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车轮下的长征三河古镇九华山呈坎村龙川村 |
分类: 车轮下的长征 |
2016年9月3日离开合肥市,又用了六天时间游走安徽,考察了三河古镇、九华山、徽州片区主要反映安徽人文风情的代表性景区。历史上曾经数次游历黄山,因此下榻黄山市而不为之。时值G20峰会期间,杭州万人空巷,潮水般涌入苏、浙、皖、赣周边,景区人头如蝗,园区、宾馆、饭庄、公路人满为患,烦不堪言。
http://s9/mw690/004ibRaQzy7dsC55UyQ38&690
上图:三河镇地处皖中,位于合肥市西南部35公里处,隶属肥西县管辖。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suLaOgl1d&690
上图:脚踏光亮的青石上,感受历史的厚重。据说三河历来商贾云集,车船辐辏,素有"小南京"、"小上海"和"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每天流动人口数万人次。
http://s7/mw690/004ibRaQzy7dsuLoeFM46&690
上图:三河地处巢湖之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水乡古镇。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suLKKMmae&690
上图:三河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形成自己的菜系,有"玩在黄山、九华山、吃在三河"的说法。三河米酒、米饺、酥鸭圆面和臭豆腐可以一试。
http://s8/mw690/004ibRaQzy7dsuLY2qz47&690
上图:殊不知三河镇还是"安徽省环境优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个景区是免费的。
http://s7/mw690/004ibRaQzy7dsuMBXYW46&690
上图:古镇小河上的古桥,每一座都不一样,桥洞下时而穿出游览的小船。
http://s6/mw690/004ibRaQzy7dsuN7Ui1d5&690
上图: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是典型的江北水乡。
http://s7/mw690/004ibRaQzy7dsuNDqlM46&690
上图:大夫第是古代官员的府邸
http://s5/mw690/004ibRaQzy7dsC0o9aka4&690
上图:商业气息比较浓厚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sC14pFb0d&690
上图:古镇长街,深巷幽远,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圆润。
http://s6/mw690/004ibRaQzy7dsC3Yvlzc5&690
上图:一人巷
http://s3/mw690/004ibRaQzy7dsC9aAjU62&690
上图:三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出产了一些名人。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此瓜熟蒂落。
上图:三河镇地处皖中,位于合肥市西南部35公里处,隶属肥西县管辖。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suLaOgl1d&690
上图:脚踏光亮的青石上,感受历史的厚重。据说三河历来商贾云集,车船辐辏,素有"小南京"、"小上海"和"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每天流动人口数万人次。
http://s7/mw690/004ibRaQzy7dsuLoeFM46&690
上图:三河地处巢湖之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水乡古镇。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suLKKMmae&690
上图:三河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形成自己的菜系,有"玩在黄山、九华山、吃在三河"的说法。三河米酒、米饺、酥鸭圆面和臭豆腐可以一试。
http://s8/mw690/004ibRaQzy7dsuLY2qz47&690
上图:殊不知三河镇还是"安徽省环境优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个景区是免费的。
http://s7/mw690/004ibRaQzy7dsuMBXYW46&690
上图:古镇小河上的古桥,每一座都不一样,桥洞下时而穿出游览的小船。
http://s6/mw690/004ibRaQzy7dsuN7Ui1d5&690
上图: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是典型的江北水乡。
http://s7/mw690/004ibRaQzy7dsuNDqlM46&690
上图:大夫第是古代官员的府邸
http://s5/mw690/004ibRaQzy7dsC0o9aka4&690
上图:商业气息比较浓厚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sC14pFb0d&690
上图:古镇长街,深巷幽远,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圆润。
http://s6/mw690/004ibRaQzy7dsC3Yvlzc5&690
上图:一人巷
http://s3/mw690/004ibRaQzy7dsC9aAjU62&690
上图:三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出产了一些名人。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此瓜熟蒂落。
http://s4/mw690/004ibRaQzy7dsC9DHdp03&690
上图:杨振宁在此生活了十六年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sCaqPXnbd&690
上图:杨振宁旧居
http://s6/mw690/004ibRaQzy7dsDaI1N3c5&690
上图:古街雕塑
http://s8/mw690/004ibRaQzy7dsC6isiH87&690
上图:三河古镇街头
http://s3/mw690/004ibRaQzy7dsC83uzU52&690
上图:国民党前高官孙立人故居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sDdlRqz0b&690
上图:孙立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对日作战时任师长、军长,是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没用,逃到台湾后客死他乡。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sCb2X7w1e&690
上图:水乡古镇
http://s3/mw690/004ibRaQzy7dsCGMhA6e2&690
上图:阁楼、碧水、民居,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江南风景图,但的确是充满徽风皖韵水乡。
