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2017-03-30 23:01:00)| 分类: 教学反思 |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一、成功之处:
1.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在本课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读题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呈现例题后,首先让学生捕捉信息(读题),理解题意,再选择解决问题方法与策略,最后让孩子汇报交流:264-66-34、264―34―66、264-(66+34)。然后让学生观察根据所列的式子的异同点,并质疑:为什么这个同学括号里的是加法呢?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还可以提升算式与减法性质的意义。
2.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连减的简便方法中,234-66-34即可以234-(66+34),又可以234-34-66,当然这道题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有的题第二种方法就比较适用。在这里,要帮学生加以区分。同时,也要区分234-66-34和234-66+34。在思考与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不足之处:
1.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三种不同的算式,重点理解266-(66+34),我说“这个算式谁读的更漂亮?”课后反思这样问不太妥当,如果换成“谁能科学准确地读出这道算式?”可能会更好。读法“264减去66与34的和”。表示总页数减去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和,提升来讲是总页数减去已经看了的页数和。当然还可以接着问,为什么用括号?首先读法上帮助学生,其次表示已经看了的页数,加深对意义的理解。
2.练习868-52-48=868○(52+﹍)可以问学生,等号左边是两个减号,为什么右边是加号,用自己的话怎么说,进一步理解减去两个数就是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而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对答案,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
三、整改措施:
1.在本节课中,学生在知识方面好像已经掌握得非常牢固,但是实际在他们动手计算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灌输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动手计算能力的培养。
总之,一节课下来,留给我很多值得继续保持的方面,也留给我一些要注意改进的地方。扬长避短,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真正提高。
前一篇:《连除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后一篇:《运算定律复习课》教学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