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是你让我重新建立了“心理港湾”

(2014-08-20 13:38:05)
标签:

原生态家庭

心灵成长

童年

心理学

安全感

分类: 心情点滴
 

      “等你有了孩子以后,性格就会变好了。”做姑娘的时候,妈妈经常这样“安慰”我。对于自己的“性格”,我一直都持有自卑的态度。因为看了曾经的就照片,当时我也不算丑,可是周围却没有人会喜欢我。那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性格”不好而造成的。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抱有了这样的印象,从小到大,从上学到上班,我似乎总是被孤立于人海之外~~没有人喜欢我,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好像是个孤儿,长大了以后,我又是老师同学不喜欢的角色,上班以后,依然觉得如此~~

 

    大学的时候,拿了一等奖学金,可是感觉心里总是有些空落落的,总觉得自己不应该拿这个奖学金,一种受周围人排挤的感觉重新开始油然而生。于是,我终于鼓起勇气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当我向心理老师描述完自己的性格以后,老师只是笑了笑。之后,我和老师聊得很投机,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长谈,老师告诉我:我并不像自己所描述的那样,冷酷、不近人情、内向、能力不足......她看到的我,依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当时,老师对我说,那都是童年时代留下来的“刻板印象”,很多时候,童年时代的很多印象会伴随你度过一辈子。



  添翼出生以后的第15天,有一位心理医生来到我家回访。她让我在纸上画出一个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当时,我按照她所说的自由发挥画在了纸上。我把画完的画给了医生,还没有说出半个字,医生就对我说:“你童年时代的家庭缺乏温暖,而且依赖性又特别强,虽然,那些已经印在了你的心里,不过,现在比以前却好多了。”

 

    童年时代的阴影宛如幽灵一般浮现在我的左右,挥之不去。在怀添翼的时候,我也出现过奇怪的念头,觉得自己的这一辈子就像这样了,而添翼,我一定要把他教育好。在这样的想法驱动之下,我买了了一沓沓的育儿杂志,再从育儿杂志和网站上寻找来了无数的育儿书籍。每个安静的晚上,我就坐在灯下手捧一本育儿书,慢慢的研读着。没想到,育儿书中的言语,却深深地刺入了我的内心之中。

 

    读着那些文献,似乎,又将我重新带回到了童年时代的经历之中。由此,我也感慨到了曾经童年时代的缺失,和弥补。书中谈到了“原生态家庭”对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伤害,还有,孩子往往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只有父母内心强大了,孩子才会变得优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自内而外的修养》、《中毒的父母》、还有小巫的《接纳孩子》、李中莹的《论亲子关系》......

都是非常棒的好书,读了之后确实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从此以后,为了某个信仰,我开始按照育儿书中所介绍的那样,尝试着努力改变自己。如果,没有在怀孕的时候看那些育儿书,没有如此在意孩子,那我一定是一个“回避型”的母亲。可是,为了孩子“不像我一样”,我开始努力的给他建立“安全感”。


    人,来到世上的最初三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年龄段的早教,不在于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毕竟,孩子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和他同住屋檐下的家庭成员。虽然这种关系成年人看上去简简单单,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有可能是整个世界。他渐渐地会开始在小小的“关系圈”中,开始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


    曾经,在某处见到过这样一段话:“与其花钱让你的孩子上早教班,不如将钱用于自己的心灵成长。”

有了孩子以后,通过阅读与实践,我也确实好了不少,开始重新建立起与周围人的信任感,当自己鼓起勇气努力迈出这一步之后,才发现,世界原来不像之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糟!~~其实,世界很美好,原来,是自己将自己排除在了世界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