http://s8/mw690/004ibRaQzy7dsCGXCdN77&690
上图:皖南田园风光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K4ZIFg06&690
上图:水稻即将迎来开镰的日子,又是一个丰收年。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NKSida48&690
上图:马不停蹄赶往九华山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NL1HoL33&690
上图:铜陵长江大桥,天堑变通途。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K9K83w1a&690
上图:下榻九华镇佛缘山庄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K9RKAs74&690
上图:且不说与佛有否缘分,环境住宿条件尚可。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K9DhuD07&690
上图:多此一举,建这样大一座讲经堂。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NZGhg044&690
上图:9月4日上九华山会佛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NZKgnHfd&690
上图:山道弯弯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K707LG18&690
上图:猫在山中的不知是哪路和尚,哦,是地藏和尚。
http://s6/mw690/004ibRaQzy7dtK7iKlnc5&690
上图:九华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另外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早已经拜访,今日将九华山收入囊中。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K8526neb&690
上图:前往月身宝殿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K8fMDa44&690
上图:通向佛道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K8n4dQ32&690
上图:唐开元末,金地藏卓锡九华,"洞居涧饮"闭目苦修,感动诸葛节等人,买檀号旧地,建化城寺。金地藏圆寂后,肉身不坏,后人建肉身塔供奉,九华山化城寺被辟为地藏菩萨灵迹。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K8wd7268&690
上图:九华山佛教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期间它时盛时衰,潮起潮落。唐代中期以前的九华山是道教修行地,今九华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认为是葛洪等人修行的遗迹。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K8Fytode&690
上图:殿内安放着地藏和尚真身,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历代高僧肉身是九华山的一大特色,在常年湿润的气候下,高僧圆寂后肉身能一直不腐,非常神奇,现在可供朝拜的有五尊肉身。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K8Zimt51&690
上图:月身宝殿为重点保护文物,是九华山最精华、最神圣的地方,也是游客来到九华山的必去之地。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K9zgdsfa&690
上图:月身宝殿,香火好像不旺。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Ka3Aftd7&690
上图:打道登天台寺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Kajwrs2e&690
上图:登天台索道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KCiUgsac&690
上图:九华山历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山地错落、险峰插云、怪石嵯峨、幽谷深邃的地貌景观。
http://s10/mw690/004ibRaQzy7dtKCMCpza9&690
上图: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石构成,奇石遍布,如雕如刻。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L8RBezd3&690
上图:坐在吊篮内,欣赏盆地峡谷,竞秀群峰,繁茂植被,真可为享受闲情逸致。
上图:杨振宁在此生活了十六年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sCaqPXnbd&690
上图:杨振宁旧居
http://s6/mw690/004ibRaQzy7dsDaI1N3c5&690
上图:古街雕塑
http://s8/mw690/004ibRaQzy7dsC6isiH87&690
上图:三河古镇街头
http://s3/mw690/004ibRaQzy7dsC83uzU52&690
上图:国民党前高官孙立人故居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sDdlRqz0b&690
上图:孙立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对日作战时任师长、军长,是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没用,逃到台湾后客死他乡。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sCb2X7w1e&690
上图:水乡古镇
http://s3/mw690/004ibRaQzy7dsCGMhA6e2&690
上图:阁楼、碧水、民居,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江南风景图,但的确是充满徽风皖韵水乡。
http://s8/mw690/004ibRaQzy7dsCGXCdN77&690
上图:皖南田园风光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K4ZIFg06&690
上图:水稻即将迎来开镰的日子,又是一个丰收年。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NKSida48&690
上图:马不停蹄赶往九华山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NL1HoL33&690
上图:铜陵长江大桥,天堑变通途。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K9K83w1a&690
上图:下榻九华镇佛缘山庄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K9RKAs74&690
