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天津一位肖老师因在课堂骂学生的录音被学生在网上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所在教育局迅速回应并作出撤销教师资格证,调离工作岗位的处分,甚至中央媒体也发表评论意见,批评肖姓老师有违师德。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老师批评我们同学包括我,批评的形式就是骂,当然骂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骂的精神是一致的,就是要对犯错误的学生形成刺激。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批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先说过去。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是我上小学和中学的年代,当时有学生犯错误,老师一般的批评方式就是打,骂都是轻的。可能年轻同志不理解打和骂到底是个什么样?我说说看,我上小学时,班主任在教室前面放了一个坏桌子的桌腿,有上课说话的,考试抄袭的,被其他老师告到班主任那里的,班主任在教室里,用当时的一句流行语,就是光天化日之下,老师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是打,一般是从后面,打击学生的腘部,其批评形态对其他同学形成震慑。还有,上课遇到说话的学生,曾经一例,我班的一位女同学,和我同村,课堂说话,其座位在教室偏后靠墙,被一位学科老师,是一位教语文的老教师,发现后一气之下,抓起讲桌上的木制粉笔盒直接砸向这位女同学,瞄的挺准,直接砸到额头,学校院墙外就是大队的医疗站,老师停课带这位女同学去医疗站作了个包扎。1984年,我上初三,由于从大队的八年制学校转移到镇上初中,班上同学来自乡镇的不同大队(现在叫组),同学之间不同大队的不认识,班主任老师临时指定了班干部,在运行了一个月后,班主任要履行一个班干部推选程序,班主任问,大家谁对现任班干部有意见,请提出来,问了几声后,没有应声,班主任说,大家没意见的话,就这么定了,原班干部不变。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他有意见,班主任耐心地让这位同学把话说完,中间不停,也没有让其他同学插话,当确认这位同学把话说完了,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意见,其他同学没人吱声。这时,班主任几个箭步走到这位同学面前,这位同学的座位在教室中间,过道的里面,抓住前胸衣服直接就提起来,提到过道,一拳把这位同学从过道中间就打到了教室前面,在教室前面,凑了好几拳,边打边骂,大家可能想骂啥话,骂人是没有好话的,如“你是个什么东西?”,这只是其中一句,在收拾完后,再三骂斥这位同学,你还有啥意见,这位同学老老实实回答,我没意见了。选班干部一事就尘埃落定。实际情况是,这位同学经常迟到,显得有些异类,脸上抹“棒榔油”,抹的明光明光的,也不好好学习,是有些不顺眼。我的这位初中班主任后来当了我们县的教育局局长,是一把手,现已退休。高中阶段,老师批评学生,很少动手,但骂人现象才时常有。我的学生时代,是国家的生育高峰期,兄弟姐妹多,老师打骂学生没有谁觉得不正常,也没有家长找学校的事,这是时代背景。
现在进入到新时代,学生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被称为特殊物种。老师批评学生酿成的悲剧不少。学生犯了错误,到底如何批评学生?到底咋批评,先进入问题场域,针对具体问题,我们讨论如何批评教育学生。
场景一:上课,你的学生没带课本,而且不至一人,你如何批评?
批评方式:学生没带课本,已成事实,其理由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忘了,二是不想带,不想学。不论那一个原因,他没带课本已成事实,你与学生如何互动?你能问“你为什么没带课本?",学生回答,“我忘了”,其实这个问法本身就是个废话,当学生回答他忘了的时候,你批评学生已经死机了,进行不下去了。你能让学生立即回家去取?即使回家去取,即耽误了本节课,拿来时这节课也下了。那你怎么说?马上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送来?你让他下节课记着带上,他下节课仍没带,你怎么办?课堂上的时间是大家的时间,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的时间,而且你所带课只是诸多课程的一门,你这节课下了,还有下一节课,你不能占用其他学科的上课时间去批评在你课堂犯错误的学生。排除”打“的方式,只剩下骂了,骂又是违法的,也不能骂。正常的语言交流受阻,无法进行。那是不是真的没有办法了?这就要让万能的网友来提出有效的批评方法来!
场景二:上课,有学生在课堂说话,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几个,你如何批评?
批评方式:学生已经说话,发生了说话的事实,老师停下讲课,质问学生”你为什么讲话?“学生如何回答?学生说话,说明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老师要做的,首先让学生先安静下来,不要干扰其他学生,其次让其自觉学习,跟上进度。学生学习是一个马拉松长跑过程,中间是不能请假,中断学习的,当然这是理想情况,总之,某一节课出现问题,原因在前面,由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学生的精力和智力可能不允许他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或者说,学生的精力和智力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这时学生被动地作出取舍,可能在这门学科出现的问题,在其他部分学科可能就没有问题。老师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教学,而不是教育学生,教育学生是要花时间的,课堂上的时间属于全班学生,老师停下讲话批评个别学生是要付出时间成本的,这个时间成本是全班学习的学习时间,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无异于挠痒痒。
场景三:,,
场景四:,,,
批评是对批评内容的意义描述而非批评本身!我们需要对批评的内容作出意义理解而非对批评内容进行字面意义理解。如果对批评用语进行字面意义的理解将导致批评很难进行,任何批评用语都是经不起推敲,经得起推敲的可能在书本里,在现实情境中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教育学生,首先要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家庭,学校教育的功能在于集体组织和个人不习惯的微调,大的问题不可能在学校解决。
希望万能的网友多拿出实例进行讨论,不要看戏式的评头评足,把自己置身事外,强调一点,批评是对批评内容的意义理解,而不是批评本身。对于学生不同种类的错误,如:迟到、上课说话、学生之间打架、抽烟、考试抄袭、破坏其他同学东西,,,,,等等,你拿出相应的批评方法来,不要说大话空话,最好把你批评的用语拿出来,让大家观摩观摩!
学生犯了错误,是一个应情应景的特殊教育事件,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引导的教育活动,如何对学生有效教育,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实践问题是有答案的,作为理论问题则没有答案,康德在伦理学批判中提出实践智慧思想,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做都是理性的,对实践中的做法不讨论。
布卢姆在其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一个观点,任何一个学生,智障除外,只要给其足够的时间,都可以把同一门学科学到相同的效果。问题在于,独立地拿出一门学科说事,我是完全认可的,现实却是学生面对的学习任务不是一个学科,而是多学科,学习时间却是相同的,学习效率不同,当学生不可能同时完成这么多的学习任务时,学生会作出取舍,学生会放弃一部分学科,我们常说的偏科现象其本质是学习效率不足以支持该生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学生所作出的取舍。克服偏科的有效办法,是以一种隐蔽的方式进行的,就是降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以便腾出时间学习薄弱学科,最后把所有学科混合均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违纪,学生犯错是有问题基础的,问题基础不去除,无异于扬汤止沸,“锯箭式”的处理方法只能是权宜之策。现实中,当我看到学生家长给学生请假,我心中莫名产生一种遗憾和无奈,请假的这个学生,今天这么多课耽误了怎么办?什么时间补?你有时间补吗?时间会给其他学生停下来,等你补上了再继续走?当一个学生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积累,已到无法自拔的时候,这时教育都是“锯箭式”的表面处理。该不该是一个伦理问题和价值问题,能不能是一个现实实践问题。