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长与山海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品析人物细节描写

(2014-11-19 13:35:55)

《阿长与山海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品析人物细节描写

石门初中    陈妍丽

学习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后,针对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弱点,设计了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品析文中重点语句,从而学习作者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有亮点的作文。

学习目标:

1、学习品味文中关键性语句。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旧引新。

指名回顾文章都写了阿长哪些方面的事情?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互助合作、展示交流。

(在前面两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本节课就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品味,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赏析句子,以及炼字,学习作者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在描写中突显人物感情。)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文章内容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结合文章中几个具体的文段,来品析一下文章的语言,这是我们这节课最主要的学习目标。下面请看第一个文段(屏显,学生读)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生思考:这段文字写了阿长什么特点?

师提示:文段是怎样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察察毛病的?下面根据老师的提示,两个人一组,我们把这个情境演示一下。先竖起第二个手指头,然后上下摇动,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同学两个人一组演示,老师找两个同学上台来演示)

师:我们现在假定一个情景,你对另外一个同学小声说:“这个老师长得太难看了。”然后根据文段中的描写来演示,大家注意他们手指头和表情

生交流:根据刚才的演示,想一想,文段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更为准确生动?

(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汇报。如:“低声絮说”、 “切切察察” “第二个” 上下摇动等。)

师总结:大家分析得很到位,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我们就会发觉,文章写得生动,并不在于语言多么华丽,而在于语言运用得准确,而语言运用得准确的前提是要观察得仔细。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讨厌)

师过渡: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屏显,找学生朗读)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生讨论:这段文字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特点的?

师引导:这段文字写了阿长粗俗的睡态。主要通过“摆”和“大”这两个字表现出来的。对于“摆”字的分析,可以用比较法。比如我们把“摆”字换成“睡”字可以吗?这两个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睡着睡着就“睡”成了一个大字,说明阿长是无意的,而“摆”字就是故意的。如果不是人为故意的,一般就不能用“摆”这个字,比如我们不能说“昨天下了冰雹,摆了一地”。既然在“我”看来,阿长是故意“摆”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那我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教师板书“不满”)

师总结:对,但“我”对阿长强烈不满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摆”字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分析文章的语言,有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推敲探究,才能体会其妙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显,找同学读)

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师:这段文字,我们主要任务是分析文段中间“我”与阿长的那两句对话应该怎么读。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这两句对话的语气语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对话的情境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我们先看这两句话“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想一想,我为什么惊异?阿长为什么惶急?

生小组交流:

师提示:新年祝福的话对于阿长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她这一年是否“顺溜”,所以阿长很惶急。而我呢,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是一场磨难。两个人不同的心理,使得后面的两句对话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来试着读一读这两句对话。(学生读,“阿妈,恭喜……”读得平淡,“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读得激动一些,但程度不足)

大家看“我”说“阿妈,恭喜……”中间有个逗号,后面是一个省略号,在读的时候,要把标点符号体现出来,“阿妈”读完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后面的恭喜,声音要拉长一些。声音应该是慢而且低的。阿长说的话连用了四个感叹号,而且“恭喜恭喜”等几个字之间没有逗号,说明语速要快,同时声调要高亢。(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两个人当时怎样的心情?(教师板书“不耐烦”)

师小结:一个人的朗读能力,会很直观地表现出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在一定地情境中反复朗读,反复斟酌,也会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下面我们再读两段段文字,看看“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4.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生思考:这两段文字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敬意”,分析这两个“敬意”的异同?

师提示:这两个“敬意”产生的缘由不同。这两个敬意的程度是不同的,第二个“敬意”要比第一个“敬意”程度要深得多。第一个“敬意”作者只是原谅了她“占领全床”,而第二个“敬意”连“谋害隐鼠的怨恨”都“完全消灭”了。我对她“占领全床”只是不满,对她谋害隐鼠确是“怨恨”,同样是原谅,但程度是不同的。

生交流。

师小结:你分析得很好,写作要真实,小时候的“我”,也许还不能体会出阿长对我的爱。我们常说写作要真实,不但需要事件真实,更需要感情真实,我们现在有的同学写作文,总会习惯地把感情任意拔高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脱离了客观实际,这样就不真实了。作者什么时候才体会到阿长对我的爱呢?我们来看文章最后两段。(大屏幕显示,教师范读,同学齐读两遍)

师引导:这两段文字是作者以成年人的口吻来写,你能读出作者对阿长是怎样的情感吗?(教师板书:怀念、尊敬)

师总结:其实,这和我们小时侯,爷爷奶奶给我们讲“大灰狼”的故事的性质是一样。我们长大后知道那是大人在吓唬我们,但我们都没有责怪爷爷奶奶是多么地愚昧。一方面我们不能苛求阿长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能更为科学地教育孩子,另一方面他们这样的讲的目的更多是希望我们能听话,从她的角度来说都是为了“我”好。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我所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总有一天会读懂了它,也许那些厌烦,那些怨恨的背后满满的都是爱。

三、拓展探究。

生谈: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

四、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文章后,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给大家布置了一篇随笔。《读懂身边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