上图:且不说与佛有否缘分,环境住宿条件尚可。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K9DhuD07&690
上图:多此一举,建这样大一座讲经堂。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NZGhg044&690
上图:9月4日上九华山会佛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NZKgnHfd&690
上图:山道弯弯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K707LG18&690
上图:猫在山中的不知是哪路和尚,哦,是地藏和尚。
http://s6/mw690/004ibRaQzy7dtK7iKlnc5&690
上图:九华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另外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早已经拜访,今日将九华山收入囊中。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K8526neb&690
上图:前往月身宝殿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K8fMDa44&690
上图:通向佛道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K8n4dQ32&690
上图:唐开元末,金地藏卓锡九华,"洞居涧饮"闭目苦修,感动诸葛节等人,买檀号旧地,建化城寺。金地藏圆寂后,肉身不坏,后人建肉身塔供奉,九华山化城寺被辟为地藏菩萨灵迹。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K8wd7268&690
上图:九华山佛教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期间它时盛时衰,潮起潮落。唐代中期以前的九华山是道教修行地,今九华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认为是葛洪等人修行的遗迹。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K8Fytode&690
上图:殿内安放着地藏和尚真身,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历代高僧肉身是九华山的一大特色,在常年湿润的气候下,高僧圆寂后肉身能一直不腐,非常神奇,现在可供朝拜的有五尊肉身。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K8Zimt51&690
上图:月身宝殿为重点保护文物,是九华山最精华、最神圣的地方,也是游客来到九华山的必去之地。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K9zgdsfa&690
上图:月身宝殿,香火好像不旺。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Ka3Aftd7&690
上图:打道登天台寺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Kajwrs2e&690
上图:登天台索道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KCiUgsac&690
上图:九华山历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山地错落、险峰插云、怪石嵯峨、幽谷深邃的地貌景观。
http://s10/mw690/004ibRaQzy7dtKCMCpza9&690
上图: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石构成,奇石遍布,如雕如刻。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L8RBezd3&690
上图:坐在吊篮内,欣赏盆地峡谷,竞秀群峰,繁茂植被,真可为享受闲情逸致。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KDhDr917&690
上图:落地后扬首便是天台寺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KDpclefc&690
上图:行进道路上的形态别致、意趣无穷的怪石。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KE4Rhv71&690
上图:造型各异的怪石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Q7x5i921&690
上图:步道蜿蜒向上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KF1Gzzcd&690
上图:走停交替,欣赏拍照并举,不知不觉升到山顶。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LdveoMf0&690
上图:望见远处的古拜经台大雄宝殿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KFdxb65c&690
上图:古拜经台建于唐代,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僧人建此寺纪念,名为“大愿庵”。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KGtiIbb3&690
上图:拜经台的大雄宝殿造型庄重浑厚,内供有金地藏坐像。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LdE9ycdc&690
上图:拜经台下的“大鹏听经”石,巨石伏贴于悬崖之上,高约30余米,翅膀分明,状如大鹏。传说僧地藏在此拜诵经,大鹏飞来聆听而感化为石。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KFme6vab&690
上图:俯瞰奇峰怪石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KFA4FB93&690
上图:还有330米即可抵达古拜经台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KFIXyc64&690
上图:山外有山,对面山头不知是哪位出家人占山为王,当心雷劈。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Q5V0sJbd&690
上图:长征在外近四个月的博客显露疲惫的倦容,但内心世界更阔,意志更坚。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KGA5fQ6a&690
上图:古拜经台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L7Fsi4d8&690
上图:古拜经台听涛阁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Q69QIT07&690
上图:低头默数,一步一阶。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L7NS1B03&690
上图:远观是景,近则不堪入眼。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Q6kEpJdb&690
