由地下伏流自然形成的天生桥历来为游客之游览胜地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诗人龚自珍赞日:“人凿难施鬼斧穷,天心穿出地玲珑,两山壁立龟梁架,巧妙争传造化工。”;地理学家徐霞客也巡游过这里。足见这座天生桥的在国内的地位价值。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天生桥下无法感受天生桥置身河谷峭壁的风采,需沿着河畔小道前行至几百米外的观景台,可将两岸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桥下河水澄澈清莹,桥四周都是奇峰峻石,河两岸森林荟萃,十分幽静。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桥孔内顺水下看呈现一幅天然妙绝的画卷,使人心旷神怡。天生桥景区硬件开发还需加大投入,加强旅游宣传,让更多的世人知晓。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车行至家喻户晓的知名景区---肇兴侗寨。高速公路旁的景区已经过度商业化,原汁原味淡化,人声鼎沸,我们必须远离烦扰,去寻觅大山中的那份原始情景。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612乡道旁的芭巴村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一派田园村寨风光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以农耕为主的侗寨,商业之风尚未催化。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风雨桥沟通外界与村寨。好景致,好环境。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侗族将稻谷挂在遮雨棚下面,靠自然风干,对付多雨潮湿环境的好办法。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再前行6公里是从江县的小黄侗寨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小黄侗寨地处县道顶端的山区内,有3条县道通向20公里开外的国省道路。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正在打造旅游景区,遗憾交通不便,还是挡住游客的步伐,门可罗雀,无人收费,径直进入。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旅游设施还是有投入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新近打造的侗族鼓楼,令人望而却步。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新建的建筑,虽然按照侗族风格建设,毕竟没有覆着历史的尘埃,对此不屑一顾。自然的、原生态的是我追逐的目标。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广场环周都是侗族大宅子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继续深入,村内街道两侧正在大兴土木。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远视街区清一色新建筑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村道深处尚存历史建筑。如何修旧如旧,这是各级官员思考的课题。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村内总体环境尚还可以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小黄侗寨一隅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拉近小黄侗寨真实的面容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这座鼓楼年纪或许进入耄耋之龄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进入高速公路从江县收费站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从江县隶属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主要民族以苗族、侗族、壮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为主。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从江县毗邻都柳江畔,下游还流经榕江县、三都水族自治县,孕育着浓郁苗族、瑶族、水族民族文化风情,而且都柳江沿岸自然风光犹在,是中国地理杂志推荐的考察线路。在从江县下榻二日。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下榻酒店就在江畔。俯瞰江边公园美景。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上千年的榕树枝干盘错,编织出一幅茂冠树景画。
车轮下的长征---粤桂黔湘之旅(二)
上图:从江县鼓楼盛装夜景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