上图: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不错。拜经台是到天台峰的最后一个重要景点,又因为留有地藏王菩萨的遗迹,常年游客不绝。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Q6q1mY64&690
上图:继续上行就是九华山主峰---天台寺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Q6HaUJ2d&690
上图:天台最高处——云峡。二块巨大岩石之间,只能容一人通行,右边岩石上直镌“云峡”二字,左边岩石横刻“三线天”三字。这里是九华山看日出、观云海的好地方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Q6Ocy27e&690
上图:天台这里是九华山看日出、观云海的好地方。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Q78jG0e8&690
上图: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历史悠久,相传唐时金地藏(地藏菩萨)曾在此居住过,因而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菩萨圣迹的必到之处。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LfgjWId4&690
上图:一路飘逸下九华,省道梧桐助我行。
http://s10/mw690/004ibRaQzy7dtLgjpcRc9&690
上图:京台高速黄山太平湖大桥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LgnRMuba&690
上图:太平湖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Lgzd8o04&690
上图:徽州潜口镇下尖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四面有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壁间嵌砖雕媚匾,现塔檐及顶部已毁,该到抢救性保护的时候了。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Lf0gJw16&690
上图:前往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皖南古村落呈坎村。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LiHc6R81&690
上图:好家伙,居然是五星级景区。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LYOryKe6&690
上图:有人说,中国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来到这里你可以放开身心,来到这里你可以感受自然,来到这里你可以放飞自我,来到这里你可以深度体验古乡村的浓郁气息。拭目以待。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Lji5BKb8&690
上图: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LjBQ4dbd&690
上图:追溯历史,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于唐末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LVbLeO6a&690
上图:被称为“江南第一祠”的罗东舒祠,呈坎的精华。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LVi1Gu2e&690
上图:九十九巷宛如迷宫,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LVv7DA2a&690
上图:呈坎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LVCpEZ91&690
上图: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为古徽之最。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LVVMDee8&690
上图:国画大师刘海粟也曾说过“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LW3j3F97&690
上图:街巷曲曲弯弯,分不清东西南北,如迷宫一般。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LWdFEw8c&690
上图: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扬州八怪之一的罗两峰就是呈坎人士。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LWnFm7c7&690
上图:巷道幽深,建筑外墙斑驳,尽显呈坎沧桑历史。环境卫生比较差。
http://s6/mw690/004ibRaQzy7dtLWRifze5&690
上图:呈坎的“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空间模式环境,具备合理完善的村落结构,符合传统的风水选址理论。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LXZNmSf6&690
上图:建于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的环秀桥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LX6qnU92&690
上图:环秀桥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LWtaPE42&690
上图:环秀桥。据说呈坎有千百年来传承不变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过坎文化,这里仿佛圣地麦加,在诸多人的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洁之地。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LYbyVMce&690
上图: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若不是导游指引,必纠结在八卦迷宫内不能自拔。天下熙熙,皆为呈坎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呈坎而往,呈坎有了众多虔诚的目光和脚步。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OExkxO78&690
上图:前面就是黄山屯溪市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OEMIOv6b&690
上图:黄山古称徽州,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黄山下榻三日。
http://s6/mw690/004ibRaQzy7dtOEIH4N75&690
上图:9月5日前往绩溪县龙川景区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MPb9iB3d&690
上图:龙川坑口村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MPoq3o6a&690
上图:皖南田园风光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OEVVZX1d&690
上图:龙川镇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RjDTmw68&690
上图:皖南山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MON8Lof2&690
上图:点缀在小河、秀山中的徽式民居,与自然环境珠联璧合,浑然天成,给人联想。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MP3E0e86&690
上图:一幅大美农村水彩画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MPFTrV47&690
上图: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当今"锦"字辈,计世48世。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MPOsiw4c&690
上图: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MPRSoA14&690
上图: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胡锦涛的故乡。
上图:落地后扬首便是天台寺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KDpclefc&690
上图:行进道路上的形态别致、意趣无穷的怪石。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KE4Rhv71&690
上图:造型各异的怪石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Q7x5i921&690
上图:步道蜿蜒向上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KF1Gzzcd&690
上图:走停交替,欣赏拍照并举,不知不觉升到山顶。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LdveoMf0&690
上图:望见远处的古拜经台大雄宝殿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KFdxb65c&690
上图:古拜经台建于唐代,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KGtiIbb3&690
上图:拜经台的大雄宝殿造型庄重浑厚,内供有金地藏坐像。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LdE9ycdc&690
上图:拜经台下的“大鹏听经”石,巨石伏贴于悬崖之上,高约30余米,翅膀分明,状如大鹏。传说僧地藏在此拜诵经,大鹏飞来聆听而感化为石。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KFme6vab&690
上图:俯瞰奇峰怪石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KFA4FB93&690
上图:还有330米即可抵达古拜经台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KFIXyc64&690
上图:山外有山,对面山头不知是哪位出家人占山为王,当心雷劈。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Q5V0sJbd&690
上图:长征在外近四个月的博客显露疲惫的倦容,但内心世界更阔,意志更坚。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KGA5fQ6a&690
上图:古拜经台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L7Fsi4d8&690
上图:古拜经台听涛阁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Q69QIT07&690
上图:低头默数,一步一阶。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L7NS1B03&690
上图:远观是景,近则不堪入眼。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Q6kEpJdb&690
上图: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不错。拜经台是到天台峰的最后一个重要景点,又因为留有地藏王菩萨的遗迹,常年游客不绝。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Q6q1mY64&690
上图:继续上行就是九华山主峰---天台寺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Q6HaUJ2d&690
上图:天台最高处——云峡。二块巨大岩石之间,只能容一人通行,右边岩石上直镌“云峡”二字,左边岩石横刻“三线天”三字。这里是九华山看日出、观云海的好地方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Q6Ocy27e&690
上图:天台这里是九华山看日出、观云海的好地方。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Q78jG0e8&690
上图: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历史悠久,相传唐时金地藏(地藏菩萨)曾在此居住过,因而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菩萨圣迹的必到之处。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LfgjWId4&690
上图:一路飘逸下九华,省道梧桐助我行。
http://s10/mw690/004ibRaQzy7dtLgjpcRc9&690
上图:京台高速黄山太平湖大桥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LgnRMuba&690
上图:太平湖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Lgzd8o04&690
上图:徽州潜口镇下尖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四面有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壁间嵌砖雕媚匾,现塔檐及顶部已毁,该到抢救性保护的时候了。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Lf0gJw16&690
上图:前往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皖南古村落呈坎村。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LiHc6R81&690
上图:好家伙,居然是五星级景区。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LYOryKe6&690
上图:有人说,中国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来到这里你可以放开身心,来到这里你可以感受自然,来到这里你可以放飞自我,来到这里你可以深度体验古乡村的浓郁气息。拭目以待。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Lji5BKb8&690
上图: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LjBQ4dbd&690
上图:追溯历史,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于唐末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LVbLeO6a&690
上图:被称为“江南第一祠”的罗东舒祠,呈坎的精华。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LVi1Gu2e&690
上图:九十九巷宛如迷宫,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LVv7DA2a&690
上图:呈坎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LVCpEZ91&690
上图: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为古徽之最。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LVVMDee8&690
上图:国画大师刘海粟也曾说过“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LW3j3F97&690
上图:街巷曲曲弯弯,分不清东西南北,如迷宫一般。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LWdFEw8c&690
上图: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扬州八怪之一的罗两峰就是呈坎人士。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LWnFm7c7&690
上图:巷道幽深,建筑外墙斑驳,尽显呈坎沧桑历史。环境卫生比较差。
http://s6/mw690/004ibRaQzy7dtLWRifze5&690
上图:呈坎的“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空间模式环境,具备合理完善的村落结构,符合传统的风水选址理论。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LXZNmSf6&690
上图:建于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的环秀桥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LX6qnU92&690
上图:环秀桥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LWtaPE42&690
上图:环秀桥。据说呈坎有千百年来传承不变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过坎文化,这里仿佛圣地麦加,在诸多人的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洁之地。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LYbyVMce&690
上图: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若不是导游指引,必纠结在八卦迷宫内不能自拔。天下熙熙,皆为呈坎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呈坎而往,呈坎有了众多虔诚的目光和脚步。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OExkxO78&690
上图:前面就是黄山屯溪市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OEMIOv6b&690
上图:黄山古称徽州,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黄山下榻三日。
http://s6/mw690/004ibRaQzy7dtOEIH4N75&690
上图:9月5日前往绩溪县龙川景区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MPb9iB3d&690
上图:龙川坑口村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MPoq3o6a&690
上图:皖南田园风光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OEVVZX1d&690
上图:龙川镇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RjDTmw68&690
上图:皖南山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MON8Lof2&690
上图:点缀在小河、秀山中的徽式民居,与自然环境珠联璧合,浑然天成,给人联想。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MP3E0e86&690
上图:一幅大美农村水彩画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MPFTrV47&690
上图: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当今"锦"字辈,计世48世。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MPOsiw4c&690
上图: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
http://s5/mw690/004ibRaQzy7dtMPRSoA14&690
上图: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胡锦涛的故乡。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MPZqkg58&690
上图:这个古朴、清净的小山村给我的印象极好,胜过所谓呈坎村。
http://s10/mw690/004ibRaQzy7dtMQ7Xlfd9&690
上图:龙川溪穿村而过,溪两岸称作龙堤水街,两岸民宅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MQfGenab&690
上图:都宪坊是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都宪坊最上方是“圣旨”二字,在牌坊等级中属于第三等。即家族出了人物,向皇帝申请,皇帝恩准后由自已或家族出钱为其建造。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MQvfcs48&690
上图:尚书牌坊正中书写“恩荣”字样,即二等牌坊,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地方财政支持建造,相当于如今只给政策不给钱。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NitoDPdd&690
上图:据史料记载,仅宋、明、清三朝,弹丸龙川竟出产进士18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和以都御史巡抚辽东的胡宗明官位最高。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NiDduG2a&690
上图:这座牌坊就是为这三人而立的。建于明嘉靖41年(1562年),比歙县全国重点文物“许国牌坊”早建22年,是龙川村历史上十四座牌坊中硕果仅存的一座。是典型的明代徽派石雕风格之精品。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MQPDCG62&690
上图:村内的宣纸作坊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MQYpa1f1&690
上图: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座北朝南,门楼悬明代文徽明手书“龙川胡氏宗祠”匾额,正厅原悬光泽王(嘉靖帝叔父)题“宗祠”匾额。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MR7t8c48&690
上图:胡氏宗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6/mw690/004ibRaQzy7dtMRhcYv5f&690
上图:梁面雕刻了各种精致的图案
http://s16/mw690/004ibRaQzy7dtN0zOPRdf&690
上图:清代大钟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N0ZDe3bb&690
上图:正厅两侧,有高达丈余的落地窗门。每扇窗上截有镂空花格,下截有平板花雕。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N18DdQ66&690
上图:梁托上雕有彩云、飘带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N1gxj553&690
上图:工艺精湛,不忽略细微之处的刻意。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1o9YAc0&690
上图:厅内四周石柱、月梁、方梁,结构严谨,布局匀称。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1ul2wb0&690
上图:进门处是两头招财进宝的石狮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N1BljYb2&690
上图:胡氏宗祠正门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N1NeGvab&690
上图:龙溪上的石板桥承载数百年风雨,依然健在。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N1YD2M18&690
上图:似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但又有别于江南的商业氛围,绝对是修身养性的好无处。
http://s10/mw690/004ibRaQzy7dtN24Xxva9&690
上图:通往对岸山间庵的木桥称作山官桥,最先由胡富首造。桥酷似多脚的蜈蚣,而蜈蚣正是与蛇以毒攻毒,相克不容的对头,以此魇镇风水的不吉,冀望族人在朝为官不受人排挤,也不与同僚们争斗。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N2hPftc3&690
上图:龙溪水清如许
http://s16/mw690/004ibRaQzy7dtN2ArV5df&690
上图:过来山官桥就是灵山庵,这是庵前的古树。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N2QFez4b&690
上图:透过竹林看到幽静的村落
http://s6/mw690/004ibRaQzy7dtN31QXz05&690
上图:古时出人才,少不了阿弥陀佛的护佑。据说灵山庵过去香火极盛也很显灵,清光绪年间,胡雪岩途经此地到杭州学生意,曾拜访庵内的观音菩萨并许愿,后来胡雪岩官至二品。因为没有还愿,菩萨不高兴,胡雪岩降临了厄运,一落千丈,终致破产抄家,一代红顶徽商巨贾,遭受了灭顶之灾。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N3aK35f7&690
上图:反身回到山官桥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3kLRed0&690
上图:大概是退休之人,断了做官的念想,怎么也想不起来走一遭蜈蚣背。走简易桥近便省力有味道,何乐而不为呢!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N3uaOC4a&690
上图:45度角看胡氏宗祠
上图:这个古朴、清净的小山村给我的印象极好,胜过所谓呈坎村。
http://s10/mw690/004ibRaQzy7dtMQ7Xlfd9&690
上图:龙川溪穿村而过,溪两岸称作龙堤水街,两岸民宅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MQfGenab&690
上图:都宪坊是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都宪坊最上方是“圣旨”二字,在牌坊等级中属于第三等。即家族出了人物,向皇帝申请,皇帝恩准后由自已或家族出钱为其建造。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MQvfcs48&690
上图:尚书牌坊正中书写“恩荣”字样,即二等牌坊,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地方财政支持建造,相当于如今只给政策不给钱。
http://s14/mw690/004ibRaQzy7dtNitoDPdd&690
上图:据史料记载,仅宋、明、清三朝,弹丸龙川竟出产进士18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和以都御史巡抚辽东的胡宗明官位最高。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NiDduG2a&690
上图:这座牌坊就是为这三人而立的。建于明嘉靖41年(1562年),比歙县全国重点文物“许国牌坊”早建22年,是龙川村历史上十四座牌坊中硕果仅存的一座。是典型的明代徽派石雕风格之精品。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MQPDCG62&690
上图:村内的宣纸作坊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MQYpa1f1&690
上图: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座北朝南,门楼悬明代文徽明手书“龙川胡氏宗祠”匾额,正厅原悬光泽王(嘉靖帝叔父)题“宗祠”匾额。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MR7t8c48&690
上图:胡氏宗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6/mw690/004ibRaQzy7dtMRhcYv5f&690
上图:梁面雕刻了各种精致的图案
http://s16/mw690/004ibRaQzy7dtN0zOPRdf&690
上图:清代大钟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N0ZDe3bb&690
上图:正厅两侧,有高达丈余的落地窗门。每扇窗上截有镂空花格,下截有平板花雕。
http://s7/mw690/004ibRaQzy7dtN18DdQ66&690
上图:梁托上雕有彩云、飘带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N1gxj553&690
上图:工艺精湛,不忽略细微之处的刻意。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1o9YAc0&690
上图:厅内四周石柱、月梁、方梁,结构严谨,布局匀称。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1ul2wb0&690
上图:进门处是两头招财进宝的石狮
http://s3/mw690/004ibRaQzy7dtN1BljYb2&690
上图:胡氏宗祠正门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N1NeGvab&690
上图:龙溪上的石板桥承载数百年风雨,依然健在。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N1YD2M18&690
上图:似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但又有别于江南的商业氛围,绝对是修身养性的好无处。
http://s10/mw690/004ibRaQzy7dtN24Xxva9&690
上图:通往对岸山间庵的木桥称作山官桥,最先由胡富首造。桥酷似多脚的蜈蚣,而蜈蚣正是与蛇以毒攻毒,相克不容的对头,以此魇镇风水的不吉,冀望族人在朝为官不受人排挤,也不与同僚们争斗。
http://s4/mw690/004ibRaQzy7dtN2hPftc3&690
上图:龙溪水清如许
http://s16/mw690/004ibRaQzy7dtN2ArV5df&690
上图:过来山官桥就是灵山庵,这是庵前的古树。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N2QFez4b&690
上图:透过竹林看到幽静的村落
http://s6/mw690/004ibRaQzy7dtN31QXz05&690
上图:古时出人才,少不了阿弥陀佛的护佑。据说灵山庵过去香火极盛也很显灵,清光绪年间,胡雪岩途经此地到杭州学生意,曾拜访庵内的观音菩萨并许愿,后来胡雪岩官至二品。因为没有还愿,菩萨不高兴,胡雪岩降临了厄运,一落千丈,终致破产抄家,一代红顶徽商巨贾,遭受了灭顶之灾。
http://s8/mw690/004ibRaQzy7dtN3aK35f7&690
上图:反身回到山官桥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3kLRed0&690
上图:大概是退休之人,断了做官的念想,怎么也想不起来走一遭蜈蚣背。走简易桥近便省力有味道,何乐而不为呢!
http://s11/mw690/004ibRaQzy7dtN3uaOC4a&690
上图:45度角看胡氏宗祠
上图:与胡锦涛祖上宗祠合照,托个福吧。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Rkfvt26c&690
上图:如心亭,坐在飞来椅上凭栏龙川村山光水色,海阔天空。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NhHc0Qbc&690
上图:村内水街两侧建了数座休息亭,遮阳避雨,很有人情味。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RkrolZ3b&690
上图:龙溪上的简易桥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NhQZUka8&690
上图:村内的民居并非原汁原味的徽式建筑
http://s16/mw690/004ibRaQzy7dtNi14bJ9f&690
上图:胡宗宪少保府纪念馆。胡宗宪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臣,官拜兵部尚书衔任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是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RkIrFT91&690
上图:大概位置较偏,少有外来人骚扰。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NiQmCibe&690
上图:非常值得一游的小村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NjbuSt21&690
上图:龙川村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RkUQ68ec&690
上图:龙川村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jE2U830&690
上图:龙川村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jWsWAa0&690
上图:这里的人文、自然景观优于婺源。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Rkfvt26c&690
上图:如心亭,坐在飞来椅上凭栏龙川村山光水色,海阔天空。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NhHc0Qbc&690
上图:村内水街两侧建了数座休息亭,遮阳避雨,很有人情味。
http://s12/mw690/004ibRaQzy7dtRkrolZ3b&690
上图:龙溪上的简易桥
http://s9/mw690/004ibRaQzy7dtNhQZUka8&690
上图:村内的民居并非原汁原味的徽式建筑
http://s16/mw690/004ibRaQzy7dtNi14bJ9f&690
上图:胡宗宪少保府纪念馆。胡宗宪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臣,官拜兵部尚书衔任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是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RkIrFT91&690
上图:大概位置较偏,少有外来人骚扰。
http://s15/mw690/004ibRaQzy7dtNiQmCibe&690
上图:非常值得一游的小村
http://s2/mw690/004ibRaQzy7dtNjbuSt21&690
上图:龙川村
http://s13/mw690/004ibRaQzy7dtRkUQ68ec&690
上图:龙川村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jE2U830&690
上图:龙川村
http://s1/mw690/004ibRaQzy7dtNjWsWAa0&690
上图:这里的人文、自然景观优于婺源。
上图:再见了,充满灵秀气的龙川。
待续
后一篇:车轮下的长征---北方